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善举托起爱——江苏省仪征市义工联“精准助贫”录

“真州府”首席摄影师周晓明报道: 仪征市义工联是江苏省五A级社会组织,成立10年来,始终以敬老、济困、扶残、助学为己任,对政府职能和社会事务,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3600名义工,像3600面旗帜,正引领着无私奉献的好人精神一路前行。目前,仪征市义工联近年来倾心打造的义工品牌项目——爱心蔬菜周周送、爱在蓝天下、爱心牛奶、送爱到敬老院等活动正常进行,特别是“精准助贫”项目,把社会组织助力扶贫活动做到了极致,受到社会各界好评。

用善举托起爱——江苏省仪征市义工联“精准助贫”录

“心死”的奶奶脸上常露笑脸

老家大仪的王道玉,今年87岁了。7年前,因为终生未婚,到了生日那天,没有一个亲朋前来道贺。王老太太坐在低矮的公房里,面对四壁,以泪洗面:“都是我命苦,无儿又无女,80岁生日连个道喜的人都没有,想想心都碎了,这日子过的,不如死了算了……”

“王奶奶,在家吗?我是前几天来的义工小秦呀,听说今天是您老80岁的生日,我们戴会长亲自登门来看望你,给你送来下周的蔬菜,同时还在隔壁饭店订了一桌饭,我们几个义工一起为你生日祝贺。”八碟十六道菜,一个完整的生日宴会标准,细心的戴会长,还定制了一个八寸生日蛋糕。当生日宴会快结束时,义工们为王道玉老太太点上生日寿烛,参加祝贺的义工一齐站起来,为王奶奶唱起了生日快乐之歌,面对变化如此之大的反差,王道玉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热泪:“感谢义工联,感谢你们义工,有你们的帮助,我要继续坚强地生活下去。”这以后,义工“子女”周周到访,对生活失去乐趣和信心的王奶奶,脸上露出了快乐的笑容。去年,王奶奶所住的公房要拆迁,义工联领导认为这是改善王奶奶居住条件的契机,于是配合政府部门,做好宣传发动,王奶奶也是第一个与政府部门签约的拆迁户。王奶奶还动员左右邻居说,如今党的政策好,城市棚户区为政府改善民生的大好事,应该大力支持。一个怨世老人,到开心快乐生活,再到大力配合和支持政府工作,王奶奶一语道的:是义工周周上门送菜,让我现在活得有质量;是党的好政策,让我生活变得有尊严,我没有理由不支持政府为民干实事。

用善举托起爱——江苏省仪征市义工联“精准助贫”录

(87岁的王道玉,暴雪天收到“周周送蔬菜”和年货,开心地对义工们说:“感谢义工联,感恩共产党!”周晓明/摄)

家住仪征市前进路72号华侨新村的王秀清,今年82岁,孤寡一人生活清贫,是市义工联开展的“爱心蔬菜周周送”让她看到了好生活的希望。如今,每到周末,她就盼望着义工们的到来,除了接受义工们送来的一周蔬菜外,最关键的是,她盼望义工的到来,能让她孤寂的心灵,得到了一丝安慰。原来,平时她住的小屋又矮又坡还很阴暗,根本就没有人造访,只有义工的到来,小屋才有了些生气。老太太说:“生活差些倒没有什么,这么些年早就习惯了,长时间没有人讲话,心里面空唠唠的,感谢义工,他们真是好人”!孤寡老人把义工当子女、当亲人。义工联这个社会组织,采取这种“精准扶贫”的让孤贫的老人办法,让孤寡老人感恩党、感恩政府,在为孤寡老人解决实际困难的同时,也为政府部门分了忧,可谓是一举两得。

用善举托起爱——江苏省仪征市义工联“精准助贫”录

(82岁的王秀清老奶奶,把义工当子女、当亲人。周晓明/摄)

“奇迹”改变着一个贫困家庭

“戴会长,我现在在暴雨下,我站起来了,谢谢你,谢谢义工金爱红。”今年5月的一天,天上正下着暴雨,仪征市义工联合会会长戴成红,正在办公室整理着义工联日志,一个电话让她激动起来:“你说的是真的吗?你可以站起来了,还能跑到室外去?快到室内去,雨水凉,别淋出病来。”

如今,义工金艾红将自己的艾灸理疗技术,经常用于为敬老院孤寡老人理疗。

用善举托起爱——江苏省仪征市义工联“精准助贫”录

(2018年6月16日,金艾红在仪征市马集镇敬老院,为孤寡老人艾灸理疗眼花老病。周晓明/摄)

在艾灸理疗3个疗程又五天,奇迹出现了。这天午后,天突然阴沉了下来,随后不久暴雨来袭,侯桃红撑起雨伞,艰难地来到自家门前的院子。突然一阵大风吹过,将侯桃红的雨伞吹了起来,侯桃红不自觉的跟着雨伞飞跑,当她追上雨伞,发现自己己经能站立起来,而且可以走跑自如,于是拿起手机,给义工联合会会长戴成红报喜,感谢金艾红义务为她诊治,感恩义工联这个社会组织,让她重新扬起生活之帆。如今,侯桃红日常起居正常,她最近告诉戴姐,正准备再找一份工作,来补贴补贴家用。她说,有好人集体仪征义工联的关爱,她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

“起跑线上”贫困儿童一个也不能少

仪征市义工联成立之初,主要是捐资助学和访贫问苦为主要义工内容。俗话说:“少年强,则国强!”一个民族,如果少年儿童积弱积贫,没有学上,那么国家再宣,也不会强大。同理,一个家庭,如果子女上不了学,即便暴发了,富裕的日子也不会持久。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仪征市义工联,将善举的重点,落实在贫困学生家庭的救助上,在人生的起跑线上,不让一个贫困儿童掉队。

