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风筝》中经常提到的郑介民到底是什么人?

笨笨熊经典影视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郑介民,黄埔二期生,陆军一级上将。生于1897年,从1928年开始就在蒋介石身边工作,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一直从事情报工作。先后担任军令部第二厅厅长兼军统局局长、保密局局长。几乎和戴笠并肩齐驱。在戴笠死亡以后,担任国民党调查局局长(也就是中统)。1959年在台湾病逝。

做为一个从来没有领兵打仗的军人居然能够官居一级上将由此可见郑介民的本事和蒋介石对他重用,要知道戴笠死的时候也只是一个少将。1946年底 的时候,郑介民晋封为中将,而当时同时晋升的王耀武感慨道:家奴到底比我们这些外臣值钱啊。

在1946年,戴笠去世以后,蒋介石在考虑何人接替戴笠的职务,当时有两 个重要人选,一个唐纵,当时担任军统局书记室书记,时年41岁,一个就是郑介民。时年49岁。而这里面郑介民资格最老,人脉最广,而且是黄埔系,于是在1946年,

1946年10月,蒋介石改组军统局。同时更名为保密局,郑介民就任保密局局长,毛人凤为副局长。但由于郑介民妻子大肆贪污,被沈醉告发。蒋介石当年就罢免郑介民,让毛人凤扶正。

但第二年年底,升任国防部常务次长,主管国防外交事务,负责美援联络 。1950年去台湾,仍然深受蒋介石重用。1956年晋升为“二级上将”。1959年12月11日,郑介民因心脏病复发在台北家中去世,终年62岁,被蒋介石追授一级上将。




清水空流

老蒋的十三太保个个都是有故事的人,郑介民就是其中之一。

郑介民是海南文昌穷人家出身,从小就死了爹,因为家里兄弟多,小学读完十来岁就跟着老乡到马拉西亚吉隆坡谋生去了。

漂泊在外,寄人篱下,郑介民做过橡胶园学徒,养鱼场账房记账小先生。

穷人家的孩子谋生活,很多只求能端稳一只饭碗,但也有敢闯、敢奔、敢敲门的那一类,郑介民属于后者。

1924年,不甘只能吃饱饭的郑介民做了一个选择,他拉着同乡黄珍君一起去了广州,投考首次招生的黄埔军校。结果黄珍君一考即中,郑介民却被拒在了门外。

所幸,这个日后的国民党一级上将没有放弃。落榜一个月后,郑介民进了吴铁城警卫旅当起了学兵,一边扛枪,一边准备黄埔军校的二期考试。

再考,郑介民如愿以偿,从此踏上了发迹之路。

在黄埔军校,郑介民是个活跃分子,很快就加入了孙文主义学会,早早地就展露了善于搞理论,善于搞分析的特长。

因为和黄埔一期靠得太近,二期的学生往往机遇不好,有机会带兵的不多。郑介民也一样,从黄埔毕业后,他去了苏联莫斯科的中国劳动大学继续学习。这段时间,郑介民没有一心只读圣贤书,他把大量时间精力花在了情报分析和后勤技术的学习上。

遗憾地是,从苏联回国后,郑介民的机遇依旧不太好,仅仅谋得了军中政工的差事,先是在中央军官学校,后又到了第四军。

直到1928年蒋介石由日本回国,出任国民革命军陆海空军总司令,属于郑介民的机会才真正出现,他干上了老蒋的侍从副官,主要负责情报收集。

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郑介民只身潜入武汉,帮老蒋漂亮地干成了一件大事。靠着和桂系“二总”李宗义的老同学关系,在武汉站稳脚跟后,他不仅毫不犹豫地卖掉了老同学,更用钞票和离间之计成功促成了桂系李明瑞和杨腾辉的临阵倒戈。

由此一来,桂系大败,李宗仁、白崇禧下野流亡香港,郑介民成了老蒋身边的红人。

按理说,之后郑介民应该如意高飞才对,悲催的是,他没能摊上这样的好事,因为有个人在老蒋那里比他更红,更得信任,此人就是戴笠。

1931年11月,蒋介石在南京命令黄埔学生成立力行社,黄埔六期肄业生戴笠为特务处处长,黄埔二期毕业生郑介民为副处长。

这叫郑介民到哪里说理去!

