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拿破仑和希特勒在与俄罗斯的战争会失败?

Nelson5193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

这是西汉史学家刘向写春秋末期三家分晋事件时,引申而出的一个成语。比喻应当牢记以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

正所谓,不能两次掉进同一个坑中。

但是历史上就是有这样的惊人巧合,在1812年拿破仑折戟莫斯科后,131年后的希特勒再次兵败苏联。

为什么拿破仑和希特勒都不能征服俄国?是我军无能还是敌人太强悍?“静夜史”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1、俄国太大了

俄国的国土面积太大了。

大到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将俄国一口吃掉。

无论是沙俄时期,还是在苏联时期,俄国的面积都达到了惊人的2200多万平方公里,这是一个可怕的数字。

550万大军在西欧可能是一个恐怖的数字,因为很多西欧小国总人口可能还不到这个数,这是希特勒进攻苏联时期的动员军队数量。但是,这样庞大的军队放到北到北冰洋沿岸,南到黑海沿岸长达2000公里的宽大正面上,就显得兵力不足了。

希特勒550万大军尚且如此,拿破仑61万的规模就更显得捉襟见肘。

消灭俄国,光击败俄国的武装力量是不够的,还需要在占领区分散兵力进行镇守,防止当地的俄国人反抗。

所以,这就意味着无论是拿破仑还是希特勒,越往东兵力肯定越少。

而且,国土面积大意味着纵深大,从西欧到莫斯科,距离就已经达到了1000多公里,从莫斯科再到远东,距离更是高达8000多公里。这样的跨度,不用说俄国人在不断抵抗,且战且退,单单让他们从俄国西部走到东部,就已经可以让他们半死不活了。

所以,巨大的国土面积注定是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噩梦!

2、征服者太狂了

拿破仑和希特勒的一个共同点之一,就是在没有征服英国的情况下,发起了对俄国的大举进攻。

要知道,留着英国这个隐患,东征俄国必然有所忌惮,但是这两位战争狂人顾不了这么多了。

所以在没有能够彻底解决英国问题前,拿破仑以大陆封锁政策对抗英国,希特勒则以大西洋堡垒防止英国偷袭,然后就将主要的兵力调到了东线。

在今天看来,拿破仑面对的俄国具有很强的侵略性,而希特勒面对的苏联同样准备进攻德国。但是在当时的情况下,整个西欧可以说基本上都是两位战争狂人的天下,识趣的俄国是不大可能在他们风头正盛的时候去招惹他们的。尤其是斯大林,经过了大清洗运动后,很多优秀的苏联军官被杀,苏联军队战斗力下滑严重,这样的军队,就是斯大林想先发制人,也只能力不从心。

但是,拿破仑和希特勒还是向东方发起了进攻。

要知道,在没有搞定英国的情况下,他们这一行动无异于主动将自己置于两线作战的不利环境中,但是他们坚信自己可以彻底解决俄国问题。

当然,老天坚信他们,一定会失败!

3、战略思想都跑偏了

在进攻俄国前,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是横行西欧,所向披靡,因此他们认为俄国也强不到哪里去。

这是对的!

相比于叱咤风云的拿破仑士兵,俄国的装备陈旧,武器落后,一直以来俄国的国家发展水平都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所以拿破仑的军队在装备水平上是碾压俄军的。再加上拿破仑亲自带队,法军士气自然高昂。

而希特勒面对的苏军似乎也好不到哪里去,1939年苏芬战争,号称欧洲第一,世界第二的苏联,被芬兰打得满地找牙,很多人说是气候拯救了芬兰,实际上苏联的纬度也非常高,造成这一后果的最主要原因,就是苏联大清洗带来的军官断层,导致战斗力下降。这让希特勒看到了苏军的软肋,遂决定大举进攻苏联。

但是他们都认为,像西欧那样,通过一次两次的大战并战胜他们,就能迫使整个俄国投降。所以他们在进攻时特别注意集中优势兵力,意图寻找俄国主力决战,一举消灭其主力,最终迫使其投降。

但是,俄国人偏偏不投降。

在拿破仑疯狂东进时,俄国人放火烧掉莫斯科,留给拿破仑一堆灰烬;在希特勒兵临莫斯科时,斯大林决定与莫斯科共存亡!

