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期間,五芳齋推出了一部畫風清奇的廣告片,刷爆了社交網絡。該廣告片一改中華傳統老字號品牌那種古板的嚴肅感,讓五芳齋變得更加有趣、年輕。
前有百雀羚,後有五芳齋,老字號們都在爭先恐後地想要“返老還童”。可年輕化這條路真的這麼好走嗎?
◆◆◆◆◆
老字號的現狀並不樂觀
如今的80、90後對老字號品牌的認知度遠低於60後和70後群體,而且各品牌的知名度也差距懸殊。在老字號品牌知名度排行榜上,排首位的老鳳祥與末尾的鐘牌414相差65%。
發展良好的品牌僅佔20%-30%,多數老字號經營情況欠佳,甚至已處於“殭屍”狀態。個別老字號如今還淪落成一個“空牌”,已經沒有產品在上市了。
老字號企業主要受困於缺錢、缺方法、缺知名度三大問題。體制和觀念滯後,阻礙老字號的改革創新;產品和技術陳舊,制約著老字號的價值提升;資金短缺,抑制了老字號的發展活力;品牌傳播意識淡薄,無法發揮老字號品牌優勢。
再加上現在年輕人的目光都被外來品牌吸引了,這對本來發展就很緩慢的老字號品牌來說,更是雪上加霜。
◆◆◆◆◆
努力年輕化的老字號
當然,老字號品牌們也在努力趕上市場的變化。而年輕化,就是與時俱進最好的辦法。
以五芳齋為例,目前他們已在上海開了150多家門店。大部分選址在白領聚集地,同時上線的外賣渠道輔助品牌完成白領頻次最高的用餐場景。
小小的店鋪裡,除了用餐區,還專門設有零售。門店的入口處擺著粽子禮盒,無論是堂食還是打包送禮都可以。
今年1月,五芳齋還聯手本地生活服務平臺口碑,推出了首家無人智慧餐廳。這是一家依靠口碑無人餐飲技術,用數字驅動經營的新零售餐廳。
五芳齋還與漫威推出“復聯粽”,進行跨界營銷,並聯合谷大白話的KOL效應為此宣傳造勢。
如果說五芳齋是以產品的多樣性和創新性達成品牌年輕化的,那麼,御用剪刀張小泉則是通過渠道的精準定位,讓品牌重新煥發活力的。
張小泉創建於1628年,是一個名副其實的老字號。為了和年輕消費群互動,公司在線上出爐了一系列帶著墨鏡的祖師爺卡通形象。
同時擴張品類,上架了筷子、菜板、美甲等產品,並且在天貓旗艦店推出一年兩次的定製活動,可以在刀剪上刻字和頭像。
再說說伴隨了不知多少人童年回憶的維維豆奶,他們於去年推出了植物蛋白飲料。產品一推出,維維便開始嘗試線上線下整合營銷、跨界互動等新玩法。並以“逗”為主題推出IP形象,打造全新包裝,顛覆維維帶給大家的傳統印象。
◆◆◆◆◆
年輕化能拯救老字號嗎
如今,老字號都拼了命地想要順應年輕人的審美,努力表現出吸引年輕人的樣子。可這條路並不一定永遠行得通,要是走得不好,還有可能會“翻船”。
“年輕化”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都被擴大了,品牌做的很多新的改變與傳播都被納入到了“年輕化”嘗試的範疇中。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年輕化”這件事本身就變成了一個標籤,只要品牌稍微做個什麼營銷手段,就可以被冠上“年輕化”的帽子從而進行宣傳。
這些被當作“年輕化”的舉措其實並沒有逃出大部分品牌都在用的營銷套路,缺乏了一點點新意。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某些老字號品牌走了年輕路線之後,瞬間將品牌起死回生,而有的品牌卻依然像一條鹹魚不得翻身。
但與時俱進不是一件壞事,大部分老字號品牌依然在年輕化這條路上前行著,雖然這條路並不好走,但是我們也應該抱有支持的態度。
就目前看來,老字號品牌的創新發展、開放發展,還需要得到更全面、更細緻的指導幫助。中華傳統老字號的身份是他們獨有的品牌資產,如何用年輕有趣的語言來表達品牌文化、好好利用這些傳統資產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事。
閱讀更多 品牌話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