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汇率怎么了?

人民币汇率怎么了?

汇率的担忧回来了。

6月29日的官方给出的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为6.6166,这是8连贬之后的数据,在这种时候,大家都知道想了解真实情况是要看外盘,也就是美元兑人民币的离岸价,截止6月28日,已经是11连贬,从6.3890贬到6.6359,贬值了3.86%。

在贸易战如火如荼的时候,人民币突然贬值,最容易产生的直觉是,是不是天朝要动用汇率这个大杀器了(人民币贬值有利于出口)。这可以是一个假设,但弘叔需要看数据说话。

为了让大家对汇率问题有个完整的了解,弘叔把时间往前追溯到2015年汇改,至今经历了4个阶段。

“811汇改”后:人民币独立贬值

2015年,天朝经济领域发生两件大事惊天动地的大事,一件是当年6月的股灾(股灾是韭菜的说法,监管部门不说这叫股灾,叫股市异常波动),第二件就是当年8月11日的汇改(业内叫“811汇改”)。第一件引发了股市的踩踏;第二件引发了汇市的踩踏,只要有点资产的人家,都觉得要备点美刀,有神通的大鳄则直接是出海去了。

“811汇改”背景是什么?理由很简单:

第一、经济不好,人民币一直管控着,实际积累了贬值压力,央行觉得可以一次过释放(94年汇改和2005年汇改,都是用这一招),所以“811/812”两天贬值了超过4%,央行以为这贬值压力这已经释放完了,没想到恐慌瞬间蔓延开了,一切才刚开始;

第二、人民币花了好大力气要争取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SDR篮子(进入这个篮子,名义上就是跟美/欧/英/日一样牛逼的国际储备货币,但象征意义大于实际),已经到了关键时候,但IMF觉得人民币自由使用方面有问题。

汇改引发的问题还引来了国际大鳄的阻击,全球震动,连美联储加息进程都要看这个事情的脸色(认为是全球重要的不确定风险)。在央妈率领各大银行在各种招数都用上之后,“811汇改”引发的问题在2016年底终于平息了(SDR篮子也进了),美元兑人民币官方的中间价在7之前止住。

人民币的价格我们用官方的美元兑人民币中间价走势(蓝色)表示,美元的价格我们用美元指数(反映美元兑一篮子货币汇率走势的指数)表示。

在这段汇率保卫战的历史里,人民币和美元强弱对比如下图:

人民币汇率怎么了?

看图可以知道15年8月13日-16年12月底(2015年811/812两天人民币突然大幅贬值,为了有可比性,剔除了这两天),人民币跟美元的走势相关性不强,初期官方严管,美元走强,人民币也走强,但是后面压不住,2015年底美元走弱,人民币也走弱。到2016年三季度,人民币的走势和美元的走势差距最大,到了2016年底,人民币和美元基本一致。

这次事件,我们为了扭转居民预期,以及对抗大鳄阻击,花了多少代价?弘叔的估算大概是1.2万亿美金,计算方法是:在这段时间内,外汇储备大概减少了5000亿美元,期间还有大概70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加起来大概少了1.2万亿美元。对比一下,我们外汇家底最厚的时候,也不到4万美元。

2017年1-4月:随机阶段

2017年1-4月,人民币的涨跌变得随机。下面的图是这个阶段人民币和美元的价格变化。

人民币汇率怎么了?

从这个图里,人民币和美元看不出有什么关联。

为什么弘叔要用人民币汇率和美元比,交代一下背景:人民币实行的是“以市场供需为基础,参考一揽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这是官方的说法,但实际上,参考一篮子的说法是2005年汇改的时候提出来的,但是到现在都没人知道篮子构成和权重。实际上,关键词是“参考”,“参考”不是“盯紧”,所以没有任何约束力。

所以,在上面的表述里,“市场供需”和“有管理的浮动”才是关键,从结果来观察,人民币确定汇率的方法是:以美元为锚,结合市场供需上下浮动。

2017年1-4月,这种没规律本身,可以理解为,危机虽然消除了,但是央妈也在思考。

2017年后:逆周期因子出场

2017年5月,央妈发明了一个新名词,逆周期因子。用央妈的表述,人民币汇率,是三个因素的共同决定的:美元兑人民币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逆周期因子。

逆周期因子字面理解就是觉得多了就少一点,觉得少了就多一点,至于怎么多怎么少,央妈不屑于解释,弘叔也不知道。

但加入了逆周期因子,一切又清晰了。

人民币汇率怎么了?

这是从2017年5月到现在,人民币和美元的走势,是不是贴得非常紧。其实说来说去,就是人民币和美元盯得更紧了。特别是逆周期因子实施一段时间后,到了2017年9月后,两条线紧密结合了。

今年4月到现在:脱钩,被拉着跑

但是这种甜蜜关系到今年4月改变了。

今年4月开始,美元指数一路上涨,但是人民币却只是跟随贬值,远远没有跟上美元指数的走势。

人民币汇率怎么了?

