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深夜食堂》扑街得如此彻底?因为它冒犯了每个中国人对于“吃”的权威

口碑扑街的深夜食堂

《深夜食堂》豆瓣评分2.5。什么概念?由于豆瓣最低只能打一星,最低分就是2分,所以《深夜食堂》大概是近几年来最低分电视剧了吧。而且这分数还是实打实的:近八万人打分,86.8%的人给了最低分一星。对比日剧原版的9.2分,简直扎心。收视率也惨不忍睹,一直徘徊在0.3-0.5之间。

为何《深夜食堂》扑街得如此彻底?因为它冒犯了每个中国人对于“吃”的权威

关于《深夜食堂》的槽点,当然数不胜数。

吴昕浮夸至极的表演

为何《深夜食堂》扑街得如此彻底?因为它冒犯了每个中国人对于“吃”的权威

无孔不入的广告植入

为何《深夜食堂》扑街得如此彻底?因为它冒犯了每个中国人对于“吃”的权威

为何《深夜食堂》扑街得如此彻底?因为它冒犯了每个中国人对于“吃”的权威

被刻意庸俗化的故事灌满了说教的鸡汤

为何《深夜食堂》扑街得如此彻底?因为它冒犯了每个中国人对于“吃”的权威

为何《深夜食堂》扑街得如此彻底?因为它冒犯了每个中国人对于“吃”的权威

为何《深夜食堂》扑街得如此彻底?因为它冒犯了每个中国人对于“吃”的权威

为何《深夜食堂》扑街得如此彻底?因为它冒犯了每个中国人对于“吃”的权威

为何《深夜食堂》扑街得如此彻底?因为它冒犯了每个中国人对于“吃”的权威

为何《深夜食堂》扑街得如此彻底?因为它冒犯了每个中国人对于“吃”的权威

毫无原著里对人生的感悟……

为何《深夜食堂》扑街得如此彻底?因为它冒犯了每个中国人对于“吃”的权威

原版中耐人咂摸的人生哲理

当然导演与片方还是委屈的,认为观众应该有些耐心,后面金士杰、海清等戏骨会展现应有的演技,但,他们的出场真的能拯救这部剧吗?

为何《深夜食堂》扑街得如此彻底?因为它冒犯了每个中国人对于“吃”的权威

戏骨救场?救不了观众的耐心

确实,戏骨的演技还是在线的。赵又廷那个单元,尽管有强行煽情的嫌疑在,但他的演技确实很扎实、有层次,在食堂的无语凝噎、在法庭飙泪念故事,与女儿之间的温情让人感动;

为何《深夜食堂》扑街得如此彻底?因为它冒犯了每个中国人对于“吃”的权威

金士杰与梁静的单元,从一个保姆与老人的相处中,带出对亲情、对过往的反思,金士杰的演技依旧可为范本,年老的衰败、对子女指控的无可奈何、吃红烧肉时的满足,他的眼神甚至他脸上的沟壑,都是戏。这几个单元的完成度都很高,不管是故事本身,还是演员演技,都具有可看度。

为何《深夜食堂》扑街得如此彻底?因为它冒犯了每个中国人对于“吃”的权威

只是啊,光靠演员是救不了一整部剧的。故事的体量不足,导致注水依旧严重。一部电视剧,观众观看是为了开心,还要去挑着集数找“能看的单元”,是不是对观众太苛刻了一点?观众是最没有耐性的生物,绝大多数观众根本等不到金士杰出场就已弃剧。而靠着赵又廷演技,豆瓣评分从2.3涨到2.5,这0.2的提高,又有什么意义呢?

为何《深夜食堂》扑街得如此彻底?因为它冒犯了每个中国人对于“吃”的权威

况且,当客人拿着安居客招贴在店里比划,客人拎着两瓶金龙鱼油茶籽油来吃饭,厨房墙上赫然挂着三条没开封的妙洁保鲜膜和两盒泡面,还贴着一张思念汤圆的广告,案板上的抹布妙洁二字一定要朝上,然后黄磊端出一口永丰源logo特写的锅……把广告拍成连续剧,抱歉,别说金士杰、赵又廷,就算是梁朝伟,观众也忍不了啊!

