特色小鎮建設如何推動鄉村振興?專家學者建言獻策

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四部門去年底發文規範特色小鎮發展後,特色小鎮建設明顯降溫。中國城鎮化促進會等昨天(23日)舉辦首屆中國特色小鎮與鄉村振興峰會,不少專家學者為特色小鎮如何務實發展建言獻策。

當前,我國在同時推動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兩者看起來側重點不同,但中國城鎮化促進會主席蔣正華認為,城鎮化和鄉村振興之間有一條紐帶,那就是就近城鎮化,它既可以緩解“大城市病”,也可以帶動鄉村發展。而作為就近城鎮化的典型模式之一,特色小鎮建設顯然對鄉村振興有助推作用。他說,特色小鎮連接了大中小城市和農村,是農產品加工、貿易產業的集聚地和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的空間載體。同時,特色小鎮的農產品消費和就業需求拉動了農業產業的發展。

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陳亞軍注意到,目前城市居民消費快速升級,這可以作為鄉村振興和特色小鎮建設的一個結合點。鼓勵和引導城市居民消費下鄉,才能為農村農業的發展注入新的動能,才能挖掘農村農業的新功能、新價值,拓展農業農村發展的新空間。在此過程中,特色小城鎮特別是特色小鎮必將擔當起重要的載體和平臺的功能。

城市居民下鄉消費,將從供給側推動更多的資本、技術、人才向農村流動,使農村更有活力。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張軍擴指出,由於存在城鄉二元結構,目前各類資源向農村流動的渠道並不暢通,需要改革宅基地等制度。通過改革構建更加開放的宅基地使用權流轉交易制度,有利於打破城鄉、鄉鄉之間居住用地制度結構性割裂狀態,有利於釋放農村宅基地和農村房屋資源的價值,吸引社會資本投入農村。

鄉村振興和特色小鎮建設都離不開產業發展。中國農業經濟學會會長尹成傑說,以往,有些地方發展村鎮經濟的方式是鼓勵“村村點火,戶戶冒煙”,這容易導致同質化競爭,資源和生態環境也難以承受。

他舉例指出,新形勢下要創新村鎮產業發展模式。“鄉村振興和特色小鎮建設的產業要擺脫傳統產業發展的模式。湖北潛江養殖小龍蝦,由稻蝦連作發展到稻蝦共作,最後又發展到稻蝦深度加工,他就是發展自己的特色產業。種植技術、栽培技術、田間工程技術和農業投入品使用技術都進行了變革和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