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換屆一周年:郁亮強勢掌局 王石重啓遊學

“深圳地鐵來了,萬科有很大的不同,我做主席了。”

6月29日下午,鬱亮主持召開萬科2017年度股東大會,這天剛好是他履新萬科董事會主席一週年的日子。萬科創始人王石已經遠離,於近日重啟了海外遊學行程,目的地是以色列希伯來大學。

鬱亮曾經將王石比作萬科的“雨傘”,失去傘的鬱亮這一年過得並不輕鬆,第二大股東“寶能系”撤退,萬科股價下跌三分之一;混合所有制模式下,組織架構調整與激勵機制的修訂;主導著一場史無前例的商業轉型。

“當總裁的時候,總是今天看明天;當主席了,總想以明天看今天。”

股東大會中,鬱亮對於股東提出的短期性、具體性的問題幾乎不感興趣,強勢指派給總裁祝九勝、首席運營官張旭、首席財務官孫嘉回答;對於不想回答的問題,則指派給董秘朱旭回答。

鬱亮主要回答了兩個問題,十年後的萬科是什麼樣子?萬科如何持續保持卓越?

鬱亮認為,十年之後,萬科不應該是地產公司,如果是的話,也是慘淡經營,同樣的思考邏輯還可以放在商業、養老、教育等業態上。

“萬科名字挺好,叫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只是下面城市公司又加上了房地產等字眼。”鬱亮坦言,無法說清楚未來萬科各個業態具體比例,地產、物業、長租公寓、商業、物流、教育、養老、冰雪等業務,主要圍繞“城市發展”、“老百姓需求”兩條主線佈局。

他以養老地產舉例稱,養老、教育目前都是探索業務,沒有找到盈利模式。但萬科知道,養老肯定不能做成地產,養老是服務,不是換個方式賣房子,養老與醫療結合在一起是比較好的,萬科養老業務探索了五種不同路徑。

萬科確實不能絕對保證每項業務做到卓越,但並不能說這個業務不做。鬱亮表示,不能說現在地產5000億規模,物業服務70億規模,物業服務就是沒有機會,判斷一個業務能不能發展的標準是:方向對、空間大,而不是哪個行業賺錢多。

在中國,判斷一家房地產企業的價值經歷了幾個階段。早期,強大的政商關係,被認為是企業發展潛力源泉。此後,土地儲備取代了政商關係,再後來,金融化手段又取代了土地儲備。

“評價一個公司有沒有價值,以前的標準都說不通了。”鬱亮甚至以虧損的亞馬遜舉例稱,這些公司虧損但是創造了價值,市值一直居高不下。從這種邏輯來看,養老、物流、物業等生意都很有機會,單一行業也很難滿足萬科。

質疑萬科是否能夠持續保持卓越,顯然是對鬱亮的質疑,他甚至有點“生氣”,擺出去年董事會換屆選舉的事情,“一個公司傳承一定不是職位,而是文化價值觀,去年換屆代表傳承的開始,股東沒有信心也不會把我們選出來。”

1990年,鬱亮加盟萬科,已在這家公司服務28年,負責整體業務已經18年,沒有任何人比他更瞭解這家公司。

“做所有人口中的好孩子,我沒有這個能力,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鬱亮現在掌控著萬科。

此次股東大會中,萬科監事會還宣讀了對王石的離任專項報告,未有異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