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工科小愤青:道理大家都懂,年轻就是资本。

现在新人入厂,老人们总是担心自己的位置不保,有些师傅就只告诉一些表面东西,

那天有个笑话,有个维修师傅带徒弟,到有问题的设备那一看,徒弟捣鼓一会,然后师傅说:我看看,你去拿什么什么工具。。。徒弟回来,师傅说:装上吧。徒弟又装上,一开,好了。徒弟在拿工具的时候,师傅已经恰恰修好了。

每次都这样,每次都这样,后来,徒弟跟着师傅干活,拿着一个箱子,带着所有的工具。

怎么看待这样的情况?


节选部分网友回复:

mpcchuang:中国各行业的改革都失败了,只有不断地深化改革才能取的成功。不是吗?从教育行业看,老师在课堂上什么精髄都不教,只有交钱补习才能学到东西,钱的重要可想而知。企业呢?2002年工资改革的失败,让国有企业的效益一落千丈。问题岀在哪呢?就是不遵重师傳。我用我的经历说吧,工资改革前,我有职称享受的是与车间主任的科级级别,待遇比车间主任高。资格老、贡献大吗?工资改革后,把我的酬薪给降了,肖主任说,“你过去拿多了, 改革就是要有升有降”。“如果要牺牲国家的效益来改革,还不如不改” 我说道。

后来,车间换了领导,我们炼厂消灭了近十年的火炬早巳重新燃烧,大量的瓦斯白白烧掉,我对新领导说,给我当领导吧,我要拿回过去的级别,才能提振企业的效益。后来,车间领导叫我找厂党委书记董巍谈,董说:你回去当班长,我说:可以,但我的科级待遇要享受到,当初改革不是说“比收入,先比贡献吗”。当然后来就没有下文了。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付” 我都没教会徒弟,就饿得没气力了,怎么教?企业的效益还要不要,作为管理层的领导都沒有考虑到效益的问题吗?

今年元月我退休了,参加旅行团到处游山玩水。有些茂名游伴就问我,炼厂的火炬长年不熄,有时又烧得很大,这不污染环境,浪费能源吗?我说:是呀,每年损失超十亿的利润呀,炼的越多损失得越大,技朮断层就这回事。瓦斯不能回收利用了吗?怎么会产生那么多瓦斯?游伴们都好奇的问。我作为炼油专家,只能对他们进行科普了。我说︰不同原油含有不同组份的汽、煤、柴,把这些组份在原油中所含的量叫轻油收率。如某种原油含汽、煤、柴的量占原油的55%,那么,在原油一次加工中就要把它尽量拿干净。如果只拿岀45%,余下的10%将与重油一起进入原油二次加工(主要是催化),由于在高温催化作用的裂解下,这10%的轻油分子链较小,大部份给裂解成瓦斯和液态烃,这样就占据了分馏塔的空间,使得大分子链的重油难以大部份裂解,而裂解后的部份柴油又难以蒸发,油浆外排增多,这些油浆含有大量柴油,再给焦化加工又有大量瓦斯产生。所以,我们这里又岀现一件搞笑的事,把部份油浆引入常减压的减压炉前,经过加热后,指望通过减压塔抽真空把部份柴油抽岀,结果,油浆形成了一个全厂大循环。循环路线是,油浆进入减压炉炉管,进减压塔后,随渣油一起到渣油加氢,回到催化,再从分馏塔底油岀送到常减压的减压炉,几个月后,减压炉因油浆里的催化剂沉旬于炉管结焦,常减压停产淸焦。

炼油炼岀了瓦斯,这是很失败的,过去原油一次加工烧重油,现在全烧瓦斯,还有部份瓦斯提浓送乙烯做原料.用不完的就放空烧掉

刘新果回复:您是真正的炼油专家,讲的透彻。

幸好有你:刚毕业的时候,也碰到过,还不算是我师傅,搭档而已。后来明白了这个道理,但也没办法,谁叫咱不懂呢?

现在,我也开始这样了。没那个心情去教,离开公司,谁认识谁啊?

他在前面干活,你在后面叨哔叨,叨哔叨的,人家都烦死了。

只要不是严重的问题,提醒他,不听,要他自己碰壁,自己去感受,几次就老实了。

zyboilers回复:不是教而是当师父的该怎么干就这么干,徒弟在一边看就完事了,还故意把徒弟支走,这种人心术不正

炼油工人回复:我们也可以这样吗

外来人:有这样的顾虑是有道理的,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即使你不担心徒弟抢你饭碗,但你不能保证企业在人员精简时首先考虑的是年纪大点的先进行调整!

楼主回复:明年师傅就退休,可能不会出现这个问题。年龄只大10岁,很多人这么想吧。

外来人回复:希望如此吧,但愿我们国家的企业越来越规范化,人性化,法律化。使每一个辛勤付出的工人都能善始善终!

疯狂蜗牛:我碰到一个都退休返聘的,马上就彻底退休,还是不足为外人道也

qy576100527:其实就是竞争关系,如果说真有一天徒弟当了单位的领导,徒弟不给师傅安排合适岗位?

zyzs:这个关键是在人与人关系处的如何了,徒弟不像徒弟样怎么能学到东西,师父也不是白当的,也不是义务的,为什么无条件教给你呢?如果说是企业找来培训新人的,那当然有这个责任来教徒弟,老师就得有个老师的样了,必须尽到教徒的责任了。但还是说回来,徒弟不像徒弟样,老师也就可能会有保留,如果老师中意的,可能会倾囊相授的。

