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套路》剧组解散后重启,6400万背后究竟有哪些“套路”?

文 | 九九消寒

关于优酷&《套路》事件,咱们先来拉一个时间表:

2018年4月3日,《套路》在曼谷正式开机;

2018年4月20日,《套路》总制片人袁玉梅、监制林楷、总导演刘国昌、主演明道等亮相春集现场;

2018年5月28日,网传《套路》剧组因为近6400万资金去向不明,投资方优酷通知解散剧组,部分工作人员因无人负责而滞留于泰国,酒店费用无人支付,工资被拖欠两个多月。该情况后被优酷证实;

2018年6月19日,由投资方优酷主导更换制作公司,《套路》在海口重新举行“反套路”开机仪式。总制片人袁玉梅、导演刘国昌、柯政铭及演员明道、江铠同等悉数到场;

2018年6月22日,《套路》制片方影力林楷在香港召开发布会,针对优酷质询,解释超支原因,明指优酷应对资金问题负主要责任,随后优酷发声否定大部分指控。

反转!《套路》剧组解散后重启,6400万背后究竟有哪些“套路”?

《套路》事件前后延续了将近一个月,时间节点清晰,投资方、制片方态度明确,虽然两方各执一词,但作为看客,对其中的弯弯绕其实都了然于心。

结果不重要,重要的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以及这些问题应如何避免。

“剧组江湖”积弊已久,套利空间犹存

首先是制片方在拍摄过程中产生的严重超支问题。一方面,可能确实存在因调换演员、增加戏份等实际操作导致的片酬预算增加,另一方面则是不可避免的行业潜规则——层层套利剧组生态的复杂程度是很多人难以想象的,由于缺乏规范机制,整个生态中的套利空间十分巨大,大到制片人,小到剧组司机,每一层都有自己的套利方式。

比如制片主任这一环节,顶着预算压缩成本,或倚仗信息不透明,狮子大开口地要预算,从中克扣,都是他们中饱私囊的惯用手段。又比如花钱最多的美术、服装、道具这些部门(以服装为例),购置一套价值300块的服装,却和店家达成协议开出1000块的发票,一单就可以净挣700块。

这些现象是由影视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的,已经形成了行业积习。

反转!《套路》剧组解散后重启,6400万背后究竟有哪些“套路”?

“水至清则无鱼”,有些耳聪目明的资方代表眼里揉不得沙子,试图强硬地撕破这一黑幕,杜绝套利行为,结果往往得不偿失——一个部门甚至一个人的罢工都有可能导致整个剧组的停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剧组江湖最忌“为渊驱鱼”,一个组里的制片主任最大成就不是两袖清风,而是黑有数的钱,干靠谱的事,协调好上下游关系,保证一部剧乱中有序地制作完成。

不过像《套路》前制片方这样,用了近6400万的制作费只拍了不到7集的素材,平均每集花费约914万,确实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超值”概念,恐怕其中远远不止套利那么简单。

前期筹备工作潦草,开机问题频出

制片方林楷在发布会上称,导致超支的原因一部分在于投资方优酷临时提出了一系列要求。这些要求可以总结为三点,一,增加剧集,将原本24集的剧本加长至38集;二,

更换场地,外景地又由马来西亚转到泰国拍摄;三,换角加戏,男一无档期演出,优酷找来贵700万人民币片酬的演员顶替、加重郑嘉颖和谢天华戏份,前者更要由男三转为反(派)一。

反转!《套路》剧组解散后重启,6400万背后究竟有哪些“套路”?

针对林楷的言论,优酷一一给出了回应。

优酷首先对于延长剧集一事予以了否认,称己方一直坚持精剪剧本,拒绝注水,是影力试图通过增加集数的方式,向优酷要求追加预算,后遭到优酷拒绝。

至于更换场地,优酷称预算起初就是根据在泰国拍摄制定的,也就是说,就算后来确实将拍摄场地由马来西亚换到了泰国,也应该是恰好够用,而不存在短缺问题。

双方各执一词,难断真假。

反转!《套路》剧组解散后重启,6400万背后究竟有哪些“套路”?

暂且不说这些矛盾是投资方还是制片方导致的,总之一旦开机后场地或演员等方面出了问题,都是极为棘手的事情。

与复杂的剧组生态配套的是整个拍摄过程中的环环相扣。对于剧组而言,时间就是金钱,开机之前必须综合演员、场地等种种要素做好充分的日程安排,此后严格遵循,避免在任何环节出现差错。

越是精确的日程安排,越怕出现哪怕一点点小问题,更不要说是演员调整这种“伤筋动骨”的大动作。演员戏份增多,拍摄时间增长,其他演员的时间就会受到相应的压缩和调整,少量的调整尚能控制,超过日程承载范围的调整则有可能导致整个拍摄进程脱离轨道

假设真如林楷所言,优酷方面在开机后要求将《套路》中郑嘉颖的角色由男三调整为男一,场次由六十多场增至一百八十多场,这显然会严重干扰正常拍摄计划。

外行指挥内行,沟通不畅

互联网平台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发展自制剧,在如何与制片方合作的问题上也经历了长时间的摸索,目前仍然未能形成理想的合作机制

对于制片方而言,互联网平台的初代身份是“甩手掌柜”,“看”项目却不“管”项目,所谓的合作自制仅限于出资。一段时间后,可能是发现投资与收成不成正比,甩手不管很容易被人当成冤大头,平台于是自主研发出了一套矫枉过正的“参与制”。

这种参与制简单粗暴,即派出一个所谓的制片人了解项目并进入剧组。这个制片人很有可能既不懂剧本也不懂剧组,只是通过一些狭窄的渠道间接得知了一部戏大致的经费使用情况,便开始“异想天开”地增减资金。听说一部民国戏投资一般在三千万左右,就将资金压缩到三千万,并对成剧质量提出一系列要求。

他们不懂江湖规矩,殊不知在行风熏染中成长起来的制片团队为了保有一定的套利空间,只会拼命压缩成本,并不会对剧作质量负责。很多制品方在了解到互联网平台会半路杀出这一手之后,甚至会在提预算时尽量大开口,后期如果平台突发奇想缩减投资,也不至于危及拍摄进度,如果平台不缩减,那更是求之不得的大便宜。

当前,互联网平台和片方的合作普遍已经进入

3.0时代,即平台代表开始有意识地对制片方提出业务层面的要求。

作为平台,本着对剧作质量负责的宗旨,热情参与到制作过程中是必然趋势,但由于平台尚未培养出熟悉剧组运行机制的人才,和制片方的沟通仍然是一大问题,常常会出现外行指挥内行,干扰拍摄进度的情况。

这些看似对立的矛盾并不是没有解决之道,解决方案主要有两种:一,作为投资方的互联网平台长期雇佣具有丰富经验的制片主任,有效监控剧组人员的套利行为,保证拍摄成本;二,双方在开机前沟通好关于拍摄的一切事务,确保不会在拍摄中途做出意外调整。

目前看来,化解这些矛盾,保证双方利益,还需靠平台主动培育了解制片流程的人才,借以沟通和配合制片方的工作。当然,一切合作都是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作为片方也应该尽职尽责以剧作质量为重,毕竟在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只有好作品能为前途开道。

反转!《套路》剧组解散后重启,6400万背后究竟有哪些“套路”?

影投人制片工场

有眼力、有脑洞、有大神的一站式精品影视内容制片工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