俄国人的做法将拿破仑和希特勒拖入持久战的泥潭,这对于二人来说是极其不利的!最后也只能面临惨重的失败!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一枚酷爱历史的妹纸,期待关注!


静夜史

确实,小拿和小希都在俄国吃了亏。正所谓:任你多牛逼,最后都跌在这个坑!

(苏联海报:入侵者希特勒会和当初的拿破仑遭遇同样命运)

首先,拿破仑和希特勒实际上都组织了多国部队入侵俄国。拿破仑那会,除了法国之外,普鲁士、奥地利以及欧洲各国都出力赞助,拿破仑控制的由欧洲各民族组成的军队总数达到约120万人,其中一半用于进攻俄国。

而希特勒这边,也有意大利、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芬兰五个盟国参与助攻。

其次,俄国的盟友,在拿破仑时期是英国、瑞典;在希特勒时期也是英国,当然后来还多了个美国。但无论哪个时代,盟友的援助都是经济上和物资上的,英国军队不可能到俄国本土来支持作战。

而且大家都知道,多国部队只能打短期获胜的战争,一旦陷入长期相持乃至不利,盟友中间必然出现二心者。事实就是一旦拿破仑或是希特勒出现危险的征兆,他的盟友立刻就变脸了。

(打败俄国人不是问题,但如何能在俄国耗过俄国人?这个问题难住了小拿小希)

第三,拿破仑没有想到俄国人会玩焦土战略,但1812年的情况就不同了。库图佐夫采取了撤退的策略,并沿途放火,实行焦土政策,把法军途经之处烧得一干二净,打乱了拿破仑速战速决的原计划。

同样的情形,发生在希特勒这边,当德军推进到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他显然以为战局已定,但事实是斯大林也采取了焦土政策,莫斯科战役和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军几乎采取的是与当年库图佐夫一模一样的对策,而希特勒,也一模一样地输了。

第四,拿破仑并非莽夫,在征俄之前他作了非常周到的准备工作。譬如法军在波兰建立了9座兵站,每座兵站都粮草充足,足够法军消耗。但问题是:拿破仑需要由20万头牛和马充当劳力的辎重队来运输这些粮草。最终结果是运输消耗掉了三分之一的粮草。

而且以往,法军打一场胜仗后,往往都能就地得到粮草补充。但库图佐夫的焦土政策,令拿破仑以战养战的计划泡汤。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后来的德军身上,严寒、饥荒、战斗力消耗殆尽,这便是法德两军在不同时代遭遇的相同命运,实际上也是俄国人能笑到最后的关键原因——意志力什么的就别提了,纯忽悠人的。


司马路的历史会客厅

拿破仑发动的法俄战争,和希特勒在二战中发起的欧洲东线德苏战争,具有很多相似点,但最终都是以入侵者的失败告终。

论战力,俄(苏)军在正面战场,战斗力远远不及拿破仑的法军和希特勒的德军,两次战争俄军都被打的节节败退。法俄战争中,拿破仑拿下了莫斯科;德苏战争中,苏军同样节节败退到了苏联腹地,德军和苏军在列宁格勒、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展开了旷日持久的绞杀战,双方都伤亡惨重。

