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玉米:警惕回落风险

3月伊始,国内玉米市场在经历2月份一轮频繁涨跌过程后,再传反弹声音。一方面,国内新冠肺炎疫情目前已经度过暗黑时刻,企业复工复产增加,部分区域中储粮直属库入市收购;另一方面,主产区雨雪天气来袭,部分高速公路封闭、限制外运,促使局部玉米价格再次反弹。具体分析如下:

玉米市场再传反弹声音

从价格来看:进入3月份,受部分区域中储粮直属库入市收购,以及大幅上调收购价格的提振,北方港口和东北产区价格全线上扬,其中包括深加工企业、饲料企业以及贸易主体。

与此同时,华北地区价格也有所反弹,上周末至今累计涨幅10-40元/吨之间不等,大范围降雨天气是影响上量主要原因,本区域农户手中水分大玉米依然较多,待天气转晴后华北价格或再拾弱势,不过由于与东北之间价差已明显缩小,预计华北续跌空间并不会太大。

截止目前,黑龙江绥化地区深加工企业14%水分三等玉米收购价为 1670-1700 元/吨,吉林四平地区收购价为 1780-1800 元/吨,辽宁铁岭地区收购价为 1810-1830 元/吨,部分地区上涨 10-20 元/吨,比上月同期高 40-70 元/吨,比上年同期高 120-180 元/吨。

广东港15%水分散船国标二等玉米报价1980-2000 元/吨,集装箱国标一等玉米报价 2000-2020 元/吨,均与上周基本持平。不同于北方收购活跃局面,南方需求较为低迷,饲料企业采购心态谨慎,呈现“北涨南稳”局面,预计后期广东港玉米价格仍将以稳为主。

未来进一步回落风险犹存

对于后期市场走势,我们分析认为,此番反弹仍是阶段性区域性市场表现,后期随着气温的不断回升及备春耕生产活动的展开,农户售粮步伐会进一步加快。而3月份国内玉米市场的焦点正从“疫情”转向“进口”时间表,因为2月下旬开始中国正在通过批量购买美国高粱、肉类来履行中美贸易第一阶段协议,未来进一步回落风险犹存。

一方面,全国玉米收购环比加快。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数据,截至 2月25日,黑龙江、山东等 11 个主产区玉米收购量比上期增加 233 万吨,五日收购量环比增加 100 万吨。主要原因是 2 月上旬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地区农民玉米销售受阻,玉米购销较为冷清。随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2 月下旬许多地区陆续解封,购销逐渐活跃。截止目前,东北农户玉米销售进度大多超过5成,华北农户年前卖粮较多,需密切关注气温对于粮食储存的影响。

另一方面,“进口”时间表引人关注。春节过后,在国内玉米价格飙升的背景下,中国购买5-6船乌克兰玉米吹响了进口谷物的“号角”;此后,中国宣布自3月2日起,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接受相关中国境内企业申请,对相关企业符合条件、按市场化和商业化原则自美采购的进口商品。

截至目前,美国高粱出口销售量为444,519吨,创下2014年12月周度销售量最高,主要原因是当周中国买入119,000吨,这也是1月23日当周买入122,256吨以来的最高值。此外,周度销售报告还显示美国对未知目的地售出324,181吨高粱,交易商认为这通常是指中国。简而言之,年后中国高粱买船已达到8船,企业已经在行动。

总的来看,当前市场采购情绪较高,贸易商以及用粮企业积极提价收购,部分地区已经接近去年临储玉米拍卖的到厂成本。以吉林为例,政策性粮到厂(按上年二等粮拍卖成交均价计算)大约 1800 元/吨左右,基本与当前市场价格持平。受情绪和短期需求带动有进一步走高可能,但由于需求较差,价格上涨难以顺利向下传导。

3月份国内玉米市场关注焦点或从关注“疫情”而逐渐转向“进口”上来。自中美贸易协议2月14日生效以来,中国已经取消了对美国家禽肉、家禽产品和宠物食品的进口限制,并开始采购美国高粱,肉品,询盘其他农产品,3月份我们将把视线转向中国对美国农产品的采购,因其数量和节奏将是未来市场最大的利空。(作者:中华粮网 梅立红)

相关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