谁让老蒋认为他是个有专业能力,没天赋魄力的人呢。

更悲催的是,郑介民对特务要干的那些脏活本质上是很不屑的,他更愿意干的一是能带兵,二是能搞高端的情报分析,但老蒋的态度却是——你小子老实在特务处待着,脏活你是躲不掉的。

因此,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不愿干特务外勤的郑介民一直在一线干着外勤脏活。

还别说,虽然不愿干,但干出的成绩还不小。

1933年在北平六国饭店成功刺杀了汉奸军阀张敬尧,年底成功破坏了十九路军组织的福建事变,再有就是后来搞傻了“南天王”陈济棠——

业务能力再次得以出色展现,老蒋一器重,1934年春郑介民被派去欧洲,肩负的任务很邪恶很牛逼,向希特勒、墨索里尼学习法西斯独裁统治办法。

1935年春夏之间,镀金回国的郑介民很受老蒋待见,并因此得以升任参谋本部第二厅第五处少将处长,并很快升任成了二厅副厅长,以及随后几年的厅长。

到这里,郑介民终于在自己擅长的高端情报分析与参谋领域谋得了一席之地。

但在官场主阵地上,郑介民依旧春风不如意。

七七事变后,军统成立,戴笠为实际一把手,郑介民依旧是老二。在这段郁闷不得志的老二生涯中,郑介民充分展现了其腐败油条的另一面。

在军统,他是正事不上心,专捞内部油水。

在天朝,腐败油条的官僚,其背后一般都站着一个贪婪不省油的女人。郑介民这人有个特点,怕老婆。在官场,他接受老蒋的领导,在家里,他则无条件接受老婆的差遣。

去,把咱家的汽油费报了!去,找架飞机帮老娘到国外弄些奢侈品回来——诸如此类的事,郑介民没少干。

但有一说一,郑介民虽然腐败油条,但个人的抱负追求并没有因此而荒废。

抗战全面爆发后,郑介民很想有机会能带兵打仗,但老蒋嫌他没经验,始终不同意。但郑介民并没有因此放弃,为了能成为货真价实的儒将,1939年郑介民进入陆军大学将官班学习。

几年间,这家伙搞出了不少牛逼成果,例如《军事情报学》、《谍报勤务教范草案》、《游击战术之研究》等。

比起戴笠天生的特务全才,郑介民在理论上、专业上其实更胜一筹。

之后的郑介民是有些得意,有些传奇的。

在协同盟军对日作战上,凭借精准的情报分析和颇有战略眼光的思考,郑介民在1940年之后提出过不少有价值的预见性意见,并因此获得了盟军高级将领的一致称赞。

其中,有两件事很有传奇色彩。

第一件,准确预测了日军对香港的进攻,并得出了香港瞬间就会被攻陷的结论。

第二件,极其准确地算死了盟军诺曼底登陆的时间。

因为这两件事,老蒋曾感慨,这家伙确实是个人才!

抗战胜利后,因为很会玩脑子,郑介民被老蒋派去领导国共间的军调小组,其间的表现很是狡猾。

戴笠机毁人亡后,属于郑介民的权力春天终于来临。1946年7月军统被缩编为国防部保密局,郑介民以国防部第二厅厅长的身份兼任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和唐纵为副局长。

