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动机:培养内在的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强化学习动机,激扬学习动力的具体办法:

(一)培养内在的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我们目前对整个学习及其各个学科的态度和情感,都是我们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以自身特有的结构倾向与学习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产生和形成的,其中一些产生了相对良性和积极的感受与态度体验,另一些产生了相对恶性和消极的感受与态度体验,这是由学习对象迎合主体心理趋向的多少和程度决定的,也是由学习活动带给主体的快乐和痛苦的程度和比例决定的,迎合的方面越多、程度越高、类型越重要,带给主体的快乐和利益越多越大,越容易引起主体强烈的兴趣和喜爱之情,也越容易激发起主体强烈的探求和行动的欲望;反之,则会使主体产生抵触、厌恶、惧怕、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因此,培养热爱、兴趣等积极的态度和情感,就是要善于发现、挖掘和创造各种条件,使学习的对象和活动能够更多地符合我们的心理趋向,使学习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好处、利益和快乐,这样,良性的态度和情感便容易建立起来。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第一,要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和良好态度,首先要善于挖掘学习本身的价值和魅力。人类有着与生俱来的天然的好奇心和本能的求知欲,喜欢探索,希望了解自然界的各种真相,希望能够“看清”并在一定程度上掌控周围的世界,想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即所谓认知的需要,同时,也希望从人类的各种精神产品中获得滋养与享受,获得成长与发展的力量。而所有这些,都蕴含于各种学科与各种类型的知识中,我们可以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来直接间接地满足人的这些欲望和需求。因此,知识内容的本身有许多就是对人有本能吸引力的,就是有直接价值的,学习本身就是在满足我们的认知需要以及其他类型的需要,我们要善于挖掘知识自身的价值和魅力,品味知识带给我们的独特滋味和享受。例如,诗歌能给我们带来韵律的美,数学能给我们带来逻辑和秩序的美,而天文学则向我们打开了了解无限的星空和宇宙的一扇窗口,等等。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发现、体验了学习内容带给我们的直接满足和乐趣,只有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过程带给了我们直接的吸引力,才会产生最稳定最重要的直接兴趣,也才有了最直接的学习动力。

第二,要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和良好态度,还要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改善我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技巧,以使我们在学习某一内容时,能够尽可能的轻松、容易、顺利。我们在学习中越是进展顺利,越是成绩斐然,越是能体验到成功感和胜任感,越容易产生舒畅、愉快、自信的情绪;反之,频繁受挫,屡屡进攻仍然毫无进展,毫无建树,或是虽然也学会了,但经历了过多的挫折,付出了过大的努力和代价,则势必挫伤我们的积极性,打击我们的自信心,引起我们的焦虑、畏惧、沮丧、颓废等消极情绪。而良性的情绪体验经过不断的累积容易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恶性的情绪体验在不断的沉淀中就会诱发消极的情感与态度。日常学习中,我们感兴趣的科目、喜欢的科目通常都是学得好、能力强、充满自信、伴随着良好的情绪体验的科目,而不是那些能力差、让我们付出过多辛劳、有着更多挫折经验的科目。因为,学得好的科目通常也会学得相对顺利,会给我们带来一系列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因而自然会转化为一种稳定的、良性的态度。

第三,要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和良好态度,还要善于激发和调动各种间接的动机因素,以促成对学习多层面和更广泛的动力支持。关于这方面,是有着许多不同的类型以及与之相适宜的方法和策略的。例如,动机研究中经常提到的近景性动机与远景性动机,直接性动机与间接性动机,内因性动机与外因性动机,主导性动机与辅助性动机等,都是不同性质与层面的动力因素,它们都是学习的对象、学习活动本身及其与之有关联的其他事物与主体不同的需要、不同的心理趋向发生相互作用的产物,对学习活动具有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动力影响。其中,由好奇心和认知需要与直接的学习活动引发的动机属于直接兴趣或直接的学习动机,其他各种类型的动机因素均属于间接动机,虽然是间接动机,但是对学习活动常常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在实际中,仅靠认知需要的发动或者说仅靠知识本身的吸引就能长期坚持学习,虽不能说是一种理想的状态,至少也是少数人和少数情况下的特例,大多数人的学习都是复杂的动机作用的产物,每一个人对于不同的学习内容以及在不同的时期,支持其学习的动力因素都会有所不同,否则,仅凭知识本身的吸引和魅力,大多数人可能早就放弃学业了。因此,了解各种间接动力因素的类型、作用性质及效果,进而激发和唤起更多更强的间接性的动力支持,对学习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待续)

学习动机:培养内在的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学习态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