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藏兩周年」亞東援藏聯絡小組:在洞朗對峙中經受考驗,在對口支援中厚植情懷

帶著上海市委市政府、普陀區委區政府的關懷和囑託,帶著同事親朋和社會各方的祝福和惦念,上海第八批援藏幹部亞東小組於2016年6月20日到亞東。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在滬藏兩地黨委政府的關懷和領導下,小組全體同志始終牢記使命責任,樹立大局意識,繼承發揚“老西藏精神”,把亞東作為第二故鄉,在艱苦環境中磨練意志、錘鍊黨性、砥礪品格,經受了嚴峻考驗。亞東小組牢記初心,服務大局,履職盡責,緊繃“廉潔”這根弦。堅持維護祖國統一、加強民族團結,堅持改善民生、凝聚人心,支持幫助亞東打贏脫貧攻堅戰。積極探索援建新思路,全身心投入到援藏事業中。全力推進精準扶貧、“組團式”醫療人才援藏等重點工作,為促進亞東經濟快速健康發展、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民生事業持續改善作出了貢獻。

亞東小組的基本情況

經過區委組織部的精心選拔,第八批援藏亞東小組中三年期援藏幹部6人,全部是共產黨員,平均年齡44歲,進藏前都是各派出單位的後備幹部、業務骨幹;“組團式”醫療人才3批15人,全部具有中級以上職稱。

按照中央要求和上海市安排,2016年完成援建項目投資1821萬元(主要是第七批移交項目),爭取統籌計劃外投資100萬元,選派幹部人才到上海市普陀區交流學習21人次。2017年度安排援建項目15個,總投入6238萬元,2018年安排計劃內項目12個,計劃外項目一個,總投入10041萬元,主要用於產業扶貧、教衛民生、新城鎮建設。

深入調研,明確思路,抓好項目開局

(一)早謀劃,講實效,明確工作思路

來到亞東,小組幹部面對全新的工作領域、陌生的工作內容,緊緊依靠當地幹部職工,迅速進入工作狀態,打實項目基礎,抓好工作開局。“下基層、上高原、搞調研”成為小組工作的主基調。進藏後的第一個月,小組調研行程就超過了1500公里。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不畏冰雪艱辛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檢查災後重建

援藏幹部以“建立好業績,贏得好口碑,留下好經驗”為工作標準,加強學習、加強調研,增強工作能力。通過持續不斷與縣扶貧、發改、旅遊、商務、農牧等部門開展合作,走村入戶,援藏幹部切實瞭解了農牧民的生活環境和需求。提出了“一個突出、兩個團結、三個傾斜、四個結合、五個留下”的援藏工作思路,為三年援助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強化主線、精選項目,做百姓最需要的事

小組對援建項目力爭抓早、抓好、抓實,每年年中就開始謀劃下一年的援建項目。援藏資金向基層傾斜,向扶貧傾斜,向教育衛生領域傾斜。我們緊緊圍繞三大主線精選項目,一是大力發展縣域經濟,形成長效機制,要為貧困戶提供切實的、可持續的生活來源保障,鞏固脫貧成效。二是提高城鎮治理能力,解決百姓民生短板。改善學校師生生活、提高教育質量問題;提升醫療衛生服務能力,增加服務項目。三是雙擁共建、維穩固邊,努力構建和諧亞東。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援藏醫生開展醫療服務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建設縣中學新教學樓

同時,主動與縣委、縣政府、各部門密切溝通,做到援藏項目和亞東的“十三五”規劃相結合, 要和亞東社會經濟建設的迫切需求相結合,要和國家及上海的援建方向相結合。

(三)規範流程,嚴守紀律,做好項目落地

為了保證援藏項目能夠實實在在的發揮作用,我們在項目建設的源頭上就進行了創新。首次嘗在立項階段試向縣各相關部門公開徵求意見,提高各項工作的“可行性”;在項目的設計落實階段,強化最終使用者的參與力度保證項目的“可用性”;在設計單位選擇、設計方案確定等環節,堅持規範操作、陽光操作、杜絕暗箱,組織縣相關部門進行評審,擇優入選,並形成會議紀要上報,保證項目實施的“透明性”;在產業項目論證中,儘可能從營運者的角度,找準目標顧客,做到正確定位、優化規劃、便於使用、適當提升,保證援藏資金切實發揮產業引領作用的“有效性”。

