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里村“糕”人 25年和他的1825000个油糕|涉县人的一天 第140期

城里村“糕”人 25年和他的1825000个油糕|涉县人的一天 第140期

涉县人的一天

2018-06-NO.140

提及端午节,首先映入脑海的是十里飘香、糯滑可口的粽子,亦或是金色的龙舟,绿色的艾草,鲜艳的倒灾葫芦,全国各地都在用纷繁的色彩描绘着不同的端午节,涉县的老区人民也不例外。

城里村“糕”人 25年和他的1825000个油糕|涉县人的一天 第140期

城里村“糕”人 25年和他的1825000个油糕|涉县人的一天 第140期

记忆中的端午是从五月初一开始的,初一早上妈妈早早就给我们戴上花花线(五彩丝线),太阳升起之前在门楣上挂些艾草来消灾避邪,不过在老区人民眼中,端午节最让人开心的离不开这样美食,那就是——油糕(也叫炸油糖糕)。

城里村“糕”人 25年和他的1825000个油糕|涉县人的一天 第140期

城里村“糕”人 25年和他的1825000个油糕|涉县人的一天 第140期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五月单五”,涉县人在端午节前一两天,女婿要给丈母家,媳妇给公婆家送油糕以示老人节日安好,吃油糕图“高”这个谐音的吉利,所以大家互送油糕以表节日祝福,然而以前的老区人民谁能吃上一口甜甜的油糕,那是何等的幸福。

城里村“糕”人 25年和他的1825000个油糕|涉县人的一天 第140期

城里村“糕”人 25年和他的1825000个油糕|涉县人的一天 第140期

涉县城里村49岁的王和生就是这做油糕的老手,因此出自他手的油糕都是“限量版”,王和生平日里每天只做200来个油糕,绝不多做,去得晚了就没有了。

城里村“糕”人 25年和他的1825000个油糕|涉县人的一天 第140期

城里村“糕”人 25年和他的1825000个油糕|涉县人的一天 第140期

180度的油温下刚出锅的油糕,金灿灿的冒着热气,外焦里嫩,噗嗤一口下去,情况不妙,一股热气直入口中,糖汁四溢烫了嘴巴,差点丢了油糕,手一攥,糖汁就顺着手流到胳膊,这酸爽……相信吃过油糕的人都有这个经历,这是涉县一代人端午的味道。

城里村“糕”人 25年和他的1825000个油糕|涉县人的一天 第140期

城里村“糕”人 25年和他的1825000个油糕|涉县人的一天 第140期

“粮票一斤三毛六,斤六两麻糖,不用粮票七毛二,斤半两麻糖” 王和生18岁从学校出来跟着粮站的一位师傅从这个顺口溜开始学炸煮,那时候因为身体极度偏瘦导致找工作多次被拒,1994年和媳妇儿一起开起了这个炸煮店。

城里村“糕”人 25年和他的1825000个油糕|涉县人的一天 第140期

城里村“糕”人 25年和他的1825000个油糕|涉县人的一天 第140期

都说男女搭配,干活不累,王和生负责和面、烫面、揉面、捏油糕,都是些力气活,他的老婆就负责炸、煮、捞、卖,两个人搭配的井井有条,王和生说虽也有千般辛苦万般无奈,但在说笑间也都化为泡影了。

城里村“糕”人 25年和他的1825000个油糕|涉县人的一天 第140期

城里村“糕”人 25年和他的1825000个油糕|涉县人的一天 第140期

每天早上四点起床开始和面、烫面、调馅,25年下来也给王和生的身体带来不少毛病,不停颤抖的手,直不起来的腰都是常年炸煮留下的病根,不仅如此,他的手上还布满了厚厚的茧子,媳妇儿的手也因为长时间用筷子夹油条已经变形,这透露着他们25年来的艰辛。

城里村“糕”人 25年和他的1825000个油糕|涉县人的一天 第140期

城里村“糕”人 25年和他的1825000个油糕|涉县人的一天 第140期

俗话说: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敬一行,王和生说:“虽然辛苦,但既然做这行就要做好,食品行业大家关注的当然还是安全问题,一直以来每天收摊走的时候我都要把地上、墙上全部擦一遍,油锅每天换油,每天洗锅。”在炸煮的时候,清晰地可以看见锅底,这就给了顾客足够的信任。

城里村“糕”人 25年和他的1825000个油糕|涉县人的一天 第140期

城里村“糕”人 25年和他的1825000个油糕|涉县人的一天 第140期

25年的口碑是顾客给他最好的礼物,“我儿子小时候就在对面的幼儿园上学,隔三差五的就来吃,转眼这都20多了还在吃。”有位顾客买的时候还不忘感叹,是啊,25年不变的味道,王和生给大家的是记忆中端午的味道。

城里村“糕”人 25年和他的1825000个油糕|涉县人的一天 第140期

城里村“糕”人 25年和他的1825000个油糕|涉县人的一天 第140期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涉县人用香甜酥嫩的油糕庆祝着端午节的到来,我相信涉县的端午习俗会永远被老区人民口口相传,延承下去。那你们家乡的端午节有什么样别致的风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