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储玉米拍卖叠加贸易战和治超 玉米市场行情变数增多

近日,国内玉米市场行情总体保持弱势,前期华北地区深加工企业上调玉米收购价格的情况犹如昙花一现,近几天来持续开始了下调行情。这期间,临储玉米拍卖继续维持800万吨的投放量,但成交却大幅下滑,上期(6月21日-22日)共投放795万吨,实际成交216万吨,成交率为27.13%,较前一期下降了3.7个百分点。至此,2018年以来临储玉米拍卖已累计成交4766万吨,总成交率约56.3%。

临储玉米拍卖叠加贸易战和治超 玉米市场行情变数增多

与此同时,中美贸易战关于加征关税的结果落定,中国公布对原产于美国的玉米、小麦、大豆等商品加征25%的关税;再加上7月份开始,号称史上最严的公路治超启动,加之铁路运费上调10%,物流成本发生变化;而东北玉米生长也进入关键期,前期旱情的影响会进一步明朗,再加上华北黄淮玉米的生产形势,7月份开始的玉米市场,将面临着很多变数,重头戏将一一上演。

其中,根据交通运输部等部门下发的关于深入推进车辆运输车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在2018年6月30日前要完成所有不合规车辆运输车的更新推出,7月1日起全面禁止不合规车辆运输车通行。同时,根据国家有关要求,从2018年7月1日至2021年6月30日,取消4.5吨及以下普通货运从业资格证和车辆营运证。鉴于业内普遍对于2016年查超心有余悸,对于此项延续政策到期保持谨慎态度,尤其是担心玉米每车装载量可能有原先50-60吨下降至30吨左右,极大增加运输成本。

临储玉米拍卖叠加贸易战和治超 玉米市场行情变数增多

另外,根据测算,如果按照加征25%的关税进口,7-10月份船期的美国进口玉米理论进口完税成本将达到1920-1990元/吨,比之前提高300元/吨以上,对比国内价格将失去价格优势。但由于从美国进口玉米数量较少,更多的对国内玉米市场产生影响的还是进口高粱、DDGS。高粱方面,作为和进口大麦并列的国内主要进口能量谷物,中国的高粱进口绝大部分来自美国,过去三个市场年度国内高粱进口量分别为1016万吨,831万吨,521万吨(17/18)。2018年2月4日商务部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高粱展开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未来公布双反税率后,将对高粱进口产生巨大影响,大幅提高进口高粱成本,进而减少高粱进口数量。而随着进口成本的上升,进口量将会随之减少,那么也将会变相增加国内玉米的消费,从而对玉米价格提供潜在支撑。

但近日关于加征关税的信息并未对港口玉米价格形成提振,反而因为目前正是年初购买的乌克兰玉米、大麦集中到港的时期,港口库存居高不下,而且进口玉米集中到货将持续到7月份,使得港口玉米价格近日还下跌了10-20元/吨,其中目前广东港口散船主流报价为1830-1850元/吨,较年内的最高点已经累计下跌了200元/吨以上。

临储玉米拍卖叠加贸易战和治超 玉米市场行情变数增多

除了国家临储玉米拍卖持续供应市场之外,地方储备也开始销售玉米了。据吉林粮食批发交易中心的公告,6月29日该省将拍卖吉林省级储备玉米66866吨,稻谷11.2万吨,大豆6588吨,小麦5212吨。因实际存储库点德惠五台储备粮有限公司、德惠杨树储备粮有限公司、松原市宁江区大洼储备粮库有限公司周边修路,可能影响正常运输,买方需要实地踏查,谨慎竞拍。以上库点标的一经成交,买方必须按时履约,不能以修路为由,申请办理该笔合同的延期或终止,交易中心和卖方亦不受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