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的哪些跡象在提醒你鹽吃多了?

毛小暖

食鹽是每個人在飲食中都離不開的,食鹽為膳食中不能缺少一種調味劑,人體不能缺少的一種物質成分,主要成分為食鹽氯化鈉。

食鹽對人的飲食及身體雖然十分重要,但過量食用食鹽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食鹽是否食用過多可以通過身體的一些跡象表現出來。

1.大腦認識能力降低,具研究表明,食鹽食用過多的人,和食鹽攝取量少的人相比,大腦認知的能力會衰退的更快。

2.食鹽過多食用會出現口乾、口渴的情況,如:一些鹹菜、香腸中具有大量的納元素,吃的過多影響體液平衡,就會覺得口渴;

3.身體局部出現水腫現象,可能和食用鹽太多有關;

4.食用鹽太多,也會出現胃部的不適,產生胃部問題;

5.人體對納攝取量一天不可超過1500毫克,攝取過多的納會造成體內液體過多,出現高血壓,攝入過多的鈉會造成體內存留過多液體,造成心臟負荷過大,所以高血壓病人一定要控制不可食用太鹹;

6.食鹽量太過,會造成尿蛋白增高,長時間偏高,會成為腎病一大風險因素,多鹽會加大腎結石發病的風險。

食鹽的攝取過量會影響我們身體的健康,在平時的飲食中我們要注意合理的食用食鹽,飲食要清淡,口味不可過重,健康飲食才能對身體有益。


共享醫生網


有話說“走遍天下離不開錢,天下美味離不開鹽”,又有人說“言多必失”,食鹽真是一個讓人又愛又恨的“寶寶”。

食鹽(氯化鈉)中的鈉元素是我們身體必需的一種無機元素,有維持身體電解質的平衡等作用。可是如果攝入太多,也會給身體帶來不必要的麻煩,甚至危害健康。怎樣知道自己吃鹽過多了呢?

我想這要分近期和長期,畢竟多和少是根據個體不同標準也不同的。

近期的表現:比如上一餐吃的過鹹了,最明顯的跡象就是口渴,喉嚨發乾總想喝水。其實這是身體自我保護機制的一種反應。攝入過多的鹽,體內鈉離子過多導致滲透壓增強,身體為了保護機體正常運轉,令大腦作出口渴喝水的指令,以此來降低體內滲透壓。隨著大量的喝水也會增加排洩,來加速鈉離子的排洩,維持體內滲透壓。

長期吃太鹹會怎樣?

1. 如果血壓高了,有可能是吃鹽太多了。長期吃鹹,過多的鈉離子就會進入到血液裡,使血管內滲透壓增高,過高的滲透壓引起更多的水分進入血管從而引起高血壓。

2. 如果骨密度降低,甚至骨質疏鬆,有可能是吃鹽太多了。長期吃太鹹,會感覺口渴多飲水來促進排鈉。鈉離子通過尿液排洩的時候也會帶走一些鈣。腎臟每排出2300毫克的鈉離子(相當於6克鹽), 同時就會排出40-60毫克的鈣,比如一個人每天多2.5克鹽(相當於1000毫克鈉),又不多攝入鈣,每年差不多就會多損失1%的骨鈣,影響骨骼。十年就會至少多損失10%骨鈣。所以有“少吃鹽就是補鈣”的說法。雖然有點誇張,但可以說明長期吃鹹的確傷害骨骼。

3. 慢性胃病,胃潰瘍,考慮是不是鹽吃太多了?吃鹽太多會刺激胃黏膜,損傷胃壁細胞,長期吃太鹹容易誘發慢性胃病,胃潰瘍甚至胃癌。

另外吃鹽太多還會增加腎臟負擔,因為鈉離子的排洩途徑主要是通過腎臟。等等

現在看來,吃鹽多了真是壞處多多,那我們到底該吃多少呢?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建議成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要超過6克。不知道6克怎麼衡量?可以去選購一個限鹽勺,幫助你量化每天鹽的攝入量。如果沒有限鹽勺,可以把家裡的啤酒瓶蓋,揭掉裡面的膠墊,平平的一啤酒瓶蓋剛剛好是6克鹽。不信你可以自己試一下哦~ 清淡飲食,讓你的家人更健康。

小貼士:除了烹調用鹽,還要注意隱形鹽哦,比如醬油,蠔油,豆腐乳等都是含鹽大戶,如果菜中放了含鹽多的調味料,相應的減少放在菜裡的食鹽。更多控鹽小妙招也可以告訴身邊的人,讓更多的人健康吃鹽,健康生活!