炼油工人回复:同感 现在的情况不是师傅不教 而是徒弟不学,这样更愁人

zyzs:这个关键是在人与人关系处的如何了,徒弟不像徒弟样怎么能学到东西,师父也不是白当的,也不是义务的,为什么无条件教给你呢?如果说是企业找来培训新人的,那当然有这个责任来教徒弟,老师就得有个老师的样了,必须尽到教徒的责任了。但还是说回来,徒弟不像徒弟样,老师也就可能会有保留,如果老师中意的,可能会倾囊相授的。

zyzs:非常正常,以前技能都连自己的女儿不传

楼主回复:传男不传女

xzm881122:有些东西真不是师傅什么人都教的

楼主回复:现在企业内的师傅不像老一代的师傅徒弟的关系了。

shxhjy:这是公司管理的问题,要加强培训,天下公司那么多,何必在乎那一点点技术,教会一点东西,徒弟会感激的,就怕徒弟没有良心。

楼主回复:操作岗位和维修岗位是不一样的培训,操作岗位之间也是不一样的培训,单单靠企业的培训是新人成长太慢太慢了。

sjxwolf:生产企业里这种情况好像比较普遍,个人认为人是趋利的,如果没有给予利益那么没人有义务教你,师傅教不教徒弟还和徒弟的人品、自身素养之类的有比较大的关系,至于时时刻刻都藏着掖着那么一点点技术,意味着没啥格局

个人对于技术问题,如果为人处世不让人难受,你问什么我就会告诉什么,但如果是超级基础的东西那我会说你先去看看书,不会愿意多说的

我对于技术理解是否分享的逻辑是,这些东西都是我自己琢磨出来的,我教给了你,那么源头是我,理论上来说教的人要更厉害一点,如果你特别厉害,我说不说都一样,你都会超过我的,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我在关键时刻说了一两句,可能后期还能好好合作。当然这个逻辑不能用于商业竞争领域

cysky1984:化工单位这种情况太普遍了,下至普通员工,上至技术工程师

cysky1984:就是这种制度,让我走了很多弯路,本来2年就可以走完的路,我特么的走了10年。

zym19860920:我觉得如果徒弟的人品不错,我都会认真教他,说实话我当徒弟那会我们那个师傅还是很不错的一向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但后来我发现他说的有些东西是错的,现在我自己出来干了。现在的孩子只要认真的学,我都是认真的教,但是看到现在他们一闲下来都开始玩游戏,而不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我顿时感到无论我如何教他,只要他自己不去想着学习,断难有所成长。技术是靠自己一点一点琢磨的,如果只想着别人教你,那你永远也别想超过您的师傅。

cysky1984回复:

你的认为是错误的,这涉及到利害关系,不是人品好就会教你

dqkwb:

其实早就有这个问题尤其现在的年轻人比较彰显个性对于老师傅的低学历不是太尊重,认为自己学历高平时说话办事比较自我,不是真心对待师傅。再有现在的用工制度存在问题讲究同工同酬,对于比较有经验的老师傅也不尽合理,我会的凭什么告诉你。还有就是企业培养新人的时候没有考虑老师傅的安置问题,教会了你你挤占的我的位置让我没地去。我还为什么教你啊。

citicmcc:化工单位这种情况太普遍了

xiaojun1985:碰到用心学的徒弟师傅一般都是愿意教的,就怕碰到一天到晚叨哔叨 叨哔叨一个问题说了好几遍自己还是记不住,徒弟没个徒弟样玩笑乱开,碰到这样的徒弟又有哪个师傅愿意教呢?

好雨: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CHANGBAISHI:哈哈哈哈,看着问题就想笑。勾起我的往事。先给各位说个真实的事情。我后接别人的一个徒弟跟我学,我也是能吹一些,当他听我叫板技术我最强时,他说你能背对操作盘就知道程序程序的状态?我说不能,他说他师傅可以做得到,你的师傅也试过?是啊,就是这样的姿势???啊,原来如此,哈哈哈哈,是窗户在夜间可以像镜子一样的效果。。。。唉,,,,这徒弟以后还如何对这样的师傅(师父)啊????

往往做这个岗位的师傅就没啥技术含量,所以怕人家学,怕人家超越不好看。要说做师父那就不配这个称呼。我是过来人,说说我的经历看法。当时我的能力不被人认可,就找到了这个突破口(就是有人怕我不怕——教会了徒弟饿死师傅。),利用一次代培的机会,用我的特殊学习方法很快的带出了一群人,而且所有人的弟子都不惜连班夜间跟我学。这期间你教授的时候,有好多你没注意的问题人家提出来了,你就得搞清楚,这样对自己也是一个提高。最后终于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当年哈煤气空分厂的弟子就是这样,我既教会了他们,同时也促进了我的学习。

当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后,要不断地有新东西丰富自我,比如工艺、仪电机,是围绕这每个岗位转的,相互是有关联的,你去学,带动你的弟子学,,,,你永远是走在前列的,最后走向管理岗位的。

那些蒙人家、自己不学,人家学给人家下套的所谓师傅就不配。也不用跟他/她学!要我也不问,但有一条,像个傻子跟着看就是了。遇到问题找《海川》直到现在,我在的一个技术群任何技术问题没有保留,现在跟都愁跟不上了,有什么可保留的啊?保留有用吗?????呵呵,最后有一天你的弟子知道了咋回事,你说你的老脸往哪搁???不如换来个“尊敬”多好,唉,,,,感觉这样的够悲哀啦。。。。。。

chicanpk:其实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是很经典的话。

和企业里的师徒关系并不一样。

古有程门立雪,方能入门学习。

门槛是很高的。

中国建国以后在国有企业,由于那时基本没有失业的说法,所以对于带徒弟大家是很有积极性的。

和现在的企业特别是私人企业完全不是一个概念,来一个新人,带出来后可能真就顶替自己了,这是很多人的想法。

不能简单的说师傅就格局低,这是个现实问题。

所以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很多问题,是特别正常的,关键是大家怎么看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