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全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五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主动适应新形势新变化,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检察工作,坚持惩治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严把事实关、证据关、程序关和适用法律关,坚守法律底线,严防冤假错案,提升规范司法的能力和水平。对此,代表委员给出高度评价

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全面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3月16日下午,上海代表团代表们热议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摄影/张哲)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马海军律师事务所主任马海军

刑罚交付执行关系到刑事诉讼目的的最终实现,关系到法律的严肃性和司法的公信力。罪犯被判处实刑,却因为各种原因不及时执行,逍遥法外,这严重损害了法律严肃性和司法公信力。检察机关积极开展监督纠正判处实刑罪犯未执行刑罚的专项清理活动,是依法履行法律赋予的对刑事执行进行检察监督职能的体现。从谋篇布局到精准发力,检察机关在监督纠正判处实刑罪犯未执行刑罚的突出问题方面付出了很大努力,专项清理也取得了明确的成效,这种做法值得肯定。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营口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车轲轶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持续和希望,一旦出现被侵害的事情,对家庭来讲无疑是一场灾难。在一些性侵、虐待案件中,未成年人遭受侵害后,其身心会受到极大的伤害,对一些贫困家庭来说更是雪上加霜。近几年来,检察机关建立专门机构办理未成年人案件;坚持对涉罪未成年人及未成年被害人适用特殊办案程序;联合民政、共青团组织、妇联等部门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法律援助等,这些做法十分有利于对未成年被害人权益保障,帮助其家庭渡过难关。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日前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未成年人国家司法救助工作的意见》,八类因本人或其抚养人遭受不法侵害等陷入困境的未成年人将获得国家司法救助。这个《意见》出台太及时、太有必要了。近几年,检察机关在挽救涉罪未成年人的同时,对未成年被害人的保护救助更加专业、到位。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绣研究所新蕾刺绣部主任成新湘

虚假诉讼当事人为谋取非法利益,以虚构事实、伪造证据等手段串通起来,侵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导致了司法资源的浪费,扰乱了审判秩序,损害了司法权威和司法公信力,同时容易导致社会矛盾激化。检察机关针对民间借贷、企业破产、房屋买卖、驰名商标认定等领域,开展虚假诉讼专项监督,重点监督“规模性造假”和中介服务机构“居间造假”。不仅打击面广,而且打击成效显著,值得称赞。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政协副秘书长刘文贤

检察机关建立并实行检察官以案释法制度,是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规范检察机关司法办案,充分保障当事人和诉讼参与人合法权利,促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方式。近年来,检察机关全面开展检察法律文书释法说理、检察官以案释法,加强典型案件发布和法治宣传,这项工作看似平常,但意义重大。检察官通过办案过程中的精准普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通过开展以案释法,有助于诉讼参与人及时、全面、准确理解司法办案行为和所作有关决定的法律依据,解开当事人的“心结”,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以案释法的方式上,近年来,检察机关也越来越注重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展开。特别是,检察机关结合办理社会热点案件,加强释法普法,进一步促进公众树立信法、守法观念,也体现了检察机关保障民生民利的决心和成效。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

近年来,最高检坚定维护核心,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旗帜鲜明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积极履职尽责,主动担当作为。服务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实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司法需求,着力破解执行难,依法纠正冤假错案,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深化司法改革,提升质量效率。智慧检务稳步推进,大数据应用持续推进,司法公信力显著提升。坚持从严从实,建强干部队伍。依法严肃查处各类职务犯罪,对司法领域腐败零容忍,打造新时代司法干部队伍。

全国人大代表、华星北方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响

司法公正要以社会公众看得见、摸得着、信得过、感受得到的方式彰显出来。检察机关加强法律监督工作,关系着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和社会和谐稳定,特别是对冤错案件的监督纠正,有利于树立司法权威,让公众树立对司法机关公正司法的信心。虽然被检察机关纠正的案件数量并不多,但在人民群众眼里意义十分重大。检察机关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纠,体现出自身对法律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全国人大代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环境监测站副总工、技术管理室主任杨晓雪

