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廣南:曙光鄉黨建+扶貧「雙推進」

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雲南省廣南縣曙光鄉著力打造“黨建引領”紅色品牌,探索建立黨組織+黨員+產業的“1+1+N”模式,實行網格化和網絡化管理,層層傳導壓力和責任,進一步建立健全各類項目扶貧工作機制,不斷提高扶貧精準度。

圍繞“兩不愁、三保障”和貧困村脫貧10項指標,按照“規劃一村、實施一村、預備一村”的工作思路,曙光鄉積極推進產業、住房、勞動力轉移、教育扶持、兜底保障等各項工程,不斷增強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發展動力和後勁,實現黨建+扶貧“同頻共振”、黨建與經濟社會發展“互動雙贏”,曙光鄉,正奔向曙光。

量身定製 施策精準

為全面掌握貧困村“出列”、貧困戶脫貧各項指標,曙光鄉依託黨建“雙網互動”工作模式,將每個村民小組劃分為一個網格,將5至20戶群眾編織為一個網眼,將黨員和工作隊員設置為網眼調查員、服務員、管理員、聯絡員和村務代辦員,通過網格化管理摸排,確保檔卡戶基本情況詳實。

在此基礎上,設計出《曙光鄉貧困村退出10項指標鄉級“路線圖”》、《曙光鄉建檔立卡貧困戶“施工圖”》以及貧困戶產業、勞動力轉移、住房保障等11個臺賬,摸清全鄉6個貧困村和1374戶6581人貧困人口的底數,做到底數清、問題清、對策清、任務清、責任清,為開展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供真實情況和準確依據。

圍繞“低保保生存、扶貧促發展、同步奔小康”的總要求,按照分類施策、分類指導原則,對標對錶進行排查,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切實做到因村施策、因戶施法。對缺乏發展資金的,圍繞產業扶持、金融扶貧制定脫貧措施;對缺乏技術的,圍繞產業化技能培訓、農業實用技術培訓等制定脫貧措施;對自然環境惡劣交通條件落後的,圍繞扶貧生態移民;對因病因災和發展能力欠缺的,圍繞社會救助、臨時救助和政策兜底制定脫貧措施;對因學致貧的,圍繞教育扶貧工程和社會助學制定脫貧措施;對無力脫貧的“兩無戶”,實行民政低保兜底,以此有效提高精準扶貧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瞄準癥結 靶向精準

為改變貧困群眾在產業發展上缺資金、缺技術、缺項目、缺信息等短板問題,曙光鄉從抓好脫貧產業項目著手,充分結合各村土地、水資源條件,明確了全鄉“短期+中期+長效”的產業發展定位,既考慮當年能見效的短期產業發展金邊玫瑰、生豬養殖、韭黃蔬菜等,同時考慮中期產業發展青花椒、砂糖橘,還兼顧遠期收益的蒜頭果產業,做到因地制宜、長短結合。

黨組織依然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主力”。曙光鄉堅持“紅旗”引領綠色發展理念,設定了全鄉“四色四果”的主打產業佈局,探索建立“黨組織+黨員+公司+基地+合作社+貧困戶”的1+1+N發展模式,採取黨支部定調子、黨員群眾結對子、公司合作社找路子的工作思路,強化基層黨組織的服務功能。通過黨建+扶貧示範基地和黨員產業示範區的典型示範,讓黨員推著產業跑,充分激活黨組織作用,讓黨組織和黨員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助推器”、群眾致富的“孵化器”,片區聯動的“處理器”。

如今,曙光鄉種植青花椒5000畝、蒜頭果7000畝、有機金邊玫瑰1100畝、沙糖橘350畝、韭黃370畝、蔬菜300畝,實現全鄉1374戶6581名建檔立卡貧困人口產業全覆蓋。

