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中陽氣的巔峰——夏至

【一年中最盛的一天】

一年之中陽氣的巔峰——夏至

夏至是二十四節氣之一,一年中第十個節氣,通常在每年公曆6月21日或22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此時,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夏至日也是一年中正午太陽高度最高的一天。在北京地區,夏至日白晝可長達15小時,夏至以後,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漸南移,北半球的白晝日漸縮短。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

【夏至三候】

一年之中陽氣的巔峰——夏至

中國古代將夏至分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蟬始鳴;三候半夏生。”糜與鹿雖屬同科,但古人認為,二者一屬陰一屬陽。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屬陽。夏至日陰氣生而陽氣始衰,所以陽性的鹿角便開始脫落。而糜因屬陰,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脫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後因感陰氣之生便鼓翼而鳴;半夏是一種喜陰的藥草,因在仲夏的沼澤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見,在炎熱的仲夏,一些喜陰的生物開始出現,而陽性的生物卻開始衰退了。

中國民間把夏至後的15天分成3“時”,一般頭時3天,中時5天,末時7天。這期間我國大部分地區氣溫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長很快,生理和生態需水均較多。此時的降水對農業產量影響很大,有“夏至雨點值千金”之說。一般年份,這時長江中下游地區和黃淮地區降水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要求。《荊楚歲時記》中記有:“六月必有三時雨,田家以為甘澤,邑里相賀。”可見在1000多年前人們已對此降雨特點有明確的認識。

夏至民俗

祭神祀祖:夏至時值麥收,自古以來有在此時慶祝豐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災年豐。因此,夏至作為節日,納入了古代祭神禮典。《周禮·春官》載:“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為清除荒年、飢餓和死亡。夏至日正是麥收之後,農人既感謝天賜豐收,又祈求獲得“秋報”。夏至前後,有的地方舉辦隆重的“過夏麥”,系古代“夏祭”活動的遺存。

消夏避伏:夏至日,婦女們即互相贈送摺扇、脂粉等什物。《酉陽雜俎?禮異》:“夏至日,進扇及粉脂囊,皆有辭。”“扇”,藉以生風;“粉脂”,以之塗抹,散體熱所生濁氣,防生痱子。在朝廷,“夏至”之後,皇家則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從周代始,歷朝沿用,竟而成為制度。

“麥粽”:江南食俗,一般有麥粽、角黍、李子、餛飩、湯麵等。《吳江縣誌》:“夏至日,作麥粽,祭先畢,則以相餉。”不僅食“麥粽”,而且將“麥粽”作為禮物,互相饋贈。夏至日,農家還擀麵為薄餅,烤熟,夾以青菜、豆莢、豆腐、及臘肉等,祭祖後食用,俗謂“夏至餅”,或分贈親友。

冬至餛飩夏至面:自古以來,中國民間就有“冬至餛飩夏至面”的說法,江南一帶夏至吃麵是很多地區的重要習俗,民間有“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南方的麵條品種多,如陽春麵、幹湯麵、肉絲麵、三鮮面、過橋面及麻油涼拌麵等,而北方則是打滷麵和炸醬麵。“因夏至新麥已經登場,所以夏至吃麵也有嘗新的意思。”

【夏至時節話養生】

苦瓜還含有一種叫“多肽-P”類似胰島素的物質,有降糖功效,是防治糖尿病的佳品。苦瓜如烹調得法,淡淡苦味中帶有清香,別有一番風味,是夏季大眾喜歡的蔬菜。 切莫以為夏季只宜吃清淡食物,而夏季照樣能進補,關鍵在於選準補品。鴨肉不僅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質等養料,而且能防疾療病。其奧妙在於鴨屬水禽,性寒涼,從中醫“熱者寒之”的治病原則看,特別適合體內有熱、上火的人食用,如低燒、虛弱、食少、大便乾燥和水腫等多見於夏季。吃鴨肉不但能補充優質蛋白質,還有“清”與“補”的功效。