小組規範項目流程,形成制度。對各環節進行把關。定期召開“援建項目推進工作例會”,組織改、住建、使用單位、援藏小組以及相關單位,對項目推進情況進行通報、交流,對存在問題進行協商,對關鍵節點工作進行討論形成決定。工作例會形成會議紀要,報縣黨政領導和相關部門。做到工作有痕,責任可溯。對部分不符合流程規定的項目,堅決叫停,限期整改或進行調整。

融入亞東,推進亞東經濟社會全面發展

(一)聚焦精準扶貧,增強造血功能

亞東縣硬件設施已有一定基礎,城市化率已超過到73%,2016年一舉通過國家貧困縣摘帽驗收,在日喀則市率先完成了脫貧摘帽的任務。面對亞東縣發展的新課題、新任務、新要求,亞東小組總結歷屆援建工作的經驗,探索精準扶貧與產業發展有機結合的新機制。項目貼近百姓民生,堅持貫徹“可用”、“好用”、“實用”、“耐用”的原則,在設計立項時就要考慮好“誰來用”、“怎麼用”、“用得起”、“用得好”等問題。堅持“需求拉動、市場為先”,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進行科學評估。保證項目能夠“找到短板、抓住龍頭”,能夠形成產業閉環、形成產業鏈、形成造血能力,提升經濟效益,達到綜合效益最優化。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下司馬鎮新城鎮建設

2017年亞東援藏小組投入1730萬元扶持亞東的農牧、旅遊2個特色產業發展。其中,投資770萬元扶持農牧業發展,建設的亞東鮭魚養殖基地,預計每年淨產值可以達到400萬元,能使項目區24戶59人原建檔立卡戶增強自我積累、自我發展能力。亞東小組投入800萬元扶持亞東旅遊產業,建設民宿、溫泉賓館,培訓旅遊服務人才,溫泉賓館營業後預計,可以使53戶、157人困難村民受益。2018年,亞東小組進一步加大了對產業扶貧的投入力度,投入5900萬建設亞東第一個綜合性的、農林漁一體的產業園區。

(二)發揮幹部特長,助力產業發展

2017年初,自治區、日喀則市提出了進一步強化產業發展的指示,小組在貫徹落實項目援藏、人才援藏、經濟援藏、技術援藏、智力援藏等重點工作的同時,結合援藏幹部的經驗優勢和業務資源,開展“資源援藏”,讓普陀的轉型升級經驗在亞東發芽,把普陀社會發展的成果與亞東人民分享。尋找亞東社會經濟發展增長點,進一步增強亞東發展的“造血功能”和內生動力。為亞東的長遠發展找準路、鋪好路,推動亞東縣由“設施建設”向“服務建設”、“產業建設”的跨越轉型,與亞東百姓一道“攜手奔小康”。

普陀區合作交流辦和區商務委,組織了上海電商專家到亞東開展“農村電商”培訓,藉助上海電子商務優勢,推動亞東縣農村電子商務快速發展,幫助亞東落實電子商務進農村工程,逐步增強農特產品在全國全區的市場競爭力。縣直各部門、各鄉鎮電商專幹人員,瑪曲投資公司、邊貿商會以及農牧民合作社等代表,共計40餘人參加此次培訓。

援藏幹部還利用業餘時間,走訪了上海相關單位,開展市場調研,完成多篇調研報告,供縣相關部門參考。亞東縣山上松樹很多,我們與縣林業局合作在亞東森林中找到了能生產花粉的松樹,並摸清了產量和開花時間;亞東民間邊貿發達,我們就牽線上海市、普陀區商務委,到亞東開展電子商務培訓,加強商業流通合作;亞東鮭魚實現規模化養殖,我們就對接上海企業,為鮭魚進入上海市場牽線搭橋,獻計獻策。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建設亞東鮭魚繁育場