法俄和德俄战争中,俄军能最终逆转战争局面,反败为胜,主要借助了三个优势,造成了法军和德军的补给困难,最终不得不全面撤退,俄军再趁势反击获胜。

第一个优势,地利。俄罗斯领土面积大,纵深大,有以空间换取时间,将对手拖入持久战,然后拖垮对方的地利优势。

不管是法军还是德军,想要进攻俄罗斯的莫斯科等腹地城市,就要先平定波兰、白俄罗斯等地,然后将这些地区变成己方稳定的占领地。完成这件事情,已经是一大挑战了。

进入俄罗斯境内后,还要保证俄境内至少500公里以上的交通补给线的安全,整体战线会很长。

第二个优势,人和。两次战争,俄军抗战到底的斗志都在,并且都执行了焦土政策,所有将要被占领区的补给都不留给对手;同时,一部分俄军绕后骚扰、破坏对手的交通线。

这个就不用多解释了,所有的粮食、武器、生产制造设备等等,能带走的全被俄军带走了,带不走的就毁掉。

少数俄军机动部队和俄罗斯民间武装,不断的在占领区,神出鬼没的袭击法军和德军的交通线,造成补给运输不畅就行了。

第三个优势,天时。俄罗斯地区恶劣的天气,夏天多雨水,道路泥泞,冬天又特别的寒冷,很多武器装备都没法使用。

这一点在德苏战争中尤为明显,很多德军士兵甚至都没有御寒的冬衣,车辆也没法正常启动,一些武器被冻住,无法使用。不过德军还是很顽强的,在列宁格勒地区坚持度过了三个严冬,1943年初在斯大林格勒才彻底垮掉。法军在俄罗斯战场的表现相对差了一点,一个冬天都没有熬过去。

俄军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按照中国古代的军事思想,作战讲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法、德只要不能快速的结束战争,最终就只有失败的结局。


奕天读历史

拿破仑发动的1812年的俄法战争和希特勒二战时的巴巴罗萨行动都犯了一些共同的错误,我们不妨来梳理一下:

1、劳师远征,希望速决。拿破仑和希特勒都希望通过与俄罗斯打一场大决战,攻入莫斯科,来迫降俄罗斯当局。而俄罗斯在与对手交战过程中,初始不利之后(俄罗斯军队就素养来讲,确实不如拿破仑的法军与希特勒的德军),便都利用俄罗斯国土,实行战略撤退,不与敌人过度纠缠,而是避其锋锐,伺机骚扰,打的其实就是游击战。1812年的俄法战争中,俄罗斯甚至撤出了莫斯科,让拿破仑军队占领。而二战中的莫斯科保卫战,苏联艰难取胜了,事实上即便失利,苏联也不可能因此投降。这就意味着,拿破仑和希特勒希望速决战取胜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是不了解俄罗斯和苏联人坚决抵抗的意志的。以俄罗斯和苏联广袤的国土,多得多的人口以及资源,只要上下一心不肯投降,持久战是必然的。而征服大国欲图速战速决显然只能建立在对方上层建筑政治腐朽的基础上。但实际结果不是如此。由此可见拿破仑和希特勒在战略上是严重误判的。

2、分兵进击,久战无功之后,后勤困扰,不耐严寒,军队自损严重。拿破仑和希特勒远征苏联时,都分兵北、中、南三路,由于俄罗斯国土的广大以及天气的严寒,这都极大加重了行军的困难,以及补给线过长。拿破仑与希特勒对自己军队的战力都过度自信,瞧不起俄罗斯军队的能力,因此在三线上几乎是平均用力,这使得自身的后期消耗速度过快,士兵不耐严寒后的久战而士气大落。而且,他们都没有估计到俄罗斯采取了”坚壁清野“的政策,使得就地取材获得补给的打算落空。此前在西欧、中欧乃至东欧小国的征服中,法国或德国军队都能顺利“资粮于敌”,但这一套在俄罗斯则无法实现。大国与小国国情不同,小国“坚壁清野”会连带饿死自己所以只能投降;大国的广大国土本身就是战略缓冲与战略撤退的天然条件,可以采取毁灭性的”坚壁清野“、烧毁粮草而给占领军带来极大困难。这种国情差别,恐怕拿破仑与希特勒在战前都没有充分估计到。