俗話說,“夏天一日三片姜,不勞醫生開藥方”。姜、醋不但能夠調味,還有殺菌功效。此外,姜還有溫胃散寒、降逆止嘔等作用。夏季吃涼菜時,適當加姜、醋、蒜,不但清淡可口,還能預防痢疾、腸炎等疾病的發生。酷夏熱出汗多,多吃點醋,能提高胃酸濃度,幫助消化和吸收,促進食慾。醋還有很強的抑制細菌能力,短時間內即可殺死化膿性葡萄球菌等。夏天人易疲勞、睏倦不適等,多吃點醋,很快會解除疲勞,保持充沛的精力。

飲食平衡——清而不淡 在飲食安排上,要多吃新鮮蔬菜、瘦肉、時令水果等,堅持以“清”為主,但亦必須重視攝入奶類、蛋類和肉類食物。解渴應多飲白開水。飲食夏季氣候炎熱,人的消化功能相對較弱,因此,飲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雜糧以寒其體,不可過食熱性食物,以免助熱;冷食瓜果當適可而止,不可過食,以免損傷脾胃;厚味肥膩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熱生風,激發疔瘡之疾。

西瓜味甘性寒,有消暑除煩、止渴利尿之效,是夏令解暑佳品,有“天然白虎湯”之稱。凡暑熱煩渴、口渴心煩、小便不利、暑熱傷津及傷酒等證,均適合食用。但暑證內有寒溼者不宜進食。 苦瓜性寒味苦,有清熱解毒、清心消暑、明目降壓之功,對中暑、痢疾、惡瘡等有防治作用。苦瓜含有多種氨基酸、維生素和礦物質。苦瓜還含有一種叫“多肽-P”類似胰島素的物質,有降糖功效,是防治糖尿病的佳品。苦瓜如烹調得法,淡淡苦味中帶有清香,別有一番風味,是夏季大眾喜歡的蔬菜。 切莫以為夏季只宜吃清淡食物,而夏季照樣能進補,關鍵在於選準補品。鴨肉不僅富含人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質等養料,而且能防疾療病。其奧妙在於鴨屬水禽,性寒涼,從中醫“熱者寒之”的治病原則看,特別適合體內有熱、上火的人食用,如低燒、虛弱、食少、大便乾燥和水腫等多見於夏季。吃鴨肉不但能補充優質蛋白質,還有“清”與“補”的功效。

俗話說,“夏天一日三片姜,不勞醫生開藥方”。姜、醋不但能夠調味,還有殺菌功效。此外,姜還有溫胃散寒、降逆止嘔等作用。夏季吃涼菜時,適當加姜、醋、蒜,不但清淡可口,還能預防痢疾、腸炎等疾病的發生。酷夏熱出汗多,多吃點醋,能提高胃酸濃度,幫助消化和吸收,促進食慾。醋還有很強的抑制細菌能力,短時間內即可殺死化膿性葡萄球菌等。夏天人易疲勞、睏倦不適等,多吃點醋,很快會解除疲勞,保持充沛的精力。

夏天既應該積極地呵護我們身體的陽氣,同時也要注意防止中暑,面對正氣消耗較大的情況.這裡我為大家準備了兩儀養生法的調理方案,供大家參考。

兩儀養生法調理方案

美食部分

槐花茶

槐花少許約一錢,烏梅3-5枚,陳皮少許,水煎後代茶飲。本茶日常可以代茶飲

生脈茶飲

人參2錢、麥冬2錢、五味子幾粒,野外活動多的朋友或者要進行較多的戶外活動的時候,可以適量飲用這個茶飲。

動作部分

站立,兩腳與肩平寬,左手從左側翻掌上舉,臂挺直,手指並緊,手心向上,指尖向右,同時右掌下按,指尖向前,左手從左側落下,掌心下按,指尖向前,同時右手從右側翻掌上舉,臂挺直,手指並緊,手心向上,指尖向左。

此兩儀養生法調理方案,茶飲健脾利溼,祛暑醒脾,生津益氣,儘量讓愛乾燥的脾少受到潮溼氣候的影響,並且在大量進行戶外活動的時候不至於因為過於炎熱的氣候而把我們“曬成幹”,保護了我們身體的“津液”。做好防護工作的同時,我們再利用肢體動作來強健脾胃,使他們工作的更加賣力,即進行了被動預防,又進行了主動鍛鍊,這樣的組合方式,可以讓我們儘量在夏天避免中暑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