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铃:投行思维当道,百度投资如何用“慢”提前锚定准上市企业?

响铃:投行思维当道,百度投资如何用“慢”提前锚定准上市企业?

文|曾响铃

来源|科技向令说

近日,优信向美国SEC递交招股书文件,将以“二手车电商行业第一股”的姿态计划在纳斯达克IPO上市,预计融资4.37亿美元;而齐家网也刚刚通过港交所的上市聆讯;稍早前的3月份,知情人士透露蜜芽已经秘密赴香港递交上市申请;此外,业界还盛传沪江网已经在“密谋”A股上市,而我买网的香港上市计划已经进行多时。

围绕腾讯有没有梦想、需不需要梦想或者梦想是否在值得讨论的话题,在热文《腾讯没有梦想》之后仍然未散去,这个话题的广热度事实上反映出其已经触及到互联网公司理念及商业的模式的根本,人人都想探寻到“互联网究竟要做什么”的真相。

而无论腾讯和梦想是什么关系,至少,投行思维、短线获益、赛马机制等关键词已经成为腾讯的关键词,而追求股价快速上涨、迅速在行业跑马圈地的“体量扩张”已经不是腾讯的专利。当互联网企业主把事业做成生意,把生意做成帝国,把帝国最后做成寡头的时候,“梦想”可能并不是什么值得细谈的话题。

就如惨淡的股市里仍然有人靠“波段操作”挣钱,对互联网企业来说,追逐风口热点,在热点鼎盛期大干快上吸引流量捞一波钱,之后一切归于平静,等待下一个热点到来,这并没有什么错。

反过来,那些“快”产品,例如今日头条及旗下产品,在流量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却陷入重重的麻烦之中,没有产品理念、价值观、优化算法上的慢,是导致如今局面的重要原因。

有慢产品就有慢投资,但慢就是快

高盛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所谓短线投资策略说白就是投机罢了,但这种策略却十分适合前文所讲的互联网波段操作思维,其与互联网炒热点是一种“完美”的契合。打造精品项目、长线思维很少被考虑进所谓“投资方案”中,能否培育出优质的创业企业,只有靠数量来凑概率。

不只是腾讯被炮轰牺牲了那些可能得到优质成长的投资项目,即便是阿里,被业内人士诟病被其收购后经营状况总是不太良好,其本质可能亦是一种短线思维作祟。UC的失败,背后是阿里急于占领当时红极一时的图文信息流领地,在投资后试图用快速见效的运营方式大干快上,却落得大裁员的结局。而本来是逼格音乐爱好者的聚集地,情怀不输网易云音乐的虾米音乐(这种产品更需要缓慢打磨),快变现意图或也成为其日渐式微的主要原因之一,掉出在线音乐第一梯队。

生态、未来之类的词汇,都是“慢投资”的典型表征。

“共能”仍有赋能的成分,只是它对投资项目的期望更长远,相信“慢就是快”,相信慢下来的积淀才能带来更长远的生态利益。

流量=用户是“慢”的终局

衡量是否是“慢”,或者说“慢”的终极目标,是流量=用户。

精于游戏的腾讯在《恋与制作人》、《旅行青蛙》这样的游戏中毫无建树,主要原因在于在游戏产业中依靠“流量强灌”的腾讯,已经习惯了社交产品的天量流量带来的可观的概率性转化,有流量就会有玩家,天天爱消除、王者荣耀皆是如此。

只是,随着用户们越来越难以捉摸、游戏需求越来越生僻时,“获客成本低”的优势并不能帮助精准的用户转化。用户们变得越“怪”(这已经是事实),从流量角度出发的运营策略就越疲软。

所谓“慢”,所谓积淀,说来说去,除了耳熟能详的技术和运营经验,最主要的就是把流量变成用户。快产品、快投资,逞流量一时之勇,殊不知根本没有属于自己的用户,只是空中楼阁罢了。

可以预见到的是,移动互联网进入深水区后,用户的力量终将大于流量的力量,创造这种用户力量的一定是慢产品与慢投资。

【完】

曾响铃

1钛媒体、品途商业评论等2016年度十大作者;

2虎啸奖评委;

3AI新媒体“智能相对论”创始人;

4作家:【移动互联网+ 新常态下的商业机会】等畅销书作者;

5《商界》《商界评论》《销售与市场》等近十家杂志撰稿人;

7“脑艺人”(脑力手艺人)概念提出者,现演变为“自媒体”,成为一个行业。

8现为“今日头条问答签约作者”、多家科技智能公司传播顾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