3、三线平均用兵,设定的军事目标过高,不切实际。因为在政治上想迫降俄罗斯,于是拿破仑和希特勒都特别惦念攻克莫斯科。这导致了他们都设计了中路进击,南北夹攻的攻击路线。这的确是大规模、短时间内聚集爆发性的攻击力的好手段,也使得甫一开战,锋锐不可挡。拿破仑的远征军甚至莫斯科都拿下了。但问题是这种模式,对军队从人员到辎重的消耗都太大,一旦对手不肯降,接下来双方就将会开始演变成一场又一场的阵地消耗了。而远征者的补给能力与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当然更不可能优于在地者了自然是利于与敌久战,所以肯定是不断要想办法推迟决战而消耗对手的。由此可见,迫降俄罗斯或苏联当局的军事目标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


作为事后诸葛亮进行总结,在军事上对此应当吸取的教训是什么?其实核心就一条:

军事行动所设定的目前一定要合理与实际,以确保立于不败之地,欲虑胜者应虑其败!

就拿破仑与希特勒的军事远征来说,从军事谨慎原则来讲,对当时的俄罗斯与苏联并非都是不可征的,毕竟就总体的军事装备与军人素养来讲,无论是俄罗斯还是当时的苏联都是落后的;但是目标应当合理与有限。在我看来,军事目标应设为:

攻占乌克兰,迫使俄罗斯或苏联当局割让土地,寻求媾和;哪怕不能迫使对方媾和,以乌克兰为战略支点,可以屯兵养军构成威慑;然后逐步再行侵削。

因此,从战术上来说,虽然依然可以军分三路,但是侧重点是不同的,以南线为实战,中线为佯攻而卫护南线,而北线则按兵缓动施行牵制。这样的话,如果俄罗斯欲调集北线、中线军队来增援南方,则攻击方的北路、中路便可化虚为实,趁机合围打大决战。如果俄罗斯没有勇气与实力对决,不肯调动部队增援南方,那就以取得对乌克兰的占领为战果,保住这大粮仓,不要再轻易进击妄动。等待军队得到充分休养后,再发动后一阶段的战事。

像这类战法,我们解放战争中有很多成功案例,就是所谓的”围城打援”。关键还是军事目标的设定一定要准确。


建章看世界

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是征服者,都曾横扫整个欧洲,但是都在与俄罗斯的战争中失败,他们也都有相似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不可一世的世界征服者失败了呢?津城沐雨总结了以下4个原因:



原因一,战争的非正义性。

拿破仑在初期的战争中是为了维护法国的利益,维护革命成果,但是随着战争由国内转为国外,反侵略战争变成了压迫其它民族的侵略战争,战争的不得人心引起的反抗导致了最终的失败。

希特勒就更不用说了,明显的恃强凌弱状态,实行灭绝人性的种族灭绝政策,大批的屠杀犹太人和其他民族,失败是注定的。



原因二,俄罗斯国土广阔,攻击距离远,补给困难。

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是在战争初期节节胜利,但是随着战场向前推进,补给线拉长,对自己越来越不利,俄罗斯辽阔的国土提供了战略缓冲,为俄罗斯的反攻赢得了充足的时间准备。



原因三,恶劣的天气造成部队损失和战斗力下降。

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是选择夏季进攻,但是到达莫斯科的时候已经是隆冬天气,低温严寒直接造成非战斗减员,武器装备也因严寒的天气受损,生存下来的部队战斗力剧烈下降,成为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原因四,大规模的战争成为强弩之末

无论拿破仑还是希特勒,在发动对俄罗斯战争时,已经占领了欧洲大多数国家,虽然实力上升,但是战争中也造成消耗,部队整体素质下降,等打到莫斯科时,已经成为强弩之末,难以再组织有效的支援。



