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款711亿的名单里也许有你,消费浪潮下值得警醒的数据

欠款711亿的名单里也许有你,消费浪潮下值得警醒的数据

信用卡市场大爆发

触目惊心!

2018年一季度全国信用卡累计发卡6.12亿张,相比2017年末的5.88亿张增4.08%。人均持卡量为0.44张,这只是均值,有的人拥有十几张,甚至更多。

随着信用卡的普及,大家都知道逾期不还的后果很严重,轻则影响个人征信记录,重则会被以信用卡诈骗为名起诉,当事人很可能被判刑坐牢。

然而,在中国,依然有很多人选择了“花钱不还”的策略。

5月24日,央行发布的《2018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达到711.48亿元。

要知道,在2010年,这一数字仅为76.89亿元,相当于8年翻了8倍!

欠款711亿的名单里也许有你,消费浪潮下值得警醒的数据

信用卡逾期额度飙涨,与各大银行疯狂抢占信用卡市场,不断扩大信用卡发卡量不无关系。数据为证:

2018年一季度,信用卡人均持卡量与2017年底相比,增长了0.05张;而2017年的人均持卡量增幅创下了历史新高,增长了0.08张——以13.9亿的总人口计算,即增长了1.11亿张。

很明显,信用卡逾期额度和信用卡数量呈正相关。

而且,2017年以来,不少网贷平台涉足“校园贷”、“现金贷”等问题,野蛮的网贷平台遭严厉监管,导致大量需求流向银行,进一步助涨了信用卡发卡。

但信用卡逾期额度飙涨背后,大众非理性消费行为显得更为关键。

“隐形贫困人口”

前不久,网络上有个“隐形贫困人口”的词火了。这个词一出现,无数网民顿感扎心,各种对号入座。

“隐形贫困人口”通俗的说就是敢花钱,例如月入万元左右,但在护肤、穿衣、饮食上毫不吝啬——穿着3000元的连衣裙,敷着200元一片的面膜,住着月租7500元带落地窗的大公寓,时不时再去酒吧来一杯佳酿……

这些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穷人,他们不是没有钱,只是花得多,更多是自我消费不节制。其背后,实质是消费文化的爆炸式发展和消费预期的代际变化。

长此以往,入不敷出,不得不过着“拆西墙补东墙”般的日子,结果,债务越滚越多,最终只能走上不归路!

现实中,以这样危险方式生活的年轻人并不在少数,为了给自己不断膨胀的虚荣心买单,他们最终沦为了“信用卡逾期不还”大军中的一员!

“信联”来了 一个都逃不掉!

前几年,因信用卡欠款越积越多,最后无力偿还,四处逃逸的大有人在。

但今时不如往日,“信联”来了,欠款的一个都逃不掉!

5月23日,与“银联”、“网联”齐名的“信联”,在深圳正式揭牌,名为“百行征信有限公司”,标志着个人征信进入了“大数据征信时代”。

百行征信是由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与各大互联网巨头等联合组建。简单来说,就是政府与民间各大互联网企业联手撒下了一张无处不在的个人信用监管网络。

这些互联网企业都是当下知名度较大的企业,他们旗下涉猎了一系列大家常用且粘性高的产品,因此企业自身拥有海量的用户信用数据。

一旦这些平台掌握的信用大数据打通,将会形成一张无形的天罗地网。这比之前仅依靠央行、商业银行、政府职能部门建立起来的社会信用体系要精准、丰富得多。

所以,别再指望“信用卡逾期不还”后可以躲躲藏藏,然后幻想能够不了了之。要知道,这个世界没有不劳而获,只有通过努力才有改变命运的机会。

所以,趁现在问题还不严重的时候,及时改变消费观念,要在自己能承受的范围内去消费!别等到收到的账单越来越多,无法回头,最后不得不走上“老赖”的不归路。

对付老赖,中央和地方早已开始“下狠手”了!6月1日,首批严重失信人名单在“信用中国”网站公示。公示名单共包含169人,公示无异议后,民航、铁路部门将实施限制购票的惩戒。在这份被限乘的名单中大家最为熟知就有贾跃亭。

欠款711亿的名单里也许有你,消费浪潮下值得警醒的数据

消费欲望开启透支生活

2017年,国际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报告指出:在中国,82%的受访者表示看到别人穿好看的衣服也想买一件,72%的受访者表示看到社交网络上的穿搭文会引发购买的欲望。49%的受访者表示会因为偶像代言产品而冲动购买一些不需要或不合适的东西,这一比例明显高于香港、台湾、德国、意大利。

通过消费符号建立身份认同注定是一场悲剧。

聪明人的钱,从来都是投资未来,选择可靠的产品和平台,实现自我财富的保值增值。

有时候,你多还的几万利息,远远不及别人一年前投资的收益。

或许只是他们聪明,有延迟满足能力。

或许只是他们懂得,把投资变成收益。

仅此而已。

欠款711亿的名单里也许有你,消费浪潮下值得警醒的数据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