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動機:培養內在的學習興趣,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

強化學習動機,激揚學習動力的具體辦法:

(一)培養內在的學習興趣,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

我們目前對整個學習及其各個學科的態度和情感,都是我們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以自身特有的結構傾向與學習對象相互作用的過程中產生和形成的,其中一些產生了相對良性和積極的感受與態度體驗,另一些產生了相對惡性和消極的感受與態度體驗,這是由學習對象迎合主體心理趨向的多少和程度決定的,也是由學習活動帶給主體的快樂和痛苦的程度和比例決定的,迎合的方面越多、程度越高、類型越重要,帶給主體的快樂和利益越多越大,越容易引起主體強烈的興趣和喜愛之情,也越容易激發起主體強烈的探求和行動的慾望;反之,則會使主體產生牴觸、厭惡、懼怕、排斥的意識和行為。因此,培養熱愛、興趣等積極的態度和情感,就是要善於發現、挖掘和創造各種條件,使學習的對象和活動能夠更多地符合我們的心理趨向,使學習能夠給我們帶來更多的好處、利益和快樂,這樣,良性的態度和情感便容易建立起來。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入手。

第一,要培養對學習的興趣和良好態度,首先要善於挖掘學習本身的價值和魅力。人類有著與生俱來的天然的好奇心和本能的求知慾,喜歡探索,希望瞭解自然界的各種真相,希望能夠“看清”並在一定程度上掌控周圍的世界,想知道“是什麼”、“為什麼”和“怎麼樣”,即所謂認知的需要,同時,也希望從人類的各種精神產品中獲得滋養與享受,獲得成長與發展的力量。而所有這些,都蘊含於各種學科與各種類型的知識中,我們可以通過學習這些知識來直接間接地滿足人的這些慾望和需求。因此,知識內容的本身有許多就是對人有本能吸引力的,就是有直接價值的,學習本身就是在滿足我們的認知需要以及其他類型的需要,我們要善於挖掘知識自身的價值和魅力,品味知識帶給我們的獨特滋味和享受。例如,詩歌能給我們帶來韻律的美,數學能給我們帶來邏輯和秩序的美,而天文學則向我們打開了瞭解無限的星空和宇宙的一扇窗口,等等。這一點非常重要,只有發現、體驗了學習內容帶給我們的直接滿足和樂趣,只有學習的內容和學習的過程帶給了我們直接的吸引力,才會產生最穩定最重要的直接興趣,也才有了最直接的學習動力。

第二,要培養對學習的興趣和良好態度,還要培養我們的思維能力,改善我們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技巧,以使我們在學習某一內容時,能夠儘可能的輕鬆、容易、順利。我們在學習中越是進展順利,越是成績斐然,越是能體驗到成功感和勝任感,越容易產生舒暢、愉快、自信的情緒;反之,頻繁受挫,屢屢進攻仍然毫無進展,毫無建樹,或是雖然也學會了,但經歷了過多的挫折,付出了過大的努力和代價,則勢必挫傷我們的積極性,打擊我們的自信心,引起我們的焦慮、畏懼、沮喪、頹廢等消極情緒。而良性的情緒體驗經過不斷的累積容易產生積極的情感與態度,惡性的情緒體驗在不斷的沉澱中就會誘發消極的情感與態度。日常學習中,我們感興趣的科目、喜歡的科目通常都是學得好、能力強、充滿自信、伴隨著良好的情緒體驗的科目,而不是那些能力差、讓我們付出過多辛勞、有著更多挫折經驗的科目。因為,學得好的科目通常也會學得相對順利,會給我們帶來一系列積極愉快的情緒體驗,因而自然會轉化為一種穩定的、良性的態度。

第三,要培養對學習的興趣和良好態度,還要善於激發和調動各種間接的動機因素,以促成對學習多層面和更廣泛的動力支持。關於這方面,是有著許多不同的類型以及與之相適宜的方法和策略的。例如,動機研究中經常提到的近景性動機與遠景性動機,直接性動機與間接性動機,內因性動機與外因性動機,主導性動機與輔助性動機等,都是不同性質與層面的動力因素,它們都是學習的對象、學習活動本身及其與之有關聯的其他事物與主體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心理趨向發生相互作用的產物,對學習活動具有不同性質、不同程度的動力影響。其中,由好奇心和認知需要與直接的學習活動引發的動機屬於直接興趣或直接的學習動機,其他各種類型的動機因素均屬於間接動機,雖然是間接動機,但是對學習活動常常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在實際中,僅靠認知需要的發動或者說僅靠知識本身的吸引就能長期堅持學習,雖不能說是一種理想的狀態,至少也是少數人和少數情況下的特例,大多數人的學習都是複雜的動機作用的產物,每一個人對於不同的學習內容以及在不同的時期,支持其學習的動力因素都會有所不同,否則,僅憑知識本身的吸引和魅力,大多數人可能早就放棄學業了。因此,瞭解各種間接動力因素的類型、作用性質及效果,進而激發和喚起更多更強的間接性的動力支持,對學習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待續)

學習動機:培養內在的學習興趣,樹立良好的學習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