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登老媽之舞者|王桂芬:翩翩起舞的“蝴蝶”

摩登老媽之舞者|王桂芬:翩翩起舞的“蝴蝶”

綵帶舞

雜技團的臺柱子

石家莊神興小區面積大,小區內既有幼兒園也有小學,許多孩子不出門就能上到小學畢業。王桂芬的家就在小學對面。

王桂芬出生在衡水冀州的一個雜技之家,她的外公、外婆、舅舅、大姨都是雜技演員,她從小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也學會了雜技。“我六歲就開始登臺演出,跑馬、蹬人、大武術、小武術我都練過,”王桂芬說,從小她就隨父母輾轉多地,演出謀生。

12歲那年,漂泊的日子總算結束,王桂芬考入了河北省藝校學習絲絃。當時的學制比較長,王桂芬在省藝校學習了整整六年,專業課之外,她還學了刀馬旦,“楊排風、孫二孃、青蛇,我都演過”,說起當年的學習經歷,王桂芬的眼中閃閃發光。

因為歷史原因,沒等她畢業,就調到了石家莊雜技團,在那個時期,她表演了《女民兵》等一系列現代雜技,家學傳統加上藝校的系統訓練對她大有裨益,當年雜技團的隊友說,只要她一上臺,便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可惜好景不長,因為組織結構調整,雜技團被撤銷,王桂芝調入了石家莊文工團,開始參與樣板戲的表演。儘管已經跨了行當,可對王桂芬來說,仍然是手到擒來。當時團裡排練《白毛女》,她總是演主角。後來《白毛女》進行過改編,又增加了幾個同類型的人物,王桂芬始終演女一號。大家都說,當年她在文工團那可是臺柱子。

就在這時,王桂芬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她離開了文工團,到工廠當了一名工人。

王桂芬這麼解釋,當時還未結婚的愛人也在文工團,兩個人馬上要步入婚姻殿堂,她這麼做是希望將來有更多的時間照顧家庭。進入工廠以後,王桂芬的文藝才能很快被發現,她仍然在工廠中擔任文藝骨幹,不僅到處參加表演,還肩負著教學員、帶學生的任務。

她輾轉更換了許多次工作,無論是在五金廠、兵工廠還是公交公司,走到哪裡她都是人群中的焦點。難能可貴的是王桂芬一直沒有放鬆對自己的要求,她在工作之餘還抽出時間去省歌舞劇院學習芭蕾。

後來機緣巧合,最終王桂芬又回到了文藝界,1997年,她從石家莊市評劇院退休。

摩登老媽之舞者|王桂芬:翩翩起舞的“蝴蝶”

率隊參加演出

文藝隊的“導師”

退休後仍然閒不下來,2013年,由王桂芬牽頭,神興小區文藝隊成立。

不只神興小區,附近幾個小區的人聽說王桂芬在這裡教舞蹈,紛紛前來參加。文藝隊剛成立的時候,一窮二白,大家聚在一起出謀劃策,出錢出力,在大家的努力和社區的支持下,在神興小區居委會二樓,文藝隊擁有了一間專屬的活動室。王桂芬要求大家每週要保證三次訓練。

“只有這樣,才有可能排練出像樣兒的節目,”王桂芬的口吻和她退休前一樣。“對我們來說,是老有所樂,對社會來說,我們能夠貢獻一點餘熱,神興文藝隊必須要高標準要求,不然就是一隻廣場舞大媽小隊,只有我們的訓練強度上去了,表演水平提高了,才能到各地參加表演,到敬老院、到貧困鄉村,到需要我們的地方去演出,我們的社會影響力才會形成。”

這支文藝隊從成立時的十來個人到後來二三十人,王桂芬伴隨著它每一步的成長。文藝隊的成員主要是退休的老人,大家時間充足,來自各行各業。有學校的老師、工廠的工人,有會唱歌的、會跳舞的,王桂芬編舞沒有靈感的時候,就把大家召集到一起商量,大家各抒己見,常常能碰撞出火花,拿出一個完美的方案。

“我覺得這個文藝隊比我們專業的文藝隊還要好,大家的背景各不相同,視野更寬、思路更廣,有時我們商量出來的辦法出乎尋常得好。”王桂芬激動地說。

為什麼大家都叫她翩翩起舞的“蝴蝶”,這源於一次比賽。

2015年,王桂芬和神興文藝隊參加了社區之星文藝比賽,她和隊友一起表演了自己改編的舞蹈《梁祝》,她飾演其中的祝英臺。比賽的時候有一個託舉的動作,需要隊友把她瞬間託舉到空中,為了保證這個動作的完成,王桂芬節食減肥,一個月的時間瘦了30斤。等她到了舞臺上,伴著音樂翩翩起舞,像極了一隻飛翔的蝴蝶,引來了滿場的喝彩,人們都不敢相信這竟然是一位近70歲的老人。最終神興文藝隊在這次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的好成績。

從此以後,她便多了一個“暱稱”——蝴蝶。

摩登老媽之舞者|王桂芬:翩翩起舞的“蝴蝶”

扮相美

神童的神奶奶

王桂芬的退休生活更加精彩的是教育。

因為有在評劇團幼兒園工作的經歷,她退休後又被返聘到幼兒園擔任園長。短短一年的時間,她便把幼兒園的工作處理得井井有條,走上了軌道。她便主動辭職回家,做起了全職奶奶。

大家都沒想到,王桂芬當奶奶又搞出了名堂。

王桂芬說,我孫子2歲的時候就能讀唐詩,4歲就上了小學,已經有了1800字的識字量。還記得當時去小學面試,老師們都懷疑這麼小的孩子能不能跟上小學的課程,因此當場設計了一個考試,讓他讀教室牆壁上的《學生守則》,沒想到他一口氣讀下來,沒有讀錯一個字。老師們都覺得不可思議,可再也不懷疑他的能力了。

2016年,她16歲的孫子考上了重點大學,被遠近的鄰居們稱為神童,後來有媒體採訪的時候發現,這跟王桂芬的教育有莫大的關係。

王桂芬的教育方式和他人有所不同,她善於利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進行教育。孩子小時候跟著她出門,每當看到馬路上的交通標識,她都要問一問:這是什麼意思?上面寫的是什麼字?久而久之,孩子對漢字的印象加深了,就連理解能力也提高了。不僅如此,她還鼓勵孫子練習書法、學習圍棋、繪畫等等。如今家中掛著的一幅畫,就是孫子上小學的時候繪製的,他參加書法比賽、繪畫比賽獲得的獎盃擺滿了家裡的壁櫥。

後來王桂芬教育孫子的方法還被雜誌作為“隔代教育”的特例進行宣傳。有人開玩笑說,神童有個神奶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