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流人士到底有多风流?

生猛历史

说到魏晋风流人士,我脑中首先涌入一串名字,如阮籍、嵇康、山涛、刘伶等。

记得余秋雨在《遥远的绝响——谈魏晋风流人物》中对魏晋这样阐述——

魏晋,是一个无序和黑暗的“后英雄时期”。一代英豪灰飞烟灭,明争暗斗政治倾轧,变成主题。政治斗争的残酷性,让一批学识渊博潇洒绝伦的文人名士厌烦尘嚣,开始寻求精神上的解脱,执意在生命形态和生活方式上开辟一番新气象。

对于风流的定义,冯友兰老先生在《南渡集》中曾说过,魏晋的“真名士自风流”中的风流,要具有四要素,即:玄心、洞见、妙赏、深情。

具体的解释为:

所谓玄心,可以说是超越感;

所谓洞见,就是不借推理,专凭直觉,而得来的对真理的知识;

所谓妙赏,就是对于美的深切的感觉;

所谓深情,真正风流的人,有情而无我,对于万物都有一种深厚的同情。

魏晋时的人物的精神气质,完全不同往日,他们那种不同流俗的作风,和独特的言谈举止,体现了他们独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他们形成的社会形象和时代精神,特别注重精神上的纯净。

魏晋名士普遍活得超脱,对功名富贵漠视,而且内心旷达,豪迈不羁,他们追求的是具有魅力和影响力的人格美,其特点是:颖悟、旷达、真率。

那个时期涌现出的风流名士数不胜数,具有代表意义的风流人物,就有竹林七贤等人。七贤包括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他们是隐士的代表,远离官场,淡薄名利的生活是他们乐意接受的。

这七人当中,最受世人瞩目的就是嵇康,他不仅爽朗清高,心性放达,而且通晓文学和音律,晋书曾说他有奇才,远迈不群。身长七尺八寸,美词气,有风仪,而土木形骸,不自藻饰,人以为龙章凤姿,天质自然!

天呢,这绝对是内外兼修,集外貌和才华于一体的传奇存在!

可惜的是,嵇康太过优秀和锋芒毕露,引起各方注意,非要拉他做官。他一直拒绝和司马氏为伍,坚持远离政治。他的朋友山涛曾劝他做官,他立即写下“与山巨源绝交书”加以拒绝。

司马昭曾想拉拢嵇康,他采取不合作态度,又因“非汤武而薄周孔”而颇招忌恨。后遭钟会诬陷,终为司马昭所杀。

《晋书·嵇康传》记载:嵇康将刑东市,太学生三千人请以为师,弗许。康顾视日影,索琴弹之,曰:“昔袁孝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广陵散》于今绝矣!”

嵇康离世时年仅四十,海内之士,莫不痛之。那一曲著名的《广陵散》,从此断绝!

宋代诗人有诗赞美他,“一曲广陵散,绝世不可写。”

广陵散的失传,算是对生命、自由和尊严的纪念。


兰阇读书

只想说一件事:

作为竹林七贤的七个人并不是门当户对,可以说身份之间大相径庭,这七个人成为朋友,本就是应为人称道的一桩风流韵事。

而作为曹操曾孙女婿的嵇康,一心心相曹氏,后来司马氏夺权,作为七贤之一的好友山涛请他出关辅佐司马大将军,而他不光作七不堪二不可拒绝出仕,并写《与山巨源绝交书》与山涛恩断义绝。

公元263年,忍无可忍的司马昭终于下令处死嵇康,行刑时哪怕三千太学生请愿,嵇康依旧慷慨赴死,而在之前,出人意料的是,知道自己活不久的嵇康并没有把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一直跟随自己的朋友阮籍,而是交给了已经提交绝交书的山涛山巨源!他临死前对儿子说:只要有巨源在,你就不会孤独无靠。并让山涛把自己儿子培养成一个忠于晋室但不必忠于曹氏的忠臣,而最后,嵇绍也确实是为了保护惠帝,从容赴死。

第一次在中国通史中看到这一节,我有点想哭,什么是名士风流,并不是一味死守愚忠,他们应该有他们的抉择,他们的底线。我们之间恩怨以了,但我不会让别人也学我,历史的潮流不可更改,我并不会一味的怨天尤人,我心向旧室,这是我的原则,我也同样不会让我的一己私欲而迁怒于整个国家!这是真正的风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