欢迎大家积极评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历史的精彩


津城沐雨

两个人的对俄作战的企图都是建立在一个短期的快速的的决定性的会战中击败俄国,都不曾认识到一旦陷入僵持俄国广袤的纵深会给军队的后勤补给带来怎样的后果。

拿破仑在一开始的远征并没有想到会深入俄国作战,他认为俄国会同其在立陶宛境内做决战,在击败俄军主力后俄国就会向其低头。没想到俄国选择了撤退,然后拿破仑又想别的敌方不守,首都莫斯科总的守吧,于是向前挺进。结果俄国连莫斯科也没守,最后法军的补给线被彻底拖垮了。



反过来希特勒也是,当其想要进攻苏联时,绝大部分的国防军高级将领都是反对的,他们最大的忧虑就是如此深入苏军深处部队的后勤补给将如何处理。希特勒忽悠他们的将军们,说部队最多挺进到第聂伯河一线就会歼灭西部大部分的苏军主力,取得对苏作战的胜利。这是一次快速的会战,所以后勤补给不会出现太大的问题。他的一切想法都是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假设西部苏军不会撤退会拼死作战,假设德军会在第聂伯河以西即取得决定性胜利,结果以上假设都没能实现,德军被彻底拖入持久战中,其后勤补给的问题便越来越突显出来了。



也就是说他们都没有准备好在俄国境内深处做持久的战斗,而且他们都在俄国冬季的严寒中损失惨重,这缘于他们对冬季作战的准备不足。更重要的是他们都不愿意在俄国做大规模的撤退,总是期望在下一击中可以一举击败俄国,却不曾认识到俄国庞大的动员能力和坚强的忍耐力!


小小狼王

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挟征服欧州大陆之余威,但都对海峡对面的英国毫无办法,所以法(德)大军远征俄罗斯(苏联),都打到了莫斯科城下,法军甚至占领了莫斯科,但最终都战败了,败于俄(苏)军之手,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但俄(苏)具有广袤的无边无际的国土,极大的战略回旋余地,俄(苏)军打不赢,就撤退,使得法(德)军始终无法达到速战速胜的目的,有足够的战略纵深,俄(苏)以时间换空间,最终拖垮了对手,熬到了战争的胜利。

俄(苏)内地是北寒带大陆性气候极为严寒,不但给法(德)军后勤保障造成极大困难,也给法(德)军士兵造成严重冻伤,非战斗减员很多,甚至不乏冻死者和俄死者。

恶劣的天气,使得德军坦克、自行火炮的机油冻住了,很多枪械都拉不开枪栓,严重制约了德军的战斗力,而本土作战适应了恶劣天气的苏军,则趁机打反击战,包围了莫斯科城下的德第6集团军,导致刚晋升为陆军元帅的保罗斯无奈投降,在苏德战场上,德军败局已定。

