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國道沿途——恩施文化特產

利川山藥,又名"薯蕷"。多年生纏繞藤木,有青、白、紅藤三種。四月生苗延蔓,紫莖綠葉,葉有三尖,似白牽牛花葉而更光潤。五六月開花成穗,乳白色。結莢成簇,莢凡三稜合成,空而無仁,大小不一,皮色土黃而肉白,可用以繁殖,煮食甘滑與其根同。地下具圓柱形肉質塊莖,如腳掌者,稱"腳板苕"。多用塊莖或珠芽繁殖,塊莖供食用;中醫學上用作益健脾胃、補肺腎藥,性平、味甘,主治脾虛洩瀉、消渴、遺精、帶下等症。據浙江農大《高等院校教材》載:山藥含水分76.76%,碳水化合物19.68%,蛋白質1.89%,脂肪0.06%,粗纖維0.45%,灰分1%,還含有維生素A、B、C、E,膽鹼、粘液汁、酶、薯芋皂甙等。利川山藥以塊莖大、根鬚大、根鬚少、皮薄、肉細、味美而著稱。主產團堡、元堡、涼霧等地,年產達1000噸以上,主銷川、鄂、湘諸省。


恩施玉露,恩施玉露產於湖北恩施。湖北產茶歷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已很著名,現仍是我國的重要產茶省份。恩施玉露產於湖北恩施市東郊五峰山。恩施玉露是中國保留下來的為數不多的一種蒸青綠茶,其製作工藝及所用工具相當古老,與陸羽《茶經》所載十分相似。 日本自唐代從我國傳入茶種及製茶方法後,至今仍主要採用蒸青方法制作綠茶,其玉露茶製法與恩施玉露大同小異,品質各有特色。  曾稱“玉綠”,因其香鮮爽口,外形條索緊圓光滑,色澤蒼翠綠潤,毫白如玉,故改名“玉露”。


來鳳鳳頭姜,鳳頭姜,因其形似鳳頭而得名,主產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品質優良、風味獨特,鮮子姜無筋脆嫩、富硒多汁、辛辣適中、美味可口。遠銷東南亞市場。 來鳳縣誌記載,來鳳栽培鳳頭姜的歷史已有300多年,因其形似鳳頭而得名。其姜柄如指,尖端鮮紅,略帶紫色,塊莖雪白。鳳頭姜富含多種維生素、氨基酸、蛋白質、脂肪、胡蘿蔔素、糖、姜油酮、酚、醇以及人體必需的鐵、鋅、鈣、硒等微量元素,具有健脾開胃、祛寒御溼、加速血液循環,延緩衰老、防癌之功效,並能從中提取姜油酮、姜油、香精等醫藥化工用品。


318國道沿途——恩施文化特產
318國道沿途——恩施文化特產
318國道沿途——恩施文化特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