近年来,检察机关不仅与环保等相关部门之间密切配合协作,并且通过公益诉讼等监督手段担负起生态环境资源司法保护这一重任,有效保护了生态环境环境,取得的成绩非常了不起。在办理涉及生态环境犯罪案件中,检察机关非常严谨。比如,在办理与洱海保护有关的案件时,一直主动与我们取得联系,要求补充新的证据,核实数据,不停询问专业知识,除了在资质方面要求严格,对证据链也是反复筛查,不断要求补充新材料,严格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充分发挥公益诉讼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乐安镇青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肖又香

近年来,检察机关在司法体制改革过程中,将检察工作与现代科技应用深度结合,为减少人民群众信访奔波劳累之苦,建成了四级检察院全联通全覆盖的全国网上信访信息系统、远程视频接访系统。网上信访信息系统、远程视频接访系统的建立极大地便利了人民群众,能让有意反映问题的群众在第一时间反映情况并得到反馈。对人民群众而言,节约了时间和经费,问题的解决也更加及时、高效。这充分说明检察机关的工作不仅务实而且创新,充分做到了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从最高检工作报告也能看出,这几年,检察机关的工作也始终在务实中求创新,在创新中求改革。

全国人大代表、莱钢集团济南莱钢钢结构有限公司生产管理部副部长张学政

冤错案件是个别现象,人民群众都希望冤错案件越少越好,最好没有。检察官对待每一起案件和我对待机器、医生对待病人是一样的,精益求精,体现了工匠精神。检察机关严守在最后一道防线,勇于纠错,也敢于发现自身问题,发挥法律监督职能,坚决防止和纠正冤错案件,牢牢守护着社会公平正义。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临沂第一实验小学岔河校区校长张淑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张璐

规范司法永远在路上,检察机关用实际行动回应了人民群众对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高度关注和深切期盼。检察机关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的效果显著,人民群众看得见。以公开促规范,增强了案件审查办理透明度,保证检察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检察机关找准找实了工作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对产生司法不规范问题的原因进行了深刻剖析,不仅查找思想观念、司法理念方面的主观原因,也查找司法行为、制度规范等方面的客观原因,从而能够从根源上纠正这些问题。检察机关力求把每一起案件都办成铁案,不断提高规范司法的能力水平,确保检察权始终在法治轨道内规范运行,从而真正树立检察机关的司法公信力,维护社会主义法治权威。检察机关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工作,持续改进办案方式方法,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广州市中级法院审判委员会委员陈海仪

在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之下检察机关作为国家公诉权的行使者能够积极调整工作理念和思路不断适应新的要求和挑战令人钦佩。法院、检察院和公安机关之间的良性制约关系有利于对证据的把握、收集以及在办案过程中发挥积极有效的层层把关作用。其实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就是要提高案件的质量,避免出现让人民群众感觉到判决不公平的案件,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我们看到了检察机关自觉接受人民法院、公安机关制约的积极态度以及强化自身办案能力的积极作为。

全国政协委员、广东省委原常委省纪委原书记黄先耀

“久押不决”使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长期处于既“诉不出”“判不下”但又“放不了”悬而未决的状态。这不仅直接侵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还意味着不能依法及时有效惩处犯罪分子、还刑事被害人以公平正义,同时也造成司法资源浪费,必须依法坚决纠正、有效防止。检察机关坚持不懈清理久押不决案件的做法,充分体现了司法文明,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公平正义,体现了检察机关依法办案、保障人权、维护司法公正的工作理念,彰显了应有的责任担当。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谌贻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检察机关以维护核心的政治担当,坚决贯彻党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忠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以有腐必反的责任担当,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打虎”“拍蝇”“猎狐”,强化了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以维护公正的使命担当,切实加强人权司法保障,纠正了一批重大冤错案件;以人民至上的为民担当,积极回应生态环保、执行难等社会关切,用司法力量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锐意创新的改革担当,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司法质量、效率和公信力明显提升。

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饶河东北黑蜂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傅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