俄(苏)领袖顽强的抵抗意志,绝不向法(德)投降的意志,鼓舞了俄(苏)民众不惜战斗到底的精神,国内军民上下一心,是打败法(德)侵略军的最强大原因。

国际社会舆情和物质的大力支持,特别是二战时期,美英给予了苏联大量武器装备和战争所需的物资援助,也是战胜敌人的重要因素。


国平军史

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里。一八一二年法国拿破仑皇帝率四十万大军还征莫斯科,最后随拿破仑回到法国巴黎的的军人也就几万人,几乎全军覆没。一百六十多年后希特勒同样遭此扼运,五十万德军被歼,打破了德军天下无敌的神话。其实拿破仑和希特勒犯同样错误沒有选对正确侵入莫斯科时间,被俄罗斯严寒的天气打败。做为一个合格的军事家,不仅有著越的指挥才能,还要懂天文,晓地理。三国时期,周瑜利用当地气候,每天刮几天东南风的特殊天气实行火攻取得赤壁之战胜利。拿破仑是比较相信科学的,每次战役时,他身边都有一批科学家为其答疑解惑,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拿破仑没有考虑到气候因素。俄罗斯国土广大,有辽阔的战略纵深。当他四十万大军威风八面的进入莫科城的时侯,已到冬天,俄军统帅库图佐夫实行焦土政策,法军战线太长后后勤保障无法解决,就食于敌国也行不通。法国当地是地中海式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俄罗斯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酷寒,法国人适应不了俄罗斯冬季严寒的天气,又没有足够粮食,拿破仑选择了撒军。当时法军配备了冬大衣,可是法国军衣纽扣是纯金属锡制成的,在零下四十度严寒下,锡扣象纸一样易碎。所以大部分法军被冻死,冻伤,后边库屠佐夫率俄军追击,最后真正回到巴黎的法军很少。1939年希特勒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公然入侵苏联,五百五十万军队规模之大史无前列。德军兵分三路,一路攻占列宁格勒,南路攻占斯模棱斯克,向基辅高加索油田进攻。中路德军直捣莫斯科,希特勒当初帮助猪队友意大利,推迟了三个月才进攻苏联。当德军攻到莫斯科城下的时侯,己到严寒冬季,德军不适应俄罗斯严寒冬季,德军武器装备也适应不了莫斯科气候。油料凝固,飞机,大炮和坦克无法正常趋动,最后希特勒也同样败在莫斯科严寒天气之下,有五十万德军被歼,粉碎了德军天下无敌神话。



关东侠客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拿破仑和希特勒好比两个平时里干仗的好手,为了占俄罗斯的老窝,不得不需要穿过一个巨大巨长而且没有后门的冷库,如果一直跑用不了多久就能到。

尽管两个人在进冷库前热身把状态调整得非常好,结果一进去发现俄罗斯在冷库里洒水,弄了几条冰沟,又堆了一堆掩体,想过去就得跨过冰沟,翻过掩体,最可气的是俄罗斯人还没事打俩闷棍就跑。

当两个好手翻山越岭又累又冷快到老窝的时候,俄罗斯人默默的将冷库温度调低了20度,然后一群手拿镐把穿着兽皮的哥萨克人和西伯利亚人围了上来...


马克观察

首先,拿破仑和希特勒都希望能快速的结束与俄罗斯之间的战争。在进攻俄罗斯之前,拿破仑从来没有计划过入侵波兰,他可能希望的是法国军队可以和俄罗斯军队在波兰境内进行一场决定性的会战,从而以胜利者的身份与俄罗斯之间签署和平协议,并借此瓦解反法同盟中最重要的一员。

图为拿破仑

希特勒也认为,苏联军队将会围绕着波兰和白俄罗斯的中心,只要德国军队可以打一场漂亮的歼灭战,德国就可以很轻易地占领莫斯科,然后南下基辅,进攻赛瓦斯托波尔,从而直接结束与苏联的战争。可以看出,希特勒和拿破仑都将与俄罗斯的战争想得过于简单,以至于没有过多准备。

图为希特勒

拿破仑和希特勒在入侵初期赢得了与俄罗斯军队的每一次战役,但却一直没能获得决定性的胜利。拿破仑和希特勒都没有在战争前准备好足够的物资以及长时间的对峙战做好准备,在进攻俄罗斯之前,拿破仑甚至没有准备任何给战马的饲料,希特勒也一样没有进行国家工业动员。

图为拿破仑的军队

拿破仑和希特勒都将俄罗斯想象的过于弱小。俄罗斯拥有非常广袤的战略纵深,非常多的人口。想迅速的结束与俄罗斯之间的战争是不可能的,即使占领了莫斯科,占领了圣彼得堡。俄罗斯人也会奋斗到最后一刻,与俄罗斯之间的战争本来就是一场国家整体经济实力的消耗,妄图消灭俄罗斯的有生力量并获得决定性的胜利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也是拿破仑和希特勒失败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