用善举托起爱——江苏省仪征市义工联“精准助贫”录

(2018年1月9日,仪征市义工联运作,让仪征市300个贫困学生,喝上了爱心牛奶。周晓明/摄)

2018年1月14日上午,正在家中的江苏省仪征市都会小学三年级11岁的赵妍萍小同学,惊喜地发现,经常资助的市义工联合会会长戴成红和义工联的叔叔、阿姨一道,带着棉衣、棉鞋和慰问品,来到自己的租居屋看望自己。这己是仪征市义工联捐资助学的一个常态化镜头,像赵妍萍一样,全市目前在册的有480名“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正在接受仪征市义工联或义工亲朋、同事、同学的资助。从义工联成立至今,由义工联或者通过义工联牵线搭桥资助,而圆满完成学业的“留守儿童”和“贫困学生”超过2000人,2000个家庭生活窘境得到了现实的扭转,有力地促进了当地和谐社会的发展。

用善举托起爱——江苏省仪征市义工联“精准助贫”录

(仪征市义工联合会会长戴成红春节前慰问11岁的外来务工农民工子女赵妍萍小同学。周晓明/摄)

用善举托起爱——江苏省仪征市义工联“精准助贫”录

(2018年1月14日,仪征市义工联和结对帮扶贫困学生的义工,走访受助学生。周晓明/摄)

2017年2月12日,江苏省仪征市扬子学校,随父亲从丰县来仪征打工的安晨曦、安书琪小哥俩,在一批好心义工和志愿者资助下,注册入学再当学童。

用善举托起爱——江苏省仪征市义工联“精准助贫”录

(2017年2月12日,正是全国中小学生开学的日子,仪征市义工联与市建发公司团委,共同资助南漂的安晨曦、安书琪小哥俩,到扬子中学读书。周晓明/摄)

12日上午9时,11岁的弟弟安书琪,望着爬升的太阳和室外小朋友背着书包去学校报名,焦虑地向14岁哥哥安晨曦问道:“哥,你看他们都去报名了,我们今天真能到学校报名吗?”“能!昨晚上义工联的戴阿姨,打过电话给爸爸了,今天一准来,赶紧收拾收拾,好心人一到,我们就可以再次进学堂上课了。”正说着,门外传来了戴成红的问候声:“安国防,你在家吗?我们建发公司团支部助学志愿者成员和义工来了,己和扬子学校校长联系好了,现在就带安晨曦、安书琪两人去报名上学。”

介绍说话间,仪征市建发公司团支部书记杨丽娟,己将团员青年志愿者捐助的1000元,捐给了安晨曦、安书琪兄弟俩。义工刘力、程定也将自己昨晚上为小兄弟俩专门做的肉圆、蛋饺等食品,放在了饭桌上;建发公司的志愿者也将米、食用油、书包、衣服等用品从车上搬到安国防临时租住的家里。原来,今年40岁的安国防,育有安晨曦、安书琪两个儿子,去年,他妻子突然生病,安国防花去了所有积蓄,借遍了亲朋,最终连自家住房都买了,也没有能挽救妻子的生命,迫不得已的安国防,安葬了亡妻,带着两个未成年的孩子,“南漂”到仪征沿江船舶工业园,打工养家糊口。由于造船业进入萧条期,安家生活十分困难,安晨曦、安书琪只能缀学在家。

用善举托起爱——江苏省仪征市义工联“精准助贫”录

(南漂的安晨曦、安书琪小哥俩,对新校园充满期待。周晓明/摄)

如果说解决仪征当地儿童失学是天经地义的善事的话,那么,仪征市义工联跨省千里跃进大别山捐资助学,足可以探得义工们的伟大情怀了。

2016年12月6日,安徽省六安市霍山县太阳乡小学操场上,来自江苏省扬州市的义工“妈妈”们,正在给该校就读的留守女童,扎上保暖的围巾,这己是仪征义工第三次踏上这片红色基因浓郁的热土,来捐资助学了。

用善举托起爱——江苏省仪征市义工联“精准助贫”录

(2016年12月6日,仪征市义工联的义工在安徽大别山捐资助学。周晓明/摄)

当日,共青团扬州市委、仪征团市委、仪征市义工联、会元春素食店、众食和淮扬菜馆、蔚圃文化传媒等单位,将义工捐赠和爱心人士捐助的8台电脑、1台液晶电视机、3000件中小学生越冬棉衣,100多套围巾、保暖手套等物品,千里挺进大别山腹地——安徽省霍山县太阳乡金竹坪希望小学,将义工和社会爱心人士的一片爱心,传递到大别山区留守学童手中。

据此次组织带队的仪征市义工联党支部书记孙明介绍,这己是仪征市义工联合会连续三年向大别山区留守学童捐资助学活动,适逢扬州市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20周年,共青团扬州市委专门派出学少部长,将社会爱心捐助递送到革命老区大别人留守学童手中,就是对内陆贫困山区留守学童,进行精准的“点对点”帮扶,让这里的孩子能上学、上好学,能成才。

用善举托起爱——江苏省仪征市义工联“精准助贫”录

义工联合会作为一个非盈利的社会组织,它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替政府分担一部分社会责任,这是政治社会多元化的一个有益的补充,是其他社会组织难以做到的。仪征市义工联在这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们的经验的做法,值得推广和示范。

用善举托起爱——江苏省仪征市义工联“精准助贫”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