然而,他那贪婪腐败不省油的老婆在这个时候却成了他的软肋。

这样的软肋在毛人凤眼里就是十分好用的黑材料。1947年,毛人凤以郑介民在五十大寿中极其腐败为把柄,外加一叠黑材料在老蒋面前狠狠地奏了郑介民一本。

最终,郑介民让位,毛人凤坐上了保密局局长的正位。

国民党退居台湾后,郑介民因为有两把刷子并没有失宠,依旧受到老蒋的重用。

但深处死角,越受重用,自身的处境越凶险。

1959年,在逮捕反蒋势力“台湾共和党”成员一事上,因为美国人在中间施加了压力,做了手脚,最终导致共和党大头目黄阳辉被捕后神秘消失。

老蒋很生气,很没有办法,于是冲郑介民发飙。

郑介民是背着黑锅没法言语,一言语迎来的必将是新帐旧账一起算。

1959年12月11日,老蒋请六十二岁的郑介民一起坐船共赏日月潭月色。

在湖中,老蒋热情地给郑介民端上了一盘冬天里的西瓜。

吃下那神秘的凉西瓜,当天晚上,郑介民就挂了,究竟是压力大让他的心脏病犯了,还是凉西瓜让他心脏病犯了?

没有准确答案,也不可能有准确答案。

——这就是老蒋十三太保之一郑介民的故事,接下来借其他问题得空再聊十三太保其他人的故事,请关注“黑句本”。


黑句本

郑介民:(1897——1959),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二期,国民党陆军二级上将,死后追赠为一级上将。

1925年郑介民从黄埔军校毕业之后又留学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政治经济,1928年担任蒋介石的侍从副官,从事特务工作。郑介民的特务工作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蒋桂战争时,郑介民通过收买桂系将领,导致桂系反蒋很快失败。1933年“福建事变”的失败也与郑介明安插进的特务有关。

军统的前身是复兴社,郑介民是复兴社的十三太保之一。华北局势紧张时,郑介民亲自出马,带领手下在六国饭店击毙了打算投靠日本人的张敬尧。1934年郑介民以军事考察团名义前往欧洲考察、学习法西斯的方法,发展复兴社在欧洲的组织,并拜访了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回国之后郑介民任第二厅第五处少将处长。

1938年军统成立,戴笠任军统局副局长,而郑介民仅为军统局主任秘书。戴笠毕业于黄埔六期,郑介民毕业于黄埔二期,郑的资历比戴高,郑介民很不高兴,但这是老头子的安排,郑郑介民也不敢违抗命令。郑介民虽然是军统的人,其主要职务为第二厅第三处处长,主管对日作战的情报工作。1943年开罗会议期间,郑介民随蒋介石一起去开罗,负责蒋介石的安保工作。此外,郑介民还是个“预言家”,他说盟军会在诺曼底登陆,此举得到盟军的称赞。

1946年戴笠飞机出事之后,军统的头把交椅空了出来,军统的三巨头郑介民、毛人凤、唐纵开始暗地争夺这个位置。唐纵由于为人比较谨慎,对部下要求严格,同事之间的关系也比较紧张,唐纵做上头把交椅的机会不大。笑面虎毛人凤比较聪明,他主动推举资历比较老的郑介民为保密局局长,郑介民成功当上保密局局长之后,毛人凤又通过一些把柄将郑介民搞了下来,最终使自己上位。

国民党败退到台湾之后,郑介民仍然受到重用,在台湾担任了国防部参谋次长兼大陆工作处处长、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二组主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委员。1954年更是成为了台湾国家安全局(由原国防部保密局改编)首任局长,1959年因心脏病在台湾去世。


历史军魂

郑介民,这个人真的要说起他的历史之中所承担的历史角色的话,就要说到蒋介石知人用人的理念。

他是黄埔二期的学生,蒋介石的13太保之一,同时也是国民党二级上将。后来死了以后被分为国民党一级上将,但是这个人在他漫长的替蒋介石卖命的生涯里面,从来都没有掌过兵,他一直负责的是特务工作,曾经是戴笠的手下是军统的二把手,就连当初的毛人凤也是他的手下。

但是这个人在军事理论方面的建树极其之高,主要体现在两点上面,第一,算准了日本人会偷袭珍珠港,第二,掐死了盟军登陆诺曼底的时间,本来他在黄埔军校里面主修的就是情报工作和后勤工作,这两个都需要本人对于大局观的深刻理解,否则这两样东西如果做出来,那简直就是漫天找星星,并且郑介民本人也是曾经被派往苏联跟德国去学习过的,这个人理论知识足够,在军事理论方面无可挑剔,这人绝对大家,但是蒋介石就一直不让他掌兵,这其中又是为什么呢?

