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消費場景”才是解決水果滯銷的王道

第131篇推文 正文:2159字 預計閱讀時間:6分鐘

一、公用品牌≠知名品牌

許多人認為,水果生產過程中“小、散、亂”的情況,造成了生產與銷售渠道難以及時精準地匹配,是導致我國水果連年滯銷,豐產不豐收的主要問題。

未來“消費場景”才是解決水果滯銷的王道

於是,大夥兒就開始搞集約化,打造本地特色農產品

統一搞生產,這下不小、散、亂了吧?

統一對接銷售,這下應該有保障了吧?

但一看今年爆出來的滯銷農產品,咋全部都是產地特色農產品?

米易縣種植番茄4萬餘畝滯銷;

柑橘之鄉衢州,柑橘滯銷

以香、甜、脆聞名的徐聞縣特產——菠蘿滯銷;

海南東方市,當地芒果主產區滯銷;

未來“消費場景”才是解決水果滯銷的王道

產地農產品有個好處,批量大、媒體樂意報道,當地政府也會想辦法。

米易番茄滯銷15噸,據說成都就購買了70%;

衢州柑橘滯銷,政府媒體齊出手,危機解決;

徐聞菠蘿滯銷,一毛多一斤沒人要,湛江多家企業大量採購,免費派給市民;

未來“消費場景”才是解決水果滯銷的王道

相比那些滯銷卻無人知道的水果來說,已經幸運多了,但也暴露除了一個問題。

庫爾勒香梨、新疆哈密瓜、廣西香蕉等區域公用品牌叫著的確響亮,但沒有知名的企業和品牌。

試想一條街上都在賣贛南臍橙,選哪家?

總不能像買贛南豆巴子一樣,看著哪家打著“老字號”、“祖傳”就去買哪家吧......

而且,這水果怎麼祖傳?

二、打造知名品牌是真的難

能想到這一層的人很多,付諸行動的也不少。

但現實很骨感,水果行業當前存在的諸多問題,為打造地方知名品牌帶來了巨大的阻礙。

未來“消費場景”才是解決水果滯銷的王道

比如同一顆樹上的水果:

王一小吃的時候只放了2天,香氣四溢,入口回甘,巴適!

王二小吃的時候已經放了半個月了,吃下去整個人都不好了。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該如何評價這種水果?

缺乏標準化,為打造品牌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怎麼辦?

用冷鏈?

沒品牌意味著沒溢價,用冷鏈賠本賺吆喝,能撐到品牌起來的那一天嗎?

搞加工?

統一加工銷售後的確是個不錯辦法,卻卡在了國內水果加工技術單一落後的問題上。

用區塊鏈技術做食品安全溯源?

這樣的確能查到採摘時間等產品信息,但不知道區塊鏈技術啥時候能普及。

搞來搞去,又走回了原來的老路上,搞批發、做零售。

未來“消費場景”才是解決水果滯銷的王道

好在城鄉一體化、互聯網時代的水果銷售渠道比以前豐富多了。

農超對接、連鎖專賣、電商、微商、社區無人超市、自助榨汁機等等,的確讓一些水果生產者從中受益,也誕生了一些小品牌。

未來“消費場景”才是解決水果滯銷的王道

但馬雲爸爸認為,這和傳統、電商銷售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於是提出了“新零售”。

劉強東不太同意:“零售沒有新舊,技術驅動零售系統的優化。”

蘇寧也毅然決然地走上了自家“智慧零售”的道路。

未來“消費場景”才是解決水果滯銷的王道

姑且不管大佬們怎麼搞,毫無疑問,零售業的原有邊界正在被不斷超越與打破,線上線下及物流呈現融合發展。

而且,新零售提出的“消費場景”挺有意思。

三、我們會在什麼場景下購買水果

都知道水果吃了好,但總缺了那麼點兒消費衝動。

未來“消費場景”才是解決水果滯銷的王道

為了激起消費者的購買慾,商家們可謂是煞費苦心,打造出了各種場景。

線上

打造得最好的是滯銷。

真真假假的滯銷信息摻雜在一起,直接導致滯銷大爺不夠用了。

未來“消費場景”才是解決水果滯銷的王道

各大電商打造的扶貧果銷售場景也不錯,確實讓一些農產品走了出大山,也收穫了一批忠實粉絲,但只適合貧困縣。

此外,大家熟悉的直播農產品生長狀況,講故事談情懷等場景,都是為了讓消費者身臨其境地看到農業人的用心。

線下

將生鮮和吃飯的場景聯繫在一起的盒馬鮮生、超級物種算是典範了。

現買,自己挑的更新鮮,質量有保障;

現做,衛生有保障,還增進食慾;

現吃,看著別人吃那麼香,自己不想來點?

但缺點在於價格貴,僅適合中高端消費。

未來“消費場景”才是解決水果滯銷的王道

目前全國4000多家生鮮電商,盈利的僅1%,大部分都是靠燒錢來獲得用戶,一旦補貼取消,很多用戶就會流失。

如何打造出一個可複製、能推廣的消費場景,成了盈利的關鍵。

四、正在嘗試突破的水果消費場景

傳統的零售,是將水果店融入已有的場景。

比如開到住宅區樓下,方便購買作為伴手禮;比如入駐超市,讓大家在購物時順便購買。

未來“消費場景”才是解決水果滯銷的王道

要打破傳統,就需要自建消費場景。

比如:

“果蔬+美容院”的消費場景;

“超市+餐飲”的生鮮銷售新模式;

“水果餵豬、喂小龍蝦的自產自銷模式”等。

反觀這些模式,都有一個共同特點:

將水果這種不算剛需的產品,經過適當的加工,與“衣食住行”聯繫到了一起,讓你在無形中就在某些場景裡消費了水果。

未來“消費場景”才是解決水果滯銷的王道

這樣的做法還有很多。

比如“水果+餐飲”

除了已有的水果沙拉、水果湯圓、水果派、巧克力包衣水果外,在當地最受歡迎的餐飲品類中加入水果的做法也開始逐漸流行。

彩色的水果麵條、湖北襄樊的水果烤肉、日本去年底推出的水果火鍋都是很不錯的創意。

又比如“水果+健身”

健身教練一開口,蛋白粉都一罐罐往家裡搬,還在乎那點兒水果錢?

再比如“水果+面膜”“水果+生態採摘”......

未來“消費場景”才是解決水果滯銷的王道

總之,就是什麼行業火,就想想能不能與水果結合。

千萬別小看了場景的盈利能力,同樣的水果,地裡就值幾毛錢,KTV裡做成果盤能賣到幾十塊。

現階段你能想出一個可以推廣複製的農產品消費場景,錢景是很值得期待的。

未來“消費場景”才是解決水果滯銷的王道

但這些都不是未來的水果消費場景。

零售業公認的革命有三次:百貨商店、連鎖商店和超級市場。

第四次零售革命,應該建立在互聯網電商基礎上、加入了大數據、人工智能的又一次革命。

有人將其描述為“比你懂你”、“隨處隨想”、“所見即得”,或許只有那個時候,水果才能真正的不再滯銷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