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临终前为什么要提马谡?因为他早已料定诸葛亮会重用马谡!

当年刘备登基称帝,不顾蜀中大臣们的反对,坚持出兵东征,以报关羽之仇。只可惜陆逊的一把大火烧掉蜀汉连营七百里,刘备大败而归,逃回白帝城,不久就重病不治,即将离世。就在这个时候,刘备对诸葛亮进行了托孤。

在这段感人至深的托孤之中,刘备对诸葛亮的才能进行了肯定,同时希望他能辅助刘禅,如果刘禅不才,诸葛亮可废除刘禅,另立皇帝。同时,他还特意对诸葛亮身边的马谡进行评论:“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

刘备临终前为什么要提马谡?因为他早已料定诸葛亮会重用马谡!

要知道这可是刘备临终前的几句话,这几句话定然十分重要,而刘备除了托孤之外,竟然还特意对马谡进行了点评,这是很不符合常理的。要知道马谡当时不过是一方郡守,这样的官员注定不会卷入临终托孤的大事之中。而刘备在临终前提及马谡,正是因为刘备不仅看出了马谡虚有其表,更看出了诸葛亮日后肯定会对其加以重用!那刘备到底是怎么看出马谡无能,又能准确的推算出诸葛亮会重用马谡呢?这一切,还得从马氏一族说起。

在襄阳宜城有马氏一家,家中共有兄弟五人,都有才华名气,而排行第四的马良是其中的翘楚。正因为马良在当地颇有才名,因此刘备在担任荆州牧时,征召马良为州从事,马家的其他兄弟也一同追随了刘备。后来刘备入川,马良的幼弟马谡随军出征,而马良则协助诸葛亮与关羽镇守荆州,以保后方不失。

刘备临终前为什么要提马谡?因为他早已料定诸葛亮会重用马谡!

马谡素来喜欢高谈阔论,在随军过程中常常与身边的将领们谈论军政谋略。而刘备也算是戎马一生,自他起势以来经历过无数大小战事,自然对马谡谈论的东西了然于胸。或许是听到了马谡谈论的只言片语,或许是听到了其他将领对马谡的夸赞,爱惜人才的刘备,自然会与马谡交流几次。而刘备在常年的寄人篱下与四处奔波中,早已练就出一双如炬慧眼,因此在与马谡的交谈之中,刘备知道了马谡只不过是一个纸上谈兵的人,并没有太多的真才实学。正因如此,有从龙之功的马谡在刘备入主益州后,不过得了一个绵竹县令的官职。

刘备临终前为什么要提马谡?因为他早已料定诸葛亮会重用马谡!

樊城一战,荆州尽入东吴之手后,马良回到成都,辅佐刘备。刘备登基后,不惜倾举国之力发动夷陵之战,为关羽报仇。而此时的马良负责招纳安抚武陵一带的五溪蛮各部,使各部首领们都接受蜀汉的印信封号,相继响应刘备。只可惜夷陵一战,刘备带出的蜀汉精锐几乎损失殆尽,中青年谋士将领死伤惨重,马良就死在了败退的路上。

要知道马良与诸葛亮的关系是十分铁的。当年二人一见如故,马良与诸葛亮不惜结为兄弟,诸葛亮年长一些,马良就称诸葛亮为尊兄。可见两人不仅志同道合,更是相交莫逆,颇有相见恨晚,互引为知己的感觉。而对于马良的不幸身亡,诸葛亮是心怀愧疚的,毕竟他没能劝住刘备东征。在这样的情况下,诸葛亮定然会对马谡进行重用。

刘备临终前为什么要提马谡?因为他早已料定诸葛亮会重用马谡!

更何况诸葛亮与马良交好,自然连带着会对马良的弟弟马谡极为看中,并常常与马谡谈论天下大势。每次接见谈论,两人都从白天谈到黑夜,可见诸葛亮对马谡的重视。这样的情况自然瞒不住刘备。因此对于刘备而言,他既通过与马谡的交谈,得知马谡不堪大用,又通过诸葛亮对马谡的态度,得知马谡必定被重用。在这样的情况下,刘备这才在临终对诸葛亮有了吩咐,让他不要重用马谡。

刘备临终前为什么要提马谡?因为他早已料定诸葛亮会重用马谡!

只不过诸葛亮没听刘备的话,最终重用马谡,导致街亭失守。可以说,在知人善任这方面,刘备确实高出诸葛亮太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