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你是怎麼判斷水塘里有沒有魚的?5個技巧了解一下

現在經常跟一些釣友交流,好多釣友都反映一個問題,就是並不是技巧或者裝備不行,釣不到魚,往往是沒有魚可釣,著實是尷尬。所以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下,野外怎麼找水塘釣魚以及如何判斷水塘裡是否有魚,避免把窩打好了,杆子裝備啥的也都駕上了,才發現水塘裡其實沒有魚,這樣的尷尬境地。

野釣你是怎麼判斷水塘裡有沒有魚的?5個技巧了解一下

一般我們判斷水塘裡有沒有魚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分析:

1.看水色

野河,首先需要區別的是肥水瘦水。這可以通過河水的顏色來判斷。一般較肥的水會呈現墨綠色、灰黑色,水中能看到有大量的微生物遊動,另外透明度也很低。一瘦水則可清澈見底,但看不到水中有魚跳躍,或小魚、小蝦頻繁的活動。魚兒對於肥水瘦水的喜好完全不同,比較典型的如鯰魚,就喜歡在肥水當中。“水至清則無魚”,如果水塘能後一眼看到底,基本可以判斷沒有魚,即使有也是非常小的野魚。

2.看魚星

魚類在呼吸或者尋找食物的時候,很可能會產生魚星。如果水裡出現了大大小小的魚星,就說明水域裡有魚兒的存在。經驗豐富的老釣者,還可以根據魚星初步判斷水中的魚種和體型。鯽魚魚星“氣泡細小、密集,一次連續多泡,同時上冒,小鯽魚氣泡形若小米;大鯽魚氣泡如同綠豆粒,悠悠上泛,隨即很快消失。鯉魚魚星:鯉魚喜歡撅泥尋食,拱動水底汙泥產生大小均勻密集的小泡,一連七八個、十多個同時上冒,此起彼伏,呈球形開鍋狀,常伴有濁水上升。草魚魚星:氣泡大小不等(但比鯽、鯉魚的稍大),先冒出幾個較大的氣泡,爾後是幾個較小的氣泡,最多時五、六個銀白色同等大小的玻璃球兒一般徐徐上泛,隨後消失。青魚魚星:氣泡大小跟草魚差不多,只是數量比草色稍多些。鯿魚魚星:個頭如同黃豆粒,數最較少,多為單個;或是兩三個陸續上冒,距離較長,很快便消失。鰱鱅魚星:氣泡細小而密集,形態較混亂,往往呈片狀覆蓋水面,範圍較大。鯰魚魚星:氣泡呈現密密麻麻的長條塊狀,徐徐上泛。黑魚魚星:小而密集的連串氣泡,上升速度快,消失也快。甲兔龜星:氣泡呈圓形,密集、雙行,不斷移位,呈明顯的爬行路線,徐徐上泛,很快消失。鱔魚魚星:是其呼吸時產生的氣泡,如豌豆粒大小,三四個不等,泛出水面。泥鰍魚星:氣泡細而密,串狀、泡沫樣。河蟹魚星:氣泡細小串狀,大小相同,緩慢移動,透明度較高。

野釣你是怎麼判斷水塘裡有沒有魚的?5個技巧了解一下

3.看水鳥

這也是我當前水域魚情的參考之一。可以觀察垂釣水域的上空,是否有各種水鳥在水面上方盤旋。如果有,那太好了,說明水裡面肯定有魚。而往往在水面的魚對水質的要求都比較高,因此判斷水質還可以。水底定有魚。

4、聞氣味

味”自然不是嘗水的味道,就是聞一聞有沒有水腥味。水塘裡通常有淡淡的水腥味和魚腥味,這代表水裡營養較為充足,滋生有各類浮游生物和藻類,這對魚而言是天然的食物,所以,這種水裡通常都會有魚。

野釣你是怎麼判斷水塘裡有沒有魚的?5個技巧了解一下

5、看水草

在野外環境下,水草對魚的影響太大了,“十個有草八個有魚,草多則魚大”。在有水草的河塘裡,觀察岸邊生長的水草有沒有殘缺不齊的葉片,有沒有被魚兒吞食過的痕跡。再就是看水草處的動態。如果水面有殘莖碎屑或葦葉剩下了半截兒,說明水中魚多而且個體較大。還可以聽聲音,聽水草處有沒有魚咬食發出的“唼唼”聲或者大魚追捕小魚的“撲騰”聲。此外,如果水面上有魚兒拉下的綠色糞便漂浮,也可斷定水中有魚。

在我小的時候,曾以為金錢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東西。現在我長大了,才知道的確如此。今天的文章就到這裡了,大家再次動動手指,點點關注。青山不改綠水長流,下次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