对于领导的初次印象,这一点特别重要,郑介民是比较悲催的,因为黄埔第二期的学生通常跟黄埔第一期的学生靠的比较近,所以也经常来讲黄埔第二期的学生会被黄埔一期的学生给压过去,郑介民一开始并没有得到蒋介石的信任,直到他成立复兴社,成为13太保之一,他才进入蒋介石的视线,觉得这个人,嗯,有本事,但是问题是它成立了个什么社团,特工社团!

我们说到,郑介民这个人在军事理论方面可以说是打遍天下无敌手,并且在情报技术方面可以说研究比较深刻,虽然说他搞情报部门的能力比起他搞军事理论的能力要稍微弱一点儿,但是还是可以处理的。

但是,既生瑜,何生亮这个俗语用在他身上简直再合适不过。谁都知道蒋介石身边的特工之王是谁?戴笠,戴笠死了以后1946年,郑介民掌管军统,但是毫无建树,二者之间能力形成了一个最鲜明的对比,正好这两个人生在同一个时代,郑介民立刻就悲催了。

戴笠能力之强,完全压制了郑介民,当然戴笠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特工方面,郑介民如果说去做其他的事情,比如说搞军事理论是可以压制他的,但是偏偏他出身以后,(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干的第一件大功劳的事情,就是搞特务工作。

策反桂系,让白崇禧跟李宗仁下台,逃到了香港。这件事是他做的,蒋介石就觉得你既然这么有特工的能力,军事上面事情有黄埔一期的那帮学生顶着,你就去帮戴笠去搞特工上的事情。

所以在他漫长的就职生涯里面,他从来都没有去真正掌握过军队,蒋介石信任他的,因为无论任何时候蒋介石对于郑介民这个人都是表示信任的,即便是后来被毛人凤阴了一把,从军统第一的位置被拉了下来。蒋介石仍然对他保持信任,对于他的能力,蒋介石是认可的,但是问题就在于蒋介石就搞错了,这个人究竟该去干什么?郑介民心里也感到很沉重啊,我的能力是搞军事理论,出去到参谋部去任职的,老大你能不能别搞错,蒋介石说我没搞错,可是我信任你啊,我觉得你搞情报部门不错,我信任你,所以我把情报部门这个我的心头肉直接交给你了,我的本意是好的!可是,谁叫你选错了天赋技能点儿呢!

而且是蒋介石对于手底下的人分工是很明确的,你不能伸手插管其他的事情,如果你敢这么做,我让你死无葬身之地,戴笠就是犯了他这样的忌讳。

看到这一幕,实际上旁观者都感到有点儿扶额,你说这一对主仆是真的有意思,其他人如果出了这么一个军事理论大家,高兴都来不及呢,偏偏蒋介石搞错方向,结果郑介民在军事装备的能力可以说体现的并不完全。

当然另一部分原因还是得怪到他自己本身,戴笠执掌军统以后,郑介民觉得自己的这第二把手感到心不服,我们去看戴笠的话,他是黄埔五期的,等于自己一个蒋介石身边的老人被一个新人给压着了,你说这个时候着急忙心里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消极怠工,这是肯定的,而且还大捞油水,这个事件事情给他落下来一个隐患。

再后来,戴笠的飞机出事情,戴笠死了,军统无人可管了,郑介民推到了第一的位置,就是因为他贪财的问题被毛人凤阴了一把,从那个位子上滚了下来。

1959年,郑介民死于心脏病,结束了他错误的一生,不知道九泉之下,他见到戴笠以后二者之间会不会互相嘲讽。


漩涡鸣人yy

郑介民是国民党的高级将领,曾任军统局局长、国防部保密局局长、国防部第二厅厅长、国防部次长、参谋次长,去台后继续受到重用,担任“国家安全局长”。

与一般国民党将领不同,郑介民一生以情报和政治工作为主,是一位没有打过仗的将军。郑介民是广东文昌人,年轻时考入黄埔军校二期,毕业后留学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回国后担任了蒋介石侍从副官,后来又到复兴社特务处担任了戴笠的副手,从此进入情报领域。

