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款711億的名單里也許有你,消費浪潮下值得警醒的數據

欠款711億的名單裡也許有你,消費浪潮下值得警醒的數據

信用卡市場大爆發

觸目驚心!

2018年一季度全國信用卡累計髮卡6.12億張,相比2017年末的5.88億張增4.08%。人均持卡量為0.44張,這只是均值,有的人擁有十幾張,甚至更多。

隨著信用卡的普及,大家都知道逾期不還的後果很嚴重,輕則影響個人徵信記錄,重則會被以信用卡詐騙為名起訴,當事人很可能被判刑坐牢。

然而,在中國,依然有很多人選擇了“花錢不還”的策略。

5月24日,央行發佈的《2018年第一季度支付體系運行總體情況》顯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償信貸總額達到711.48億元。

要知道,在2010年,這一數字僅為76.89億元,相當於8年翻了8倍!

欠款711億的名單裡也許有你,消費浪潮下值得警醒的數據

信用卡逾期額度飆漲,與各大銀行瘋狂搶佔信用卡市場,不斷擴大信用卡髮卡量不無關係。數據為證:

2018年一季度,信用卡人均持卡量與2017年底相比,增長了0.05張;而2017年的人均持卡量增幅創下了歷史新高,增長了0.08張——以13.9億的總人口計算,即增長了1.11億張。

很明顯,信用卡逾期額度和信用卡數量呈正相關。

而且,2017年以來,不少網貸平臺涉足“校園貸”、“現金貸”等問題,野蠻的網貸平臺遭嚴厲監管,導致大量需求流向銀行,進一步助漲了信用卡髮卡。

但信用卡逾期額度飆漲背後,大眾非理性消費行為顯得更為關鍵。

“隱形貧困人口”

前不久,網絡上有個“隱形貧困人口”的詞火了。這個詞一出現,無數網民頓感扎心,各種對號入座。

“隱形貧困人口”通俗的說就是敢花錢,例如月入萬元左右,但在護膚、穿衣、飲食上毫不吝嗇——穿著3000元的連衣裙,敷著200元一片的面膜,住著月租7500元帶落地窗的大公寓,時不時再去酒吧來一杯佳釀……

這些人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窮人,他們不是沒有錢,只是花得多,更多是自我消費不節制。其背後,實質是消費文化的爆炸式發展和消費預期的代際變化。

長此以往,入不敷出,不得不過著“拆西牆補東牆”般的日子,結果,債務越滾越多,最終只能走上不歸路!

現實中,以這樣危險方式生活的年輕人並不在少數,為了給自己不斷膨脹的虛榮心買單,他們最終淪為了“信用卡逾期不還”大軍中的一員!

“信聯”來了 一個都逃不掉!

前幾年,因信用卡欠款越積越多,最後無力償還,四處逃逸的大有人在。

但今時不如往日,“信聯”來了,欠款的一個都逃不掉!

5月23日,與“銀聯”、“網聯”齊名的“信聯”,在深圳正式揭牌,名為“百行徵信有限公司”,標誌著個人徵信進入了“大數據徵信時代”。

百行徵信是由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與各大互聯網巨頭等聯合組建。簡單來說,就是政府與民間各大互聯網企業聯手撒下了一張無處不在的個人信用監管網絡。

這些互聯網企業都是當下知名度較大的企業,他們旗下涉獵了一系列大家常用且粘性高的產品,因此企業自身擁有海量的用戶信用數據。

一旦這些平臺掌握的信用大數據打通,將會形成一張無形的天羅地網。這比之前僅依靠央行、商業銀行、政府職能部門建立起來的社會信用體系要精準、豐富得多。

所以,別再指望“信用卡逾期不還”後可以躲躲藏藏,然後幻想能夠不了了之。要知道,這個世界沒有不勞而獲,只有通過努力才有改變命運的機會。

所以,趁現在問題還不嚴重的時候,及時改變消費觀念,要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去消費!別等到收到的賬單越來越多,無法回頭,最後不得不走上“老賴”的不歸路。

對付老賴,中央和地方早已開始“下狠手”了!6月1日,首批嚴重失信人名單在“信用中國”網站公示。公示名單共包含169人,公示無異議後,民航、鐵路部門將實施限制購票的懲戒。在這份被限乘的名單中大家最為熟知就有賈躍亭。

欠款711億的名單裡也許有你,消費浪潮下值得警醒的數據

消費慾望開啟透支生活

2017年,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發佈的報告指出:在中國,82%的受訪者表示看到別人穿好看的衣服也想買一件,72%的受訪者表示看到社交網絡上的穿搭文會引發購買的慾望。49%的受訪者表示會因為偶像代言產品而衝動購買一些不需要或不合適的東西,這一比例明顯高於香港、臺灣、德國、意大利。

通過消費符號建立身份認同註定是一場悲劇。

聰明人的錢,從來都是投資未來,選擇可靠的產品和平臺,實現自我財富的保值增值。

有時候,你多還的幾萬利息,遠遠不及別人一年前投資的收益。

或許只是他們聰明,有延遲滿足能力。

或許只是他們懂得,把投資變成收益。

僅此而已。

欠款711億的名單裡也許有你,消費浪潮下值得警醒的數據

感謝您的閱讀,祝您生活愉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