王秋霞營養師

鹽吃多了的最明顯表現就是口渴,口渴你就會多喝水,水喝的太多對身體也沒有好處,水多了就會排尿,尿多了就會帶走身體裡的一部分鈣質。所以這些都是關聯的,平時還是要少吃鹽。

再一個長期的吃鹽過多會導致高血壓,食鹽是人們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成人體內所含鈉離子的總量約為60g,其中80%存在於細胞外液,即在血漿和細胞間液中。氯離子也主要存在於細胞外液。但是鹽攝入過多對健康不利!

鹽高害處多 1、升高血壓:許多研究已經證實,高鹽飲食有升高血壓的作用。2、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吃鹽多不僅可以升高血壓,同時還能使血漿膽固醇升高,有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3、致胃癌:高濃度食鹽可破壞胃黏膜,誘發胃癌。4、易患感冒:多吃鹽的人易患感冒。因為高濃度食鹽能抑制呼吸道細胞的活性,抑制其抗病能力;同時還可減少唾液,使口腔內溶菌酶減少,增加病毒和病菌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機會。5、加快骨鈣丟失:多吃鹽易患骨質疏鬆症。動物實驗表明,給小兔餵食高鹽飼料12個月後,其骨密度降低50%。

限鹽促健康 中國營養學會建議,成年人每日食鹽攝入量應低於10克,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更低,每人每日3至5克。具體可採用如下限鹽方法:1、早餐喝牛奶或豆漿等,同時吃些麵包或饅頭一類麵食,完全不加鹽。2、午餐或晚餐吃些甘薯,既可減少食鹽攝入量,又能增加鉀的攝入量。3、食物加工烹調時,儘量少加食鹽,為了提味,可少加些糖、醋或辣味。4、不吃或少吃鹹菜和含鹽量多的食品,如醃肉製品等。5、適當多吃豆類、蔬菜和水果等含鉀多的食物。豆類、幹豆類含鉀量最多;穀類中的蕎麥和小米的鉀含量較高;蔬菜中可選芋頭、竹筍、土豆、荸薺、油菜、芹菜、小白菜、蕃茄等,水果中可選大棗、山楂、香蕉、蘋果等,此外,瘦肉、魚類、奶類含鉀量也較多。

高血壓患者每天吃鹽應少於6克 ,普通啤酒蓋去掉膠墊後,一平蓋食鹽約為6克。


凌子看世界

春雨醫生來回答這個問題~

有的人吃飯清淡有的人吃飯偏鹹,那在日常生活中哪些表現會提示我們攝入的鹹鹽多了呢?

首先,被大多數人偏愛的薯條、香腸、醃鹹菜等食物中其實含有大量的鈉,吃太多就會擾亂體液平衡,使得體液的滲透壓顯著升高,通過體內的滲透壓感受器反饋調節,會讓人感覺更加口渴,進而通過飲水來降低體液的滲透壓。所以如果比平時更易感到口渴,建議多喝清水(白水),以恢復細胞中的體液平衡。

除此之外,身體出現局部水腫可能是心臟病、腎病等潛在疾病的徵兆,也可能是吃鹽太多所導致,在體內,鹽在哪裡,體液就跟隨到哪裡,所以吃鹹太多也會導致高滲液體積聚組織間隙,造成局部水腫;

對於患有腎病的患者,吃鹽太多會導致尿蛋白升高,而持續尿蛋白偏高是腎病的一大主要風險因素。

另外,高鹽飲食會增加腎結石的發病風險,腎結石患者應及時就醫,並遵醫囑改用低鹽飲食;吃鹽過多也會導致胃部不適,進而出現胃潰瘍的可能。

春雨君建議,大家每天食鹽攝入量儘量不要超過6克,還要記得,除了食鹽,我們常用的調味品,雞精、醬油等都含有鈉,所以當添加了其他調味品的時候,一定要減少食鹽的量~另外,最好不要等到出現以上症狀再減少食鹽攝入量,儘早保持清淡飲食更有助於健康哦。


春雨醫生

民以食為天,食物若想變得美味同時也需要用到一些調味,最常用的調味品便莫屬於是鹽了。我們每天都需要攝取一定含量的鹽分,這樣才能維持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轉。但不少朋友都喜歡吃得很重口味,因而在無形中就攝取了過多的鹽分。我們的身體攝取鹽分過多可就不健康了,那麼當我們的身體出現哪些跡象就表明吃鹽過多了呢?