抗战爆发后,郑介民担任军令部第二厅副厅长,主管军事情报;随即受命兼任军统局主任秘书,许多资料都说郑介民曾任军统局副局长,其实并不准确,当时戴笠是以军统局副局长身份主持日常工作,郑介民是戴笠的副手,正式职务是主任秘书,类似于今天的办公厅主任;郑介民的副手是后来名声大振的毛人凤,正式职务是军统局副主任秘书,因郑介民以第二厅工作为主,所以由毛主持日常工作。

与戴笠不同,郑介民做情报工作非常注重间接的、文字方面的资料,他经常对部下说:“要多看案卷,从字里行间发现问题。”作为军统巨头,郑介民在军统局和国民党情报界自成一统,手下许多拥趸者,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从《潜伏》《风筝》等影视剧中可以略见一斑。

戴笠飞机失事后,国民政府发表郑介民为军统局长,军统局缩编为国防部保密局后继续担任局长。但郑介民对秘密特务工作并不热心,其主要精力主要放在军调部和国防部二厅方面,保密局由副局长毛人凤具体负责。后来郑介民辞去保密局长一职,原军统的一些高级特工都随他去了国防部二厅等公开情治单位。


郑介民一直在国防部主持情报工作,深受蒋介石信任。去台后,郑介民荣升陆军二级上将,并担任了“国家安全局”负责人。1959年12月,郑介民突发心脏病去世,享年62岁。


民国年间那些事

“儒雅”特务郑介民

郑介民和戴笠、毛人凤并称为军统三巨头,虽然他在这三个人里最低调、知名度最低,但他是这哥仨里军衔最高(一级上将)、寿命最长结局最好的一个。相比其他两个特务头子,郑介民有很多不同寻常的特点:

一、爱学习。郑出身普通,是海南岛的一个破落地主家的孩子,曾经下南洋打工。但这个苦孩子很有见识,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听说黄埔军校招生后,他回国报考。第一次没考上,复读一年后考上了黄埔二期,毕业后,人家没有急着找工作,而是留学了,去莫斯科中山大学深造。在那个年代,能识字的都没几个人,出去留学的,更是凤毛麟角。不得不说,郑介民是个很优秀的学生

二、会钻营。老郑不做书呆子,不仅会学习,更会来事,回国后,他看准了蒋介石,千方百计找门路见老蒋。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老蒋接见了他。他向老蒋汇报了中山大学留学生的思想状况,并表示,自己坚决反共。老蒋很欣赏他,留在身边做了侍从副官

三、搞谍报。如果你以为老郑只会溜须拍马那就错了,老郑很有两把刷子,特别是在谍报方面。他知道李宗仁的桂系是老蒋的一块心病,

就自告奋勇潜入武汉桂系第四集团军司令部。在那里,他拉拢机要人员,把密电码本盗出拍成照片,把第四集团军的兵力布置、装备等等全摸透了,密报给蒋介石。他还掌握了桂系将领之间的矛盾,为后来老蒋分而治之做足了功课。很快,桂系在湖北盘踞的10多万军队就土崩瓦解。完成任务后,老蒋紧紧握住他的手,连声夸他是个干才。从此,老蒋更加信任他,郑介民也开始了他飞黄腾达的一生。

四、怕老婆。

在汉口活动的时候,老郑认识了湖北姑娘柯淑芬,他和南京联络就在柯家,为了掩护,他们以男女朋友相称。后来,弄假成真,两人结婚了。武汉是老郑发家地,柯淑芬在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郑对这个老婆感恩戴德了一辈子,两人生了一大堆儿女。和别的军统特务乱搞不同,郑介民对老婆百依百顺,几乎从一而终,甚至有点怕老婆。当然,湖北姑娘比较泼辣,从来不给老郑留面子,可能也是一个原因。老郑是个敛财高手,但他又不愿意脏了自己的手,怎么办?借夫人之手呗。两人配合的十分默契,老婆收钱,老郑表演清廉!

