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丫寶媽
非常幸運能回答您的問題,我認為善良的本質是一種人性,一種道義和良知。
說起到底怎麼做才能算是一個善良的人,首先應該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善良。善良,這是一個最單純的詞彙,它淺顯到人人都能領會,同時它又是一個最深奧的詞彙。深奧到無人能夠準確的去定義。我覺得善良是一種人性,一種道義和良知。善良是對自己良知的尊重和選擇,是對自己的一種安慰,也就是通常說的“無愧”, 它是骨子裡的東西,是發自內心的,是一種來自生命的本能,是坦然不失本色的,一切刻意的東西都不能算真正的善良,善良永遠是做人的根本。儒家的憂患意識、仁愛精神、惻隱之心、忠恕之道等等都是善良的表現。 善良是與生俱來的,我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或多或少的都存在著善念。只是有時候,我們的善念沒有抵禦過外界的誘惑,沒有抵禦過私念的泛濫。從這種意義上說善良也是需要修養的。
有故事的小丁同學
“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一個人,太過善良,就是傻。
有些時候,善良也要自帶“鋒芒”,才能讓別人“高看一眼”。
善良若沒有了界限,就成了“好欺負”。
我們從小被教育,要“心底善良”,也就是有一顆同理心,幫人之難,救人之急,寧可自己吃點虧,也要讓與我們相處的人不累,覺得“舒服”。
正因為如此,善良的人,往往好說話,愛幫忙,不添亂,能忍耐。可過分的善良,很有可能帶來反作用。例如職場中,新人總是最早一個到,最後一個走,順帶幫這個買咖啡,順帶幫那個“加個班”。殊不知,這種沒有界限感的善良,其實在為日後“任人指派”自掘墳墓。
當你的善良之舉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情了,人人都會喊你“做事”,你要是拒絕,就成為了大家的“敵人”,受到一致的排擠。
善良不是傻乎乎地對所有人好,更不是靠犧牲自己,來取悅他人。善良是一種品格,是有一顆“透明的心”,是明明白白做事,踏踏實實做人,不卑不亢,更不需要逆來順受。
過分善良,就成了“好利用”。
善良,從來就不應當成為被利用的藉口,善良的人,在某些時候,要學會“有心機”。
你總是對人好,凡事寬容大度,默默地做了許多事情,即便受了委屈,也忍聲吞氣。很容易給人一種“沒有原則,沒有個性”的映象。
在利益至上的職場上,你總是“不爭、不強”,只管埋頭幹活,很有可能成為別人的“墊腳石”。你辛辛苦苦做出來的成績,因為“不設防備”,即便被他人拿去“邀功請賞”都還會被矇在鼓裡。
當你還有利用價值的時候,或許還能收到笑臉和甜言蜜語;而一旦你覺醒了,意識到自己被“利用”了,所要面對的恐怕就是另外一副面孔了。
將自己的本職工作做到完美,對於他人的求助不輕易施以援手,鮮明地亮出自己的底線:“誰對我好,我就對誰好!”這樣的善良,才有分量,才不會讓自己費力不討好,低到塵埃裡。
善良的人,要學會“心狠”。
善良的人,不要充當處處和稀泥的“老好人”,有些時候,要學會做一個“心狠”的人。
一個心狠的人,凜然不可欺,更難得幫助他人,有“拒人於千里之外”的冷酷。
對待“貪得無厭”的人,要“心狠”。所謂鬥米養恩,擔米養仇。意思就是如果你在危難的時候給人很小的幫助,人家會感激你。 如果你持續這樣下去,突然某次因為什麼原因沒有幫忙,對方就會記恨你,並且記恨一輩子!
對待“過河拆橋”的人,要“心狠”。有些人,平常對你嗤之以鼻,可一旦有求於你,又是套近乎,又是各種奉承。一旦你心軟,忍不住幫忙,事成之後,準是“翻臉不認人”。因為對你比較瞭解,還會各種“落井下石”。即便當面碰上,也裝作不認識。
對待“唯利是圖”的人,要“心狠”。這種人,只談錢,沒感情。真是撇不開的話,也要讓對方為的善良“付費”,不要白作人情。
善良,是一種美好的品質,不應當被摒棄。
但善良,也要有分寸、有尺度、有界限,
不能像東郭先生,喪命於愚蠢的“善良之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