为何《深夜食堂》扑街得如此彻底?因为它冒犯了每个中国人对于“吃”的权威

为何《深夜食堂》扑街得如此彻底?因为它冒犯了每个中国人对于“吃”的权威

导演无奈?不如说是向资本低头

很难想象,作为台剧最辉煌年代的优秀导演之一、被誉为“偶像剧之父”,拍出了《流星花园》、《痞子英雄》、《白色巨塔》这些影响力巨大、堪称经典的蔡岳勋导演,竟然拍出了《深夜食堂》这样一部剧集,让人震惊。

为何《深夜食堂》扑街得如此彻底?因为它冒犯了每个中国人对于“吃”的权威

对于大量的负面评价,蔡岳勋导演认真道了歉。他不知道剧的好坏吗?他太知道了。凭心而论,《深夜食堂》有两个导演,蔡导执导的单元确实质感要上乘一些,锅也不能全部他来背,但这不是把剧做坏理由。想要用豪华明星阵容来博眼球,就要忍受他们演技崩坏的可能;接受了那么多的广告植入,就要考虑到观众反弹的可能。

为何《深夜食堂》扑街得如此彻底?因为它冒犯了每个中国人对于“吃”的权威

蔡导说他与黄磊都不想有这么多广告植入,然而广告商也很冤枉:“没想到他们都接受了。”终究是想要走捷径的心态与对资本的低头,造成了这一切。黄磊想要靠广告植入大IP,提升他“黄小厨”的个人品牌,然而很可惜,观众并没有那么好糊弄。

为何《深夜食堂》扑街得如此彻底?因为它冒犯了每个中国人对于“吃”的权威

最坏的棋:挑战中国人吃的权威

如果说上面两点,都是目前中国电视剧行业的通病,其实《深夜食堂》也没有烂得很别出心裁,那么这最后一点,才是导致它口碑崩坏的终极原因——《深夜食堂》什么不好挑战,偏偏要挑战中国人对于“吃”这件事的权威,简直不聪明到了极点。

为何《深夜食堂》扑街得如此彻底?因为它冒犯了每个中国人对于“吃”的权威

中国人对于“吃”,有着无比的执念,甚至可以上升到哲学的高度。父母对子女的关怀,总是体现在一桌桌可以普通但一定最符合子女口味的家常菜上;好友之间的欢声笑语,总是表现在一顿顿火锅的热闹气氛之中;情侣之间的耳鬓厮磨,也总是离不开一餐餐精致却美好的吃食。美食是中国人情感的连结。然而本来想靠着美食撑起这部剧的《深夜食堂》,却恰恰折戟在这些事上

为何《深夜食堂》扑街得如此彻底?因为它冒犯了每个中国人对于“吃”的权威

中国是美食大国,有那么多那么多可以书写的食物,且不说川菜、淮扬菜、粤菜这些菜系家常且深入人心,完全可以拍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哪怕就是照抄“舌尖上的中国”的拍法,也绝对能够赚人热泪。可《深夜食堂》做了什么?里面的美食是怎样的呢?总结而言就是不接地气、脱离实际,与中国人的饭桌格格不入

照搬原著中的日式食物如红肠

为何《深夜食堂》扑街得如此彻底?因为它冒犯了每个中国人对于“吃”的权威

可笑至极的泡面料理

为何《深夜食堂》扑街得如此彻底?因为它冒犯了每个中国人对于“吃”的权威

只有两块的红烧肉(网友说,这个分量要在湖南绝对是要引发起义的)

为何《深夜食堂》扑街得如此彻底?因为它冒犯了每个中国人对于“吃”的权威

这些食物,根本比不上中国人随便的一道菜。要知道,日剧《深夜食堂》唯一被人诟病的,大概就是日本美食有限,所以食物很简单。无数网友曾经畅想,如果是中国版,那么多菜系,一定能拍出美食的博大精深,结果呢?这唯一的优势都把握不住,怪谁?建立在这些粗糙食物之上、脱离现实的故事,又怎么可能去打动人心?而只有在真实的生活里,故事才有所附丽啊

为何《深夜食堂》扑街得如此彻底?因为它冒犯了每个中国人对于“吃”的权威

华丽的阵容,却那样空洞

对于“吃”,每个中国人都是权威,每个人都能说出一大套的理论,每个人都有百吃不厌的餐馆推荐,每个人都有一段因为食物而存在的回忆,每个人都有关于食物的秘而不宣的情绪与情感。《深夜食堂》以此为口号,可是对于剧中的核心“食物”,却偏偏没有那么郑重,偏偏那么潦草,这怎能不让观众愤怒?一部电视剧,倘若让观众感觉到被“冒犯”,那么口碑低几乎是一定的事。这已经不是只关乎电视剧质量的讨论,也不是几个有人缘的戏骨就能挽救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