五、有见识。老郑和其他特务头子不太一样,他爱读书,以儒将自诩,而不愿意别人把他看成一个纯粹的大特务。客观的说,他确实很有一套。比如1944年初夏,他和一群美国将领一起预测开辟第二战场的时间,说啥的都有,但基本没谱。到郑介民发表意见时,他很笃定地说,在今年6月初。美军将领哄堂大笑,认为不可能那么快。谁知,6月6日,盟军从诺曼底登陆了。美国人对老郑佩服的不要不要的。蒋介石听说后,很高兴,认为老郑很给国人长脸。

戴笠撞机身亡后,郑介民

升任军统局长。1950年,他逃往台湾,派遣特务回大陆搞破坏、搞暗杀,刺探情报。1959年,郑介民在台北因心脏病去世,终年62岁。他一直深得老蒋信任,死后,老蒋亲临祭奠,并签发褒奖令,追授其为陆军一级上将,郑介民也成为军衔最高的特务。


饮水君

国民党军统局的郑介民,名头很多。他与胞弟郑庭锋和堂弟郑庭笈合称文昌三郑,同时又被看作十三太保之一,曾是军统局的大头目,人见人怕的特务老板。

郑介民1915年就参与了孙中山搞的琼崖民军,不被海南军阀所容,也因此流亡到马来西亚。1924年经过两次考试,进入黄埔军校步兵科,开启军队生涯。在贺衷寒、吴铁成、潘佑强等人的提携下,先去莫斯科中国劳动大学留学,之后归国到国军参与政治工作。1928年1月,郑介民开始担任蒋介石的侍从副官,从事情报与特务工作,发迹之路开始。

郑介民在政界非常活跃,复兴社成立后,成为实际掌控者。1937年之前,还组织民族运动委员会委员和忠义救国会委员。

1937年之后,开始进入国军参谋部工作,负责收集情报,分析日本动向。毛人凤也是在他手下逐步成长起来的。

1938年军统成立后,郑介民奉命辅佐戴笠,开展国内国际情报与特务网络的构建。1946年3月,戴笠飞机失事去世后,他接任了军统局局长,毛人凤为副局长。据原军统大佬沈醉回忆道:

郑介民的情报能力和组织能力均不如戴笠,从而导致了1946年后军统局没有出现重大贡献。

郑介民与一般武夫不同,擅长理论分析和著作编撰,曾经出版了《谍报勤务》、《军事情报学》、《中日战争太平洋列强政略的判断》、《苏俄现阶段的国家战略》等情报学与战略学的专业书籍。故而,郑介民颇具儒雅气质,是军中的理论家之一。曾在蒋介石身边侍从多年的唐纵,如此评价郑介民:

他虽身为军统局长,但与戴笠截然不同,他战略眼光精确长远,又具研究精神,著述甚丰,曾因此获得一枚积学奖章。

郑介民虽然受到蒋介石宠信,但在派系林立的国民党高层中,并不那么如鱼得水,甚至遭人嫉恨。特务、情报工作的复杂性,又使得他更多是幕后工作,增添了几分神秘感。

历史传讯社,基于共享理念下的历史学人社区。我们立足于原创,书写历史,资鉴现实,努力建设为一个有情怀和质量的新传播媒体。

历史传讯社

郑介民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人物,如果看过郑介民的《中日战争太平洋列强政略的判断》、《抗战期中对共产党的对策》、《苏俄现阶段的国家战略》这三部大作,就会发现郑介民的战略眼光有多么的长远,其对中国国情及苏联、美国等国的国情,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郑介民可以称得上是国民党内少数的明白人。

但是郑介民一生却没有发挥到自己的才能,郑介民最大混了个保密局局长。他一生在军统工作,为人没有戴笠和毛人凤圆滑,又是个喜欢沉默人。其早年参加了孙中山组建的琼崖军民,后考入黄埔军校二期,在黄埔军校中,他组建了孙文主义学会。他认为必须用这种方式来培养军官,也就是所谓的政治大于军事。

