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除了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还有这样一帮人—《我在故宫修文物》

有很多电影,是不太适合在电影院看的。

比如《我在故宫修文物》。

故宫除了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还有这样一帮人—《我在故宫修文物》

歪在沙发里,抱着栗子和酸奶,金钉朱红的大门推开了,这就是故宫。

和展览馆,博物院一点儿也不同,这是紫禁城里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攒着生气,在每个最平常的早晨和夜晚,都兀自巍峨庄严,自成一派的故宫。

当然,当年这部纪录片上映之后,我还是买了票的。

故宫除了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还有这样一帮人—《我在故宫修文物》

这大概是种仪式感吧,总得微不足道的做点什么,好像才能勉强对得起里面这份匠心。

当下是需要匠心的。

故宫除了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还有这样一帮人—《我在故宫修文物》

"不能烦,磨了几十年了。"

"干我们这行必须得坐得住。"

"三年学徒,起码有一半时间是在练耐性。"

故宫里的师傅们这样是讲的。。

故宫除了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还有这样一帮人—《我在故宫修文物》

故宫是个很有意思的地方:

过年节里,门上要贴上封条。

早晨开门前,先吆喝两声,浓浓的京片儿味,打以前说,这时说天亮了,各归各道,驱鬼的。

"你得告诉门后头那些小动物,要开门了,要不它窜出来,吓你一跳。"

故宫除了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还有这样一帮人—《我在故宫修文物》

故宫里的老师傅这么讲。

出于公道的讲,如果没有看过《我在故宫修文物》的完整版——电影剪辑的来源,前三部纪录片。那么电影的观影难度还是有点大的。

卧槽,真牛(哔——)啊。

这是我看完电影的唯一感受,大量的留白和文物修补细节,无奈我并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只能马马虎虎看个热闹。

倒是事后看了纪录片,旁白辅助的讲解,就好像去某些人文气息浓厚的景点不能没有导游一样。

故宫除了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还有这样一帮人—《我在故宫修文物》

反倒是纪录片让我肃然起敬,这就是大国匠人的初心。

就好像那匹碎成几瓣,却有被修补的天衣无缝的唐三彩马。

故宫除了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还有这样一帮人—《我在故宫修文物》

除了颜色,它没一点儿瑕疵。

"跟商业修复最大的区别就是,商业修复他得做的完全一样,别人看不出来,咱们这个多少还得让人看出来点。"

不能创造性修复,这是故宫的师傅们最看重的一点。

最后讲一个很多人产生疑问的问题。

故宫除了科学无法解释的事情还有这样一帮人—《我在故宫修文物》

《我在故宫修文物》这部电影是由纪录片剪辑而来的,而不是央视的手笔,于是很多人产生疑问,为什么随随便便什么人都能去故宫拍摄呢?为什么非央视的摄影工作者可以这么轻易的进入故宫拍摄?

因为这部纪录片是故宫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