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雨期的雨又沒按套路出牌,未來幾天合肥多小雨,氣溫逐步回升

當你認真等待一場雨的到來,它卻左顧右盼,不按套路出牌。

昨天,說好的暴雨,最終偏離了位置,落在了城南廬江。合肥主城區晴空高照,氣溫再度回升達33℃,配上60%的相對溼度,悶熱感十足。未來幾天,合肥也將以小雨為主,最高氣溫維持在32℃。

暴雨南偏下到廬江 我省多地重回高溫

好不容易被雨水壓下去的高溫,又精神抖擻地回來了。

省氣象臺說,大多數地方只剩烈日炙烤。

雨水的分佈極其有限,昨晨,我省南部部分地區仍有強降雨出現,其中宣城績溪3小時累計降雨量達到43.5毫米,導致山洪暴發,道路毀壞。就合肥來說,雨水雖然沒有光臨主城區,但在南部廬江地區,出現了雷陣雨天氣,局地出現短時強降水,累計雨量55.8毫米達到暴雨量級。

沿江以北地區的最高氣溫又一次衝到了33℃左右,臨泉甚至超過了35℃,悶熱潮溼的感覺也又一次捲土重來。

從今天來說,雨水又將再度蔓延,7月1日前,大別山區和沿江江南部分地區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同時伴有雷雨大風、短時強降水等局地強對流天氣。7月3日後主雨帶北抬,7月3-5日沿淮淮北部分地區大雨,局部暴雨。合肥也會在未來幾天一直與陰雨為伴,不過雨量有限,以小雨為主。

具體來說,6月30日,合肥小雨,24-30℃;7月1日,合肥小雨,24-32℃;7月2日,合肥小雨,25-32℃。

梅雨不強 皆因副高強勢

隨著雨水量級的一再減弱,再一次印證了今年梅雨不強的說法。

“江淮流域梅雨區可劃分為江南區、長江中下游區和江淮區等三個梅雨監測區域。今年與常年平均值相比,三個監測區域梅雨期開始時間偏晚、結束偏早、梅雨期偏短、梅雨量偏少。”國家氣候中心氣候服務首席周兵說。

梅雨偏弱勢,則另有強勢一方。“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系統強度偏強,面積偏大,脊線位置偏北、西伸脊點位置偏西,來自西太平洋的暖溼氣流向我國南方輸送水汽進程受阻,南方降水偏少,梅雨進程推遲。”周兵分析說,熱帶地區海表溫度是影響副熱帶高壓強弱一個因素,6月份的貢獻主要來自西太平洋海溫,而7-8月赤道印度洋海溫對其影響更大些,因此,印度洋異常溫暖有利於副高異常強大。

周兵表示,預計近期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系統將有一次明顯的南退東撤,有利於江淮區和長江中下游區梅雨開始和持續,關鍵是副熱帶高壓脊線位置能否相對穩定。每年每個區域的梅雨都有不同,這給梅雨預測和服務帶來重大挑戰。今夏颱風或比常年偏多

在沒有雨水的時候,高溫就會迅速上位,又悶又熱的桑拿天,也讓不少人期待夏季的另一個解暑降溫的元素“颱風”。

中國天氣網說,今年西北太平洋和南海已經有6個颱風生成,1個颱風登陸我國,常年1-6月平均會生成4.1個颱風,登陸0.63個。實際上今年無論生成颱風個數還是登陸個數都比常年平均偏多。

“正常年份,颱風活躍季節是7-10月,颱風生成數量佔全年的70.5%。8月是全年生成颱風數量最多的一個月,平均每週生成1個多臺風。”周兵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