郑介民这个人十分的信仰孙中山的“三民主义”,而郑介民也是极力主张同苏联合作的,郑介民认为苏联成立之初这个阶段是缺乏盟友的,苏联面对资本主义世界的围攻,此时迫切需要中国的支持,以保障远东的稳定。所以郑介民认为中苏的合作潜力很大,只可惜当时蒋介石忙着反革命,打击共产主义。

如果郑介民可以步入国民党的高层,那么凭借他对世界格局的看法,中国或许可以在美苏两国之间左右逢源。在抗战爆发之后,郑介民也是少数提出中国将取得胜利的国民党将领,这些都与其善于思考分不开。


小司马迁论史

与戴笠的“天资聪颖”相比,要说郑介民资质还是有点一般,1924年投考黄埔军校第一期居然未被录取,在广州当了一年大头兵有了饭辙以后,才于次年成为黄埔二期学员。

如果真的黄埔一期毕业,恐怕郑介民的军旅生涯会是另外一条道路,或成为领兵一方的大将,而不是从事幕后的军情与特务工作。



郑介民是海南文昌人,与胞弟郑庭锋和堂弟郑庭笈合称“文昌三郑”,都是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郑介民(二期)后来官至陆军一级上将;郑庭锋(三期)曾任94军军长和兵团副司令,陆军中将;郑庭笈(五期)曾任新六军副军长、49军军长,陆军中将(辽沈战役与廖耀湘一起被俘)。

但是兄弟三个在抗日战争中都曾经为民族做出过应有的贡献,郑介民主管军事情报工作,郑庭锋在“54军系统”对日作战,郑庭笈则在“第5军系统”内参加中国远征军,是海鸥将军戴安澜的副师长,一门三将军。



郑介民在国民党军队中很早就从事情报工作,远比戴笠资格深厚,在黄埔军校就读期间即发起“孙文主义协会”,开始掌控学员思想动态;1928年任蒋介石侍从副官,专门负责情报和特务这一摊工作;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后,郑介民只身潜入武汉,收买和鼓动桂系大将李明瑞和杨腾辉倒戈,终至桂系惨败,李宗仁白崇禧下野流亡香港,而郑介民因功升任广西陆军第15师政治部主任,其实就是代表蒋介石监视主政广西的俞作柏等人,而同一时期的戴笠,还在每天拦着蒋介石的座车递纸条(情报),经常被侍卫长王世和呼来喝去拳打脚踢。

郑介民锋芒不及戴笠,恐怕资质以外,就吃亏在离开南京坐镇南宁期间,一方面远离中枢,戴笠正在逐渐被蒋介石所重视;一方面俞作柏1930年突然联手张发奎反蒋,郑介民事前处置不利,事后化妆潜逃,更要命的是俞作柏跨台后,桂军将领重新拥戴李宗仁白崇禧为领袖,李白借机重整桂系,成为此后近20年时间里蒋介石最头疼的地方实力派,老蒋多少有点迁怒于郑介民。所以1931年筹建军统前身“复兴社特务处”时,黄埔六期肄业的戴笠成为处长,黄埔师兄郑介民只能屈就副处长。



一般来说,在复兴社特务处的六年里,郑介民基本从事外勤行动工作,尽量不与坐镇南京鸡鹅巷的戴笠共事,先后在秘密战线处理了蔡廷锴的“福建事变”和陈济棠的“两广事变”等地方派系反蒋,任职特务处“华北区区长”等,是“复兴社十三太保”的骨干人物。因为资历问题,始终与戴笠的关系微妙。

抗日战争爆发后,终于转任“军事委员会军令部二厅”厅长,专司军事情报业务,1938年兼任军统局主任秘书,但基本不去罗家湾上班,戴笠便以同乡毛人凤“代理主任秘书”,但郑介民毕竟是复兴社特务处的副处长出身,所以在军统内部仍然颇具势力,是局内“广东系”的老大。


(兵变1929里监视桂系的郑介民剧照)

在军统三巨头戴笠、郑介民和唐纵之中,显然蒋介石最信任的是戴笠,可以在军统局一手遮天,其次是“委员长侍从室六组组长”唐纵(黄埔六期),这是贴身的情报官员,最后才是资格最老的二厅厅长郑介民。