第一、經常口渴:

食鹽過多容易擾亂體液平衡,讓人感覺更加口渴。如果你吃完飯後經常感覺到口乾,需要喝水,那就證明你吃鹽過多了。


第二、血壓升高:

額外攝入的鈉會導致體內保留過多液體,進而引起血壓升高,增大心臟負荷。如果血壓偏高,也要注意是否是吃鹽過多了。正常人每天鈉攝入量應控制在1500毫克以下,換算成食用鹽,就是6克以內,高血壓患者更要嚴格控制鹽的攝入量。


第三、出現腎結石:

高鹽飲食會增加腎結石的發病風險,如果發現腎結石,除了飲水過少,還要考慮吃鹽過多。

腎結石患者應改用低鹽飲食。


第四、長雀斑:

食鹽過多,除可讓人面色黑黃外,還會讓長出雀斑。若同時攝入動物性脂肪和蛋白質過多,則會影響肝臟正常代謝,讓臉上的雀斑更顯眼。

從上述可以看出,食鹽過多的危害是很大的,要適量的食用。



醫聯媒體

我們平時的飲食生活是絕對離不開食鹽的,它不僅僅是我們膳食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也是人體中不可缺少的物質成分。食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是一種中性的無機鹽,其味鹹,性寒,入胃、腎、大小腸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潤燥、殺蟲消炎等功能。

雖然食鹽對身體健康是有益的,但是也不能過量食用,否則會危及身體健康。當出現以下症狀時,就說明我們體內攝入食鹽量過多,需要注意了,如:


一、反應變慢。據加拿大一項涉及1200名長期久坐成年人的研究發現,與低鹽飲食參試者相比,吃鹽過多的人,大腦認知能力衰退速度會更快。


二、經常口渴。薯條、香腸、鹹菜等食物中含有大量的鈉,過多食用容易擾亂體液平衡,讓人感覺更加口渴。如果吃了太鹹的食物,建議多喝水,以恢復細胞中的體液平衡。


三、局部水腫。身體局部水腫雖然有可能是心臟病、腎病等潛在疾病的徵兆,但也有可能是吃鹽太多,導致身體組織中液體過剩所致。


四、胃潰瘍。鹽吃多容易刺激胃部黏膜,損傷胃壁細胞,誘發胃病。因此,當出現胃部不適時,可先考慮是否由於日常飲食過鹹而導致的。


五、血壓升高。正常人每天鈉攝入量應控制在1500毫克以下,額外攝入的鈉會導致體內保留過多液體,進而引起血壓升高,增大心臟負荷。當然,高血壓患者更要嚴格控制鹽的攝入量,否則容易影響身體健康。

六、腎結石。吃鹽太多會導致尿蛋白升高,而持續尿蛋白偏高是腎病的一大主要風險因素。另外,高鹽飲食會增加腎結石的發病風險,腎結石患者應及時就醫,並遵醫囑改用低鹽飲食。


簡而言之,一旦出現以上這些症狀時,就要注意控制好食鹽的攝入量,以免因此影響到身體健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該保持清淡飲食,維持膳食平衡,才能對健康負責。



家庭醫生在線

\n

{!-- PGC_VIDEO:{"hash_id": 5403983565894825027, "video_md5": "4afece6bf135b443f8e7d519fcc9e454\

純淨星空

鹽在苦、辣、酸、甜、鹹五味中居於極為重要的地位,所謂無鹽不美味。

尤其是北方人,口味以偏鹹為主,更是離不開鹽。

在下就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口味也偏好於鹹,而且經常要多些放鹽,所謂的重口味,那些不鹹不淡的菜品吃起來味同嚼蠟,感覺很不爽,也沒興致,就是寡鹽少醋的關係。