(三)立德樹人,融合資源,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亞東縣中學現有學生400多人,大部分來自海拔超過4300米的帕裡、堆納、吉汝和康布等鄉鎮的農牧民家庭。為改善學校教學條件,亞東小組投入援藏資金540萬用於新建教學樓,為改善中學教學設施,投入200萬學生能力發展項目,用於更新教師辦公設備、科技創新教育、校本課程建設、獎教助學、績效考核、學生社會實踐活動。 為幫助解決學生生活上的困難,亞東小組多方尋求資源,聯繫上海企業、學校和個人,共計16家單位捐助被子500多條、衣物3600多件、圍巾、手套300多套、教學智能機器人、3D打印機、書籍700多本、學習用品等,成立了5萬元助學助醫專項資金,捐助12萬的氣象與生態等科技教育項目,共計價值90餘萬元。

縣中學對接上海資源優勢,集聚社會力量,打造科技特色。創建了日喀則市乃至西藏第一家學校機器人創新實驗室;創建了科技教育中心,面向全縣中小幼學生開放,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開設了亞東中學科技館,成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頒發的西藏第一所“中國可持續發展教育(ESD) 實驗校”。普陀區教育局、普陀區青少年中心援助12萬元,籌建西藏第一所學校氣象館、縣中學氣象站與生態探索科普館。2016年開始,每年組織縣中學學生參加上海市未來工程師大賽,取得良好成績,受到原上海市教委王平副主任接見。

縣中學動對接“組團式”教育輻射,與日喀則上海實驗學校、上海田家炳中學等十餘所學校結成“教學聯盟”、“滬藏友好學校手拉手海峰合作聯盟”,在優質教育教學資源、教師培訓、學生互訪等方面開展合作。“攻堅薄弱學科”,提升“優勢學科”。結合上海經驗,開展教學“五環節”、備課“3H”、作業“N循環”的推進工作,夯實教師教學基本功,打造“名教師”、“名班主任”、“名職工”的“三名”工程,全面提升教師基本功能力。、拓展德育校本教育課程,培養骨幹德育隊伍和名班主任。以活動育人、實踐育人、學科育人為載體,打造多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構架學校、家庭和社區三位一體的德育新型模式。

縣中學先後獲得“民族團結先進集體”、“民族團結進步示範點”稱號。2017年中考參考率、錄取率達雙100,平均分在全市23所初中排名第6名,在18個縣城中學排2名,6門學科進入全市前8名。內地班上線9人,600分以上4人,比2016年增長50%,重點高中上線率42%。1名教師評為自治區學科帶頭人,多名教師在日喀則市教學能力大賽中獲獎,1人並代表日喀則市參加西藏自治區比賽。

(四)“組團式”醫療,衛生服務中心再上臺階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援藏醫生開展衛生宣教

維穩固邊,努力做好雙擁共建工作

1、加強新城鎮建設,改善縣城的整體形象和重點鄉鎮保障能力。

2017年投入1500萬元,用於縣城的綜合整治改造,對縣城相關區域路燈建設進行優化升級,為更好保障民生,改善居民居住環境,提升縣城對外形象而努力;投入援藏資金250萬元,建設高原第一鎮——帕裡鎮鄉村飲水保障工程,以有效調整項目區供水和項目區灌溉用水矛盾,從根本上解決項目區群眾生活飲水問題。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帕裡飲水工程

2、維穩固邊,健全軍警民協調聯動機制。

亞東縣邊境線長290公里,東臨不丹,西接印度,打擊非法出入境任務艱鉅,亞東軍民長期處在反分裂鬥爭的第一線,為國戍邊任務特別重。亞東小組投入資金270萬元,改擴建堆納公安二級檢查站,有效落實“四個必查”,確保邊境絕對安全;投入資金90萬元,在帕裡等邊境一線鄉鎮建造邊境執勤點,供冬季等惡劣氣候下民警巡邏休整;投資190萬元為武警亞東縣中隊、邊防六團、重點維穩區域公安派出所等單位生活設施建設予以配套支持;安排80萬元,支持吉汝鄉修建黨員活動中心陽光房等設施,在下亞東鄉切瑪村建設黨員活動室等。同時,定期到邊境哨所開展慰問,與部隊官兵開展聯歡,接受深刻的國防教育。繼承和發展“雙擁”優良傳統,為實現社會穩定、國家安全建立新型軍民關係而努力。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看望慰問邊防官兵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亞東援藏聯絡小組組長王慶濱參加邊防巡邏