郑介民缺点是“惧内”,这个软肋给他造成了许多麻烦,戴笠和毛人凤先后都利用了这一点,使郑介民在蒋介石那里不断吃暗亏。

抗日战争胜利后,戴笠机毁人亡,1946年7月军统局缩编为“国防部保密局”,郑介民以“国防部二厅厅长”的身份兼任保密局长,毛人凤和唐纵为副局长,军统第一次出现了“广东系”力压“浙江系+湖南系”的局面。

然而毛人凤并不甘人下,利用掌握的军统内外资源,实际控制着保密局的核心业务,同时搜集郑介民的黑材料准备取而代之,终于在郑介民1947年的五十大寿中,以其大肆铺张和广收贺礼,在蒋介石面前狠奏了一本,随着唐纵离开保密局掌管警察系统,毛人凤终于坐上了保密局长的宝座。



(北平军调处合影,右五为郑介民)

1948年初,郑介民任“国防部”国防部中将次长,1950年逃台后任“国防部”参谋次长兼“大陆工作处”处长,1954年前后,毛人凤与蒋经国矛盾渐深,郑介民成为改组后的“国家安全局”首任局长,两年后晋升二级上将。

1959年病逝于台北,追晋陆军一级上将。


度度狼gg

郑介民就军统里面仅次于戴笠的人物,和毛人凤平起平坐,应该属于资历比毛人凤还老一点,但是能力比毛人凤低,当然,郑介民的资历比戴笠还老。

黄埔英才,投身军统

和戴笠一样,郑介民一样出身于黄埔,所不同的是,郑介民毕业于黄埔二期,戴笠毕业于黄埔六期,熟悉黄埔的人,应该会发现,黄埔一期和六期出的人才比较多,二期应该是和一期挨的太近了,所以机会太少。

我认为黄埔一期之所以能够受到重用,是在平定商团叛乱和两次东征陈炯明的过程中,得到建功立业的机会,而且黄埔学生也死不少,正所谓,物以稀为贵,所以,到最后剩下的都是精英啊!

就像人们只记住第一个踏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而不记得第二个是谁一样,黄埔二期就处于这样尴尬的地位,郑介民因此另辟蹊径,走上了特务工作。

但是正是这个选择,使得郑介民日后如鱼得水,相反比大部分的黄埔同学在国民党内混的都开。

1928年郑介民任蒋介石的侍从副官,专门负责情报和特务工作,可以说深得蒋介石的信任,在蒋介石与桂系的斗争中,正是郑介民策反了桂系的将领才导致了桂系的失败。

抗日锄奸,为国除害

可以说,早期郑介民也为蒋介石做了不少事,但是后来成立军统的时候,蒋介石却安排了比郑介民资历更小的戴笠,这就尴尬了,刚开始郑介民有点不服,但是看了看戴笠的战绩和老蒋的任命,也就忍了,干就完了。

1933年华北局势紧张,郑介民被选为华北区区长,进行抗日锄奸工作,在华北工作期间,郑介民化装成南洋华侨资本家,然后侦查有叛国倾向的原北洋军阀陆军上将张敬尧的活动,后在六国饭店对张敬尧进行刺杀,当场枪毙。

除此之外,在对付地方军阀问题上,郑介民在处理“福建事变”和“两广事变”等叛乱中也起到了特殊的作用。

被毛人凤挫败

抗战胜利后,戴笠坐飞机意外逝世,戴笠死前和蒋介石在军统去留问题上发生激烈斗争,戴笠死了,一切问题都解决了,军统改组保密局了。

剩下戴笠以下的第二梯队,郑介民合计,这回还不临到我,结果郑介民刚坐上局长的位置就被毛人凤一个反手就干掉了,原来毛人凤先推举郑介民当局长,然后把他的那些黑资料都准备好了,在军统,谁还没有点黑历史。

最终,比郑介民还能忍的毛人凤最终如愿以偿,当然这都是在败退台湾之前的事情了,后来到台湾之后,保密局改组国家安全局,郑介民成为首任局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