由於地域特色,我們這裡幾乎所有人都偏愛於鹹,尤其是面對一堆甜品而沒有鹹味兒的時候,更是一種折磨,感覺沒著兒沒落兒的,就是胃裡不得勁兒,非要吃點兒鹹的東西壓壓驚不可。

美味不可多用。老話兒說得千真萬確。

也是由於常年偏鹹的關係,在下的身體出現了由於攝食過量引起的不良反應。

一開始只是感覺口渴難耐,需要不停的勤喝水,總喝水,經常被灌得肚子滾瓜溜圓,依舊感覺口渴,就一直沒頭沒腦的喝水解渴。

接下來就是出現了血壓升高的不適症狀,小小年紀就已經達到了150-160,舒張壓也升至100以上,感覺頭暈迷糊,成天昏昏沉沉的不清醒。

繼之是腎臟的不適失調、血管硬化等一應症狀,而且膽固醇迅疾飈高,多出最高值幾百個點,簡直就是成了幾近不流動的粥體了。

好在發現得還算及時,及時糾正、調整飲食結構,儘量吃些淡雅素淨的吃食,才逐漸恢復過來一些,但血壓對血管的損傷已成為永久性的傷害,不可能回覆彈性自如的階段了,殊為可惜。

人到了一定年紀,就會感覺口味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不再是那麼急赤白臉的使勁兒用鹽了,而是清爽一些會感覺更得味,更可口。


龍吟148119260

鹽被稱為“百味之王”,缺了鹽,吃什麼還有味道呀!而同樣,碘鹽是預防甲狀腺疾病的最好東西,人吃了含碘的東西,就很少會得這種病。但是,物極必反,當一個人吃多了含碘多的東西都被接收到身體,甲狀腺疾病同樣也會發生,我同事的老婆就是這樣吃碘鹽吃多了,所以才發生這樣的怪病。

我不是醫生,也不知道女人得了甲狀腺疾病會不會性慾都增強,但我的同事老婆卻是這樣的。

中國的“全民補碘”二十多年了吧,估計每個人身體裡的碘也補充的差不多了,請問全民補碘到底能補到什麼時候?

補碘鹽本來就比不加碘的鹽貴,是不是利益的驅使,就像某個熱水器的廣告那樣,補半個世紀嗎?為什麼就不能開放不加碘的鹽,讓老百姓自由選擇呢!?


露寒46047336

當你吃鹽過多時,會發生令人驚訝的五個短期症狀。美國某雜誌網站近日對此進行了總結。

5個跡象提醒你鹽吃多了

手指變粗

如果你的體重沒有任何增長,但突然間感覺戴的戒指小了兩號,這很有可能是水瀦留造成的;如果你近期吃了過多的鹽,就會發生這種情況。


美國加州聖塔莫妮卡普羅維斯登聖約翰健康中心的主任米拉漢·莫薩基認為:身體是一臺複雜的機器,它必須保持體液和電解質的平衡。攝入了過多的鈉,大腦就會引發一種激素的釋放,告訴身體需要保留儘可能多的水,以防止生理功能紊亂。

嘴幹

如果你感覺就像吃了一團棉花球,這可能吃鹽過多的過錯。在食用了含有大量鈉的食物之後,身體會感覺鹽和水的含量失衡了。為了恢復平衡,你需要多喝水。因此,大腦會發出口渴的信號,促使你狂飲。

頭痛

一項研究成果表明:與每天攝入1500毫克鈉的人相比,每天食用3500毫克鈉的成年人頭痛的可能性高出了近1/3。

總想排尿

喝了太多的水並不是讓你尿意頻繁的唯一原因。令人驚訝的是,吃了太多的鹽也會產生相同的效果。當有過多的鹽進入身體時,腎臟就會加班加點的工作,以清除多餘的鹽,這就造成了小便量增多。

反應變慢



吃過多的鹽會讓人脫水,而脫水會讓人清晰思考的能力驟然下降。

一項研究成果顯示:與體內有充足水分時相比,輕度脫水會造成女性在測量注意力、記憶力、推理能力和反應時間的認知功能測試中的表現變差。此外,脫水還會讓人的情緒一落千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