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注平臺化與服務升級,知乎大學與知識經濟的未來

刺蝟公社 | 曉通

經歷過前兩年的野蠻生長,知識付費在2018年慢下了腳步。

從2016年知乎推出知乎Live開始,知識付費行業的大門被打開,此後包括喜馬拉雅、蜻蜓、羅輯思維、豆瓣等在內的互聯網公司紛紛湧入知識付費的賽道,擁抱將知識變現的機會。

根據艾瑞諮詢發佈的《2018中國在線知識付費市場研究報告》,2017年中國知識付費的產業規模約49億元,而報告預測,2020年這個數字將會達到235億元。

到了2018年,知識付費行業好像進入了平緩過渡的階段,爆款頭部產品出現得少了,刷爆朋友圈的付費課程也是一樣,於是網上便出現了“知識付費是否已經進入下半場”的討論。

“我們整體判斷,(知識付費)行業處在一個非常早期的階段。”6月6日,知乎副總裁,同時也是知乎大學事業部負責人的張榮樂這樣說道。“知識付費行業本質上是出版行業和教育行業的結合,而傳統的出版行業目前的市場規模大概是800多億,教育行業在線上的市場規模也超過千億。”

從6月6號開始,打開知乎App,底部菜單欄中間的“市場”已經變成了“大學”。這意味著,去年5月份上線的知識市場已經正式升級為知乎大學。

專注平臺化與服務升級,知乎大學與知識經濟的未來

同步上線的會員服務“知乎·超級會員”涵蓋了知乎平臺上所有知識付費產品,包括Live小講、私家課、書店與讀書會的電子書與解讀書等。而經過梳理之後,知乎大學的產品體系被劃分為課、書和訓練營三個方面。“課”的部分由Live小講和私家課構成,“書”則包含知乎書店與4月份推出的“讀書會”內容,“訓練營”針對的是某些需要反覆練習的知識,比如配音訓練和小語種練習。

“ 知乎大學的一個遠景就是為全社會提供普惠的知識服務。”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張榮樂介紹說道。和原先的知識市場相比,知乎大學不僅是對於知識付費產品進行了整合,更重要的是對原本的知識內容的規範化運營,和綜合性服務的提供。

知乎對於自身角色的轉變從2016年就已開始。2016年,知乎先後上線了值乎、知乎Live和知乎書店,除了之前單純的知識分享,用戶可以開始有更多獲取知識服務的選擇。從那時起,知乎便開始了平臺化發展的新階段,也就是從知識分享平臺向更多元的知識服務者的角色轉變。

有了知乎Live和知乎書店等知識付費產品作為基礎,知乎在2017年上線了知識市場頻道,正式將知識付費內容作為平臺化發展的重點方向之一。張榮樂介紹,到目前,整個知乎大學的付費知識服務產品已經超過15000個,整體付費人次超過600萬,平臺鏈接到的知識生產者超過5000人。

專注平臺化與服務升級,知乎大學與知識經濟的未來

在這樣的基礎上,知乎在思考的問題是,接下來怎樣讓知識服務觸達更多的用戶?於是知乎大學的概念應運而生。

在將知識市場改名為知乎大學前,知乎曾對很多用戶做過調查,發現用戶對於知識市場最深刻的感受是可以“主動發現很多自己想學習的內容”,而且這些內容具有啟發性和互動性。

這種用戶印象啟發了知乎。聯想到大學裡學生可以選修課程方向,老師的互動式教學,知乎發現,這種感受就是類似大學教育的感受。於是知識市場升級後的名字被確定下來,就是知乎大學。

跟大學裡有必修課和選修課的設置一樣,知乎大學在內容的設置上也聚焦於三個方向:通識教育、專業技能、興趣愛好。這樣一來,從一個學生需要的基礎社科知識,到進入職場之後遇到的職場技能問題,再到每個人不同的興趣愛好,知乎大學的內容就可以涵蓋不同領域、不同年齡段的用戶在生活中所有階段遇到的問題,並且是陪伴性地提供有針對性的知識。

專注平臺化與服務升級,知乎大學與知識經濟的未來

知乎副總裁,知乎大學事業部負責人張榮樂

從創建之初,知乎的定位就是知識分享社區,平臺上彙集了全社會各行各業的從業者,主動分享自己的知識、經驗和見解。今年知乎對公司組織架構進行了調整,新成立了知識市場事業部(現在叫知乎大學事業部),將包括Live、書店、私家課在內的所有知識服務團隊聚合在一起運營發展,並且調整了產品方向,將產品按照服務對象劃分,而不是按照內容形態劃分。

今年5月8日,知乎平臺上誕生了第一億個回答,同時知乎的註冊用戶也達到1.6億,從用戶的角度來看,知乎已經從最初那個服務人群高端的知識分享社區演變成了服務全社會的知識平臺。

數量巨大的回答和用戶數據,也為知乎升級自己的知識服務提供了數據基礎。

“我們之前做過一些嘗試和觀察,發現用戶在知乎上的搜索或者瀏覽行為,其實在不同時間段會發生很大的變化。”張榮樂介紹,知乎現在超過1億個回答,還有1.6億的註冊用戶,可以根據數據發現用戶在不同時間段關注的話題。

專注平臺化與服務升級,知乎大學與知識經濟的未來

社區和內容結合,這是知乎和其他內容生產者相比獨有的優勢。在社區內,知乎可以根據用戶的搜索行為、瀏覽習慣,為不同的人推薦合適的內容,相當於千人千面,個性化定製。

比如一個人在求職階段會更關注找工作相關的問題,而在結婚之後可能會更關注親子教育方面的問題,通過精準瞭解到用戶在不同階段的需求,知乎大學可以通過一站式的平臺,為不同的用戶提供個性化的知識內容與服務。

從用戶端,知乎可以對不同的人提供不同的內容,而從內容生產者這一端,知乎又可以根據平臺上已有的數據,瞭解到在某一個領域有哪些真正優秀的回答者,讓真正專業的回答者為用戶提供真正有價值的答案。“我們很清楚在某個領域有哪些人適合講什麼東西,如果一個回答者跨專業講授,在我們整個內容審查過程中是不允許的。”

知識服務產品不同於一般商品,其生產過程是非標準化的,生產者必須充分了解用戶的需求才能提供真正有效的服務。對於知乎平臺上5000甚至未來更多的知識生產者來說,知乎平臺對用戶習慣的掌握,既可以幫知識生產者們更好地瞭解用戶的需求,更好地把控產品方向,又能提高知識服務在分享的過程中的效率,更有針對性的傳遞給對應的用戶。

從市場到大學,知乎作為提供知識服務的平臺,目標不僅是提供知識服務產品,或者僅僅是將用戶和內容鏈接,更大的願景是真正讓知識普惠到儘可能多的人,並且讓真正專業、高質量的知識,準確地到達用戶手中。

知識付費產品的效果,常常被認為是為了緩解焦慮。“我們特別強調在內容上要培養用戶的主動性和啟發性,而不是反過來給他製造‘焦慮感’。”對於知乎大學的定位,張榮樂認為應該是像大學的授課一樣,讓用戶主動選擇學習的內容,而不是讓用戶因為焦慮感而被動地學習。

“焦慮隨著人的成長肯定是無處不在的,但只討論焦慮並沒有給用戶提供什麼樣的價值。”張榮樂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