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會說話的孩子情商高!傲夢來教您,怎麼培養一個會說話的娃!

聽說會說話的孩子情商高!傲夢來教您,怎麼培養一個會說話的娃!

很多媽媽都因為孩子“不會說話”著急,尤其看著別人家的孩子侃侃而談、自信大方,自己家的孩子怎麼總是路邊鼓掌的角色?

@MM:孩子會說話,但是表達能力很差,和別的小孩玩想幹什麼不會說,有時候會挨欺負,有時候著急了說不出還會動手……

@阿拉蕾啊蕾:孩子5歲了,和同齡孩子比表達能力有限,啥也說不清,怎麼辦?怎麼辦?怎麼辦?

@COCO:我女兒現在6歲多,最大的缺點就是不愛說話,不善於表達,開心的時候還好一些,不開心的時候就不說話,怎麼問都不說,沒辦法溝通,讓我很生氣,該怎麼辦?

在當今社會,人們已經不把成績當成衡量孩子的唯一標準了,思維敏捷、能言善辯也是孩子今後尋求個人發展機會的重要條件。

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語言是智力發展的基礎,也是所有知識的寶庫。”

可現實卻是很多孩子不夠自信,因害怕說錯而不敢發言,又或者吞吞吐吐、詞不達意。

聽說會說話的孩子情商高!傲夢來教您,怎麼培養一個會說話的娃!

“你也許有很棒的主意,但如果你不能把它傳播出去,那麼你什麼都做不成。

——汽車大亨Leelacocca”

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與談話技巧是提升自身影響力的關鍵,不僅能讓孩子在學習生活中獲得更多機會,還有助於他們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

會說話的孩子,情商高。如果說智商決定了一個人的方向,那麼情商就決定了這個人能在這個方向走多遠。

會說話的孩子,理解能力強。一般情況下,會說話的孩子大腦裡不僅有豐富的語言詞彙,還有較好的語言邏輯,理解能力自然遠高於同齡水平。

會說話的孩子,擁有更多機會。孩子“會說話”,是一種先發優勢:因為他掌握了能跟大人溝通的語言能力,他自然可以得到更多的資源來解決問題。

會說話的孩子,更自信。因為總是得到對方好的反饋或表揚,孩子更容易培養出領導力和更廣的知識面。

聽說會說話的孩子情商高!傲夢來教您,怎麼培養一個會說話的娃!

培養會說話的孩子,有方法!

多讚美別人

孩子是在複製、粘貼、升級父母的言行,一個愛讚美他人的父母,自然容易培養出“嘴甜”的孩子。

一個“嘴甜”懂得恰當讚美別人的孩子,總會讓人心生歡喜,樂得與之親近,當然也就更容易成功。

有句話說的好,“你說話讓人舒服的程度,決定你所能抵達的高度”。

不帶著情緒,戳人痛點

小的時候有次我弟和同學小林因為一件小事吵架,我弟嘴笨吵不過,氣急之下脫口而出,“你說話這麼惡毒,難怪被你媽拋棄,說你是累贅。”結果小林當場就把我弟給揍了。

教會孩子即使在生氣時也絕不戳人痛點,拿人家的缺陷和不幸來取笑,因為那樣自己得不到愉悅,別人也得不到溫暖。

為了逞一時嘴快,故意的揭人之短,戳人痛處,不僅會傷害對方的自尊,引起對方的反感,有時可能還會招來怨恨。

培養一點幽默感

“如果火柴在你的口袋裡燒起來了,你該慶幸,還好你的口袋不是炸藥庫。”契科夫曾經這麼幽默地安慰他的朋友。

笑一笑的力量有多大?

約翰斯頓是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的著名的大將軍,所向披靡卻脾氣暴躁。在一次向林肯總統彙報戰果時,他寥寥數語了事。林肯就回信要求他多補充一些細節。

約翰斯頓大將軍非常不耐煩地補充了一封信說:“總統先生,我們這次戰爭獲勝還收繳了6頭奶牛,請總統先生指示如何處置。”

林肯收到信後一看,馬上就意識到大將軍已經生氣了,如果處理不當就會導致兩人產生嫌隙。

林肯想了好一陣子,幽默地在信紙上面寫下“指示”:“速讓士兵們擠牛奶喝!”

約翰斯頓大將軍,本還擔心自己一時意氣用事會帶來尷尬的局面,卻沒想到得到一個這麼幽默的回覆。他被林肯的智慧深深打動了,當即就對下屬們讚歎,林肯是一個智慧、大度且幽默的人。

少發牢騷,少抱怨

牢騷和抱怨,都是很強的負面情緒。

許多父母都會遇到這樣的情況,自己的孩子特別愛發牢騷:

他們一會兒抱怨老師故意刁難自己,不喜歡自己;

一會兒抱怨英語單詞和數學公式特別難記;

一會兒又說老師留的作業太多,到晚上十一點都寫不完;

一會兒埋怨學習環境不好、校園散發出一種難聞的氣味

……

正確的方法是弄清孩子愛發牢騷的原因,然後加以正確引導,逐漸改變孩子的這種心理傾向。

你這樣做看似放棄了對孩子“嚴厲”的教育手段,但卻用一種溫和而堅定的方式讓孩子明白對與錯,讓他對自己情緒的覺察力更強,讓他在成長中學會如何“合理地”管理自己的情緒。

父母善解人意的教導,會將孩子教導成一個善解人意的人。

聽說會說話的孩子情商高!傲夢來教您,怎麼培養一個會說話的娃!

只要有心,只要用腦,我們一定會找到與這個世界、與未來、與孩子們之間最快樂、最有趣、最優化的互動遊戲。而這一切努力,都將讓我們收穫一個高質量的人生。

孩子的情商和智商取決於父母的言傳身教,培養一個懂得關心和尊重他人、正直誠實的孩子一直以來就是一項艱鉅任務。

但這件事我們所有人都可以去做,沒有什麼工作比這件事更加重要、帶來更大的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