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大同:文旅振兴 华丽转型

古都大同:文旅振兴 华丽转型

大同城墙

古都大同:文旅振兴 华丽转型

云冈石窟景区

当下对大同来说,经济转型是当务之急。大同市委、市政府明确了把文旅产业作为大同经济转型的引擎和战略性支柱产业,我们的目标是要打造国际一流的全域旅游目的地。

古都大同:文旅振兴 华丽转型

大同市副市长郭蕾

在本次试发布的中国城市品牌(地级市)综合分值排名中,作为中国九大古都之一的大同榜上有名,这一成绩无疑是对大同近年来不断努力寻求城市转型和创新发展的最大肯定。

素来有着“中国煤都”之称的大同市,留给众人的印象多为经济单一或者发展缓慢。然而,随着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曾经的“煤都”面临着重大挑战,如何能在经济转型的道路上坚定步伐,去掉“煤炭底色”?大同市开辟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径。

从“一煤独大”到开拓新能源

“大同之所以被称为‘煤都’,是因为这里的煤炭储量曾高达718亿吨,位居中国产煤城市之首。”如今近40岁的刘先生是同煤集团的一名员工,用他的话说:“家里老人都在同煤上班,我是同煤的第三代。”70后的刘先生,见证了“煤都”的转变。

然而,随着优质煤炭资源的逐年减少和国外进口动力煤的迅速发展,煤炭市场的整体性走低使得库存不断增加,内忧外患下,大同的煤炭产业逐年退缩,这给过分依赖煤炭输出的大同在经济发展上带来了巨大困扰。

如何打破“一煤独大”的桎梏,成为大同市政府的重要议题。

“在煤炭寒流的刺激下,去产能、清洁转型正是当下大同煤矿在做的事。”在山西省委常委、大同市委书记张吉福看来,产业要转型,但也不能将传统的优势资源摈弃,“能源革命是‘净’煤而不是‘去’煤,不是要革煤炭的命,把煤炭弃之不用,而是要立足实际,做好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两篇文章。”

为此,大同市政府“牵手”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共建大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研究所(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大同分所),并于4月开工,开启大同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新篇章。

用历史打开文旅新征程

旅游业作为一个关联全局的重要产业,对社会、经济、文化生态各个领域的辐射性、渗透性越来越广,影响面及影响力越来越大,不少城市将旅游业发展视为城市转型的突破口。大同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在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也将目光放在了旅游业的发展上。

据了解,2017年大同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5391.0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83.13亿元。面对这样的成绩,郭蕾颇为自豪,通过近几年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探索尝试,在城市转型过程中,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培育发展,是符合大同立足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走出资源型城市转型、建设美丽富裕幸福大同的一条路子,也是大同经济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下一步,我们还将融入中医药健康旅游服务,发展健康旅游产业。”郭蕾说。

人才战略为产业多元化奠基

产业要转型,城市要发展,都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和储备。在各省市纷纷掀起人才争夺战的当下,大同市不久前也公布了自己的“招才”计划。

“我们的‘凤凰人才’发展规划,主要是利用三年时间,推动对外开放和能源革命,为大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利支持。”郭蕾介绍道,该计划将重点引进300名左右博士研究生优化党政人才队伍结构、激活培养300名左右本土产业领军人才、吸引100名左右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定点培育10000名左右乡土拔尖人才、择优选派1000名左右专业技术人才服务基层,“目的是实现流入资金多于流出资金、进入人才多于流出人才、进入企业多于流出企业,推动人才活力、效率、贡献率大幅提高,形成惜才、爱才、聚才、用才的良好环境。”

除了“凤凰人才”外,大同市还积极对接大企大院大校大所,加快推动更多的国家级科研院所、高校与本土企业融通创新,打通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科研成果转化应用通道,“我们要让更多的高科技创新成果在大同落地生根,为大同的转型发展发挥出更强、更大的推动作用。”郭蕾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