3、維護祖國統一,促進民族團結。

在三月維穩敏感月期間,援藏幹部積極參加所在單位維穩值班,有些同志連續在單位值守,“吃泡麵、睡睡袋、和衣臥、不得眠”成為常態。在為期兩個多月的中印緊張對峙狀態期間,援藏幹部堅守崗位,主動要求堅守前線,積極前往邊防部隊駐紮點、乃至邊境一線,接受部隊交辦的任務,慰問執勤任務部隊,保持與部隊的聯繫,相互銜接、互通情況,及時瞭解掌握邊防部隊需求,全力保障邊境防控任務所需物資和力量,堅持與邊防部隊並肩作戰,用實際行動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體現了對黨和國家的絕對忠誠。亞東小組詳細制定了應急預案;開展了多項保障工作。該同志主動請纓,擔任亞東縣戰時指揮部副指揮長,踐行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絕對忠誠。衛生服務中心,完善了應急藥品的種類與儲備,積極配合部隊對醫療方面的需求,協助搶救重症傷患,為戰士們的健康保駕護航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縣衛生服務中心榮獲了“西藏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

強化管理,保障團隊戰鬥力、凝聚力

(一)加強學習教育,著力提升政治素養

一年多來,亞東小組多次組織學習領會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談會和東西部扶貧協作座談會精神,深刻領會習近平同志“治國必治邊、治邊先穩藏”重要戰略思想。通過開展“援藏為什麼,在藏幹什麼,離藏留什麼”大討論和“不忘初心、快樂援藏,不辱使命、建功高原”主題教育,深入參與“兩學一做”、自治區“四講四愛”等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全體援藏幹部人才把思想行動統一到中央和滬藏兩地黨委政府的決策部署上來,大力弘揚“老西藏精神”,做到有苦不怕苦,有苦不言苦,有苦不叫苦。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把援藏作為錘鍊黨性、磨練意志、砥礪品格、增長才乾的重要平臺,自覺接受最深刻的黨性教育、最直接的國情教育、最生動的民族團結教育、最嚴峻的反分裂鬥爭教育,滿懷激情地投入援藏事業。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普陀區領導看望邊防官兵

(二)強化規矩意識,著力完善管理制度

另一方面,通過加強思想建設,培育奉獻精神。小組通過開展黨建活動,加強思想建設,樹立“在工作中磨礪自己、在高原上提升自己”的意識,進一步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開展座談、慰問、走訪等活動,重溫入黨誓言,深化“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活動成果。同志們通過走訪海拔4600多米的邊防哨所,體驗戍邊之艱;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到高原鄉鎮走訪慰問困難黨員和因病致貧的困難農戶,體驗農牧民生活之困;下鄉調研了各鄉鎮學校和亞東教育情況,瞭解群眾心中所盼。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通過各類活動,援藏幹部堅定了“高舉旗幟、聽黨指揮”的理想信念,培育了敢於吃苦、勇敢拼搏、無私奉獻的援藏精神。能夠主動服從管理,缺氧不缺精神、艱苦不降標準、海拔高要求更高,始終嚴於律己,自覺遵章守紀,保持了較高的在崗率、在藏率,展現出了良好的精神風貌和整體形象。

(三)加強團隊建設,有效激發援藏幹部工作激情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停電仍堅持學習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小組成員通過聚餐增強團隊凝聚力

同時,小組對援藏公寓進行了修繕,添置了部分設備,克服困難開設了援藏食堂,想方設法改善援藏幹部生活條件,幫助援藏幹部加快適應工作生活環境。小組的向心力、親和力、凝聚力、戰鬥力得到明顯加強,激發了援藏幹部人才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供稿:亞東援藏聯絡小組)

本期執行主編:鄒忠

「援藏两周年」亚东援藏联络小组:在洞朗对峙中经受考验,在对口支援中厚植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