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曙光鄉組織128名幹部進村入戶調查落實,採取“四種”方式全力實施“四類重點對象”農村危房改造工程建設。一是兜底幫建。對於無勞力或部分喪失勞動力的貧困戶,按照每戶補助不高於6萬元的標準,引導有資質的施工公司簽訂委託代建書,按照規定面積和抗震標準進行施工建設;二是拆除重建。按照每戶補助3萬元標準,幫助危房改造戶設計建房方案,協助辦理貸款、建房、林木採伐等手續,動員親戚朋友,有錢幫錢、有物幫物、有人幫工解決具體困難。三是加固改造。按照每戶補助2.1萬元標準,由華夏公司統一實施,驗收決算,超出2.1萬元部分,協調掛聯單位出資幫扶;四是“3+1”空心磚鋼架抗震結構房。對於無法加固,家庭無法籌資資金自建的檔卡戶,採取政府補助3萬元,協調掛鉤聯繫單位幫扶1萬元的模式,建設空心磚鋼架結構抗震房,解決群眾建房難題。 

按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10項辦學條件基本標準,曙光鄉對標對錶查問題,及時補齊短板,整合資金實施校舍、學校運動場、實驗樓、計算機、教學儀器設備等硬件和軟件設施。嚴格實施“兩免一補”政策,國家和省給予每生每年800元的營養改善計劃、小學每生每年1000元的寄宿生生活費、初中每生每年1250元的寄宿生生活費,州級給予小學每生每年80元、初中每生每年100元的學習生活用具補助,縣級分別給予初中小學建檔立卡寄宿制學生每年每生500元和300元交通補。

聯動作戰 發力精準

曙光鄉堅持把基層一線作為黨建工作的主戰場,著力解決好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最後一步路”問題,以“黨建引領”品牌新成效,落實到助推打贏攻堅戰,提升群眾滿意度上來。

堅持黨建引領聯動發展,打造了一支以“奔向曙光”命名的黨員、工會、青年、巾幗、民兵黨群志願者服務隊伍,強化黨員幹部“店小二”的服務理念,主動增強服務意識、轉化服務方式,把群眾當作”客人”,甘當群眾的“服務員”。

曙光鄉在全縣試點探索行業聯建模式,成立了工會會員之家、養殖產業之家和青年創業就業實訓基地,並依託鄉便民服務中心、電子商務服務中心和群眾訴求服務站,創建“愛心超市”、志願者服務站、以及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工作室,開設專屬服務窗口,訂製專屬服務項目,著力打造“兩中心、一站多點式”服務平臺採取輪崗值班、現場接待、代表委員微政務等形式,為群眾提供組團式服務。

堅持“照單獎懲”,實行“三聯清單”工作模式,注重派單銷號、強化落實,提升黨建效力。推行每月任務交辦單,月初明確當月需要完成的常規業務、重點工作、階段任務、時限要求等,確保開展工作“有單可循”,每月工作無疏漏;推行季度任務巡查指導臺帳單,明確1名督辦員,及時通報各工作組任務的進度完成情況,確保“有據可查”;推行年終考核成績單,注重監督常態化。

堅持開展“四亮服務”,常態開展亮身份作表率、亮承諾解民憂、亮目標抓落實、亮責任強服務的“四亮”活動。圍繞“一區一園一場兩橫兩縱”著力打造黨群服務崗、黨建主題長廊、主題廣場、黨員示範路(戶)、廉政文化園、群團示範區等載體,亮明黨建責任清單,抓好黨費日、主題黨日等常態工作,重點開展黨員結對幫扶貧困戶行動,結合農村黨員積分管理,明確將黨員結對幫扶情況作為開展農村黨員積分管理和民主評議黨員的重要依據。努力推進黨員帶頭、居民互動、小手拉大手,著力破解機關黨建“燈下黑”,真正讓黨員旗幟樹起來、稱號響起來、形象亮起來、顏值高起來。

堅持織牢“五項服務”體系,開展“六式一體”服務。即:服務隊伍體系、服務民生體系、服務聯動體系、服務中心體系、服務評價體系,以及集中式建立服務平臺、一站式優化服務程序 、分診式提高服務質量、組團式拓寬服務領域、跟蹤式強化服務效能、動態式確保服務長效。通過創新體制機制,努力夯實黨在農村的政治引領,著力提升黨建和為民服務質量。【廣南縣委宣傳部供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