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厨房对于餐饮外卖是真的模式颠覆吗?

共享厨房对于餐饮外卖是真的模式颠覆吗?

最近的共享经济项目不少,和餐饮相关的是“共享厨房”,

目前在北京,南京,上海等地都涌现了一批这样的项目,

比如北京的熊猫厨房,南京的隐食纪,上海的吉刻。

简单点说,就是某项目操盘公司在一流商圈的十流位置,

租下几百平米的商业空间,改造成一个个独立厨房,再分租给商户,

特点是:

一 没有堂吃空间,纯厨房;

二 针对都是外卖餐饮商户;

三 统一装修,水电改造,配备后厨设备;

四 餐饮商户拎包入住;

入驻成本低,帮着商户节省了装修,办证等耗费时间和昂贵前期投入的种种麻烦,便于小商户低成本起步和试错,

很多还强调,除了场地外,还给商户提供各种配套服务,包括对接外卖平台,菜品拍照,品牌设计,日常运营培训等等,说具有孵化器功能,帮助小品牌快速成长。

出发点不错,其实只要进入的开店成本低,就是对很多小外卖餐饮最大的帮助,

但鹏叔又仔细一琢磨,这个模式,和我们目前很多美食广场的档口店,除了没有堂吃,似乎又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都是大老板整租下来,再改造后,分租出去,无论是收固定租金还是营业额扣点,至少没有本质区别。

唯一共享厨房可能在配套的专业服务上,可能会更到位一些,比如给每个厨房装上摄像头,监控每家店的日常运营,

有家共享厨房强调了他的大数据能力,通过数据分析,帮助引进商户时采取合理品类的配比,不至于过分同质化,合理搭配满足周边三公里范围的消费者需求,

同时为了提高高峰时的取餐效率,每家的外卖打包后,集中送到前面取餐平台,有专门的分拣人员,根据不同外卖平台,把外卖分类,便于取餐员高效拿餐,不用反复奔波于不同商家。

服务上肯定要比传统的美食广场档口店更好,更到位,

但鹏叔从小商户角度出发,感觉这样的共享厨房,可能只是另一种美食广场,多了点选择,但还没有到颠覆的模式。

因为,他对于入驻的商户还是要收取进场费,装修费等,可能金额少点,但性质没变,

另外,对于外卖平台这一块,如果还是商户自己和外卖平台一对一自己运行,无论是排名或流量支持都没有优势;

如果是以整个共享厨房的名义在外卖平台上开个流量入口,那么各个商户等于间接又被共享厨房给绑架了,所有资金都是先进总账户,他要监管每家的营业情况,会有结算周期,等于小商户要垫资运营了,

同时,消费者在点餐时,是否直接能看到商户,还是要先进共享厨房的线上入口,再可以看到商户,也是个问题。

共享厨房,如果参与外卖运营,因为入驻商户的情况不一样,怎么满足各家的需求,而不是平均主义,或仅仅挂个名字,实际是商户自己各玩各的,也考验共享厨房的运营能力。

从门槛和可选择性上,共享厨房给外卖的餐饮小商户多了一个选择,是值得肯定的。

但后续的实际服务和效果,是决定其是真实的创新模式,还是仅仅是个没有堂吃的噱头,留给实际来验证了,

祝成功,也欢迎入驻了类似共享厨房的朋友,多多交流,分享你的实际体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