上面这个图看得更清楚,人民币和美元在4月份开始脱钩,弘叔算了一下,如果跟上美元指数,那么现在美元兑人民币现在的汇率应该要到6.78的水平,人民币汇率要比现在水平低超过2%。

4月发生了什么?美联储3月今年首次加息,6月二度加息,预期年内还会有两次加息(超预期),而央妈是4月降息,6月二度降息,中国的经济学家估计,年内还会有两次加息。

美国在加息,增加了美元吸引力,但人家美国经济好要加息,我们经济下滑只能放水,人民币贬值是必然的。

有了“811”汇改的教训,这一次美元加息周期,我们不能不小心应对。

6月28日消息,发改委出来的消息,限制房地产企业外债资金投资境内外房地产项目,“房地产企业境外发债主要用于偿还到期债务”,5月的时候,发改委会同财政部才刚刚下发了《关于完善市场约束机制严格防范外债风险和地方债务风险的通知》。其实关键词都是防范外债的风险。

最后说一下弘叔观点:

1、人民币没有主动贬值,是被动跟随,包括外媒/帮倒忙的国内媒体和高盛等一些研究机构,都在鼓猜测天朝为了贸易战主动让人民币贬值,这是瞎说,看热闹的不怕事大;

2、人民币贬值是个大问题,“811汇改”引发的震荡只是被压制了,但是经济下滑担心并没有消除,海外资产吸引力也依然在,如果放任人民币贬值,非常危险,我们还能拿出几个1.2万亿美元?所以我们跟随的时候只是亦步亦趋。

3、在组建联合阵线的时候,汇率不可能是贸易战的手段。特朗普的贸易战对全世界开战,中国现在跟欧日俄等等正在组建联合阵线(欧日有多少真心不一定,毕竟他们跟美国之间的关系是不可替代的,欧盟对天朝的贸易也很有意见,但现在共同的目标首先是特朗普)。

汇率这种手段,杀伤力是无差别的,因为美元才是世界的本位货币,人民币不可能对美元贬值,而不对其他国家货币贬值,如果人民币单方面贬值,那么就是汇率大战了。

最后说一下这段时间的观察:

1、伊朗问题再次成为原油的涨价因素。

OPEC的减少减产协议生效,靴子落地,美国开始动手针对伊朗的制裁,要求欧盟甚至中国停止进口伊朗原油,伊朗有全球排名第四的原油储藏和全球第二的天然气储量,是主要的原油出口国,如果被制裁,对油价影响很大。弘叔之前的文章《原油会飞出什么样的黑天鹅(下篇):各国对油价的诉求》已经探讨过。油价可能会成为引发中国输入性通胀的一个黑天鹅事件。

2、中美贸易战留意美国对中国投资的限制是否会实施

怎么理解这个消息:第一、没有放弃对中国的投资限制的意思;第二、特朗普把矛头指向更多的国家,至于是哪些国家,弘叔的理解,不听话的都有可能是目标;第三、用我们的话来说,就是特朗普在寻求设立一个长效机制,去对付那些看不顺眼的国家;第四、加强CFIUS就是特朗普希望国会通过《外国投资风险评估现代化法案》,这个法案通过概率很高,在国会基本没阻力;第五、贸易战会不会缓解一点,那就要观察今晚,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会不会宣布限制中国对美国的投资,如果没有宣布,会怎么表态。

3、棚改政策转向跟光伏新政都是一个背景

这其实是两个事情,第一国开行总行上收棚改项目审批权,因为国开行是主要的棚改资金来源,收紧项目审批意味着对棚改的支持要降低;核心问题还是上面担心地方违规举债问题,这背后其实是强调财政纪律。弘叔在6月10日的《光伏补贴神转折的大背景》里面就提醒过,“光伏只是一个先兆,只要是严重依赖财政的行业,都有可能面临同样的问题,大家做投资别等黑天鹅找上门。”

第二是控制货币化安置比例。货币化安置成了炒高3、4线城市房价的帮凶,这早已经是共识了。其实对房地产上市公司来说,这一条切断了需求,这是引发下跌的主要原因。

4、上周日晚上的降准其实对银行是大利空

上周日的文章发早了,文章出来时候降准消息没有宣布,所以没有点评。补充一下点评。对于降准,市场最早预期是置换MLF(跟4月一样),如果这样,这是利好银行的,因为降低了银行的资金成本;按照国常会的说法,大家重点只是留意了支持小微企业(跟去年9月降准一样),没想到最后出来的结果会是大头支持债转股。

债转股对银行是利空,简单来说,一块资产,如果以债的形式在银行的账上,需要的资本是1000块钱的话,变成股权,按照监管要求,需要的资本就会变成4000块,如果2年内处置不完,需要的资金本就变成了12500块。银行是拿资本做高杠杆的钱生钱生意的,把资本都锁死了,就意味着银行的利润减少了。

明白银行为什么大跌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