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唐代孫過庭說:“一畫之間,變起伏於峰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豪芒”。由此可見,一個筆畫的中部絕不是把筆拖過去那樣簡單。孫過庭在《書譜》中提出了使轉的概念,後人理解不同,說法不一。有人說草書的環轉相連的筆形就是使轉筆形,是草書獨有的筆法;有人說使轉就是筆鋒的運行軌跡……。我覺得他們只說對了某個方面,還不全面。下面,我通過引用孫過庭的原話來證明使轉的本意:“伯英不真,而點畫狼籍;元常不草,而使轉縱橫”,這裡的伯英就是草聖張芝,元常就是楷祖鍾繇,元常不寫草書,只寫楷書,卻使轉非常多,這說明使轉不是草書獨有的筆法,楷書也用使轉。“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這裡是說楷書的點畫有固定的外觀,情性主宰的是運筆的動作;草書的點畫是由情性主宰的,沒有固定的外形,而運筆動作形成的外觀是固定的。這時的“使轉筆形”說就有了合理的意義。“草乖使轉,不能成字”也是這個意思。那麼,究竟什麼是使轉呢?孫過庭說:“縱橫牽制謂之使,鉤環盤紆謂之轉”。我的理解,使轉肯定是運筆動作,不同的動作形成不同的外觀。“縱橫牽制”是運筆方向的突然改變,由縱變橫或由橫變縱,總之是角度的突變,形成方的形態,這樣的動作一般叫做“折”或“翻”,這就是“使”;“鉤環盤紆”多是圓的形態,是運筆方向的逐漸改變,這就是“轉”,是角度的漸變。

一、單一筆畫的使轉變化。圖示: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左邊的橫起筆由縱逐漸變橫,由側鋒逐漸變為中鋒,這個方向是逐漸變化的,所以叫“轉”。至快收筆處,方向由橫突然變縱,只能通過提筆把筆翻到另一面著紙,由中鋒變為側鋒,然後收筆,提筆的地方呈現方的形態。這個方向是突變的,所以叫“使”。再看右邊的橫,至快收筆處,沒有提筆突然改變方向,而是逐漸向下改變方向,呈現圓的形態,這是“轉”。那麼,筆畫的書寫為什麼要運用“使轉”的技法呢?一是為了筆畫中部保持中鋒,使線條有圓厚、立體的美感和力度,二是為了線條之間剛柔相濟,三是為了筆法的豐富,提高線條質量。如果不用使轉,線條就會單調疲軟,請看下圖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這圖例左邊是錯誤的。1橫軟,筆管右傾,筆毫向拖布一樣順託過去,只有下按的力量;2橫薄,純側鋒,其它毛病同1橫;3橫肉,按筆只按不提,提筆只提不按,純側鋒,提則漂浮,按則墨豬。它們的共同特點是沒有運用使轉。再看右圖,都是通過使轉使線條保持中鋒,筆管向上向左呈逆勢。筆毫既有前進的力,又有後退的反作用力,這樣才能澀行。按筆要有上挺的反作用力,這樣才能不肉。提筆要有下按的反作用力,這樣才能不漂浮。談到中鋒,還有裹鋒、鋪毫,請看下圖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中鋒有鋪毫、裹鋒之別。鋪毫是筆鋒鋪散開,收筆時如果不做任何動作,只是戛然而止,會出現折鐵筆形。這種筆法在隸書、魏碑中常用,後來米芾也常用這種筆法,自稱“刷字”,有爽快感;裹鋒是筆鋒聚攏成錐狀,收筆時如果不做任何動作,突然而止,會出現垂露筆形。這種筆法是最古老的筆法,是常用筆法,有圓厚感。清人提出“中實之妙”就是強調中鋒,糾正自顏柳以後出現的筆畫兩端重按,中部空怯的弊端。古人說的錐畫沙、屋漏痕,都是形容中實之妙。單一筆畫還有其它變化:見圖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筆畫過長時,中部可增加波折,以求變化,但波折不可太多,折點之間距離不能相等。如下圖:一字。順逆能增加筆畫的澀力,如之字的捺。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快慢能增強節奏感,慢則實,快則虛,有飛白。如洲字,右豎不僅有快慢的節奏,而且還運用了鋪毫,收筆出現折鐵。有些短線條還可純用側鋒,如搏字上邊的兩個橫。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虛斷指線條的中部筆斷意連,如塵的首橫,帆的左豎。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二、複合筆畫的使轉變化。

先看“使”(角度突變的轉折)的變化圖示: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橫折是由橫和豎組成的複合筆畫,是一筆寫成的,因而它是線條的中部。疊是橫的收筆與豎的起筆重疊在一起,有側鋒、中鋒之別。如下圖中字的折是側鋒,同字的折是中鋒。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離是橫的收筆與豎的起筆不重疊,而是分離,但是一筆連寫,魏碑常用此法。如因字。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突是指折的地方突出某一筆畫,另一筆畫從它裡邊走,如關字的門突出橫,豎從橫裡走,聞字的門突出豎,橫從豎裡走。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側是轉折處用側鋒,不疊不離,而是連接,不提筆,直接轉成,內圓外方,魏碑、隸書常用,如明和字。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擰如撇折,折處不用提筆,筆鋒向相反方向走時,筆尖自然擰轉成方折,如竟的口、樓右旁米的折法。這是行草常用折法。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虛斷是折處逐漸提筆斷開,筆斷意連,如風字。實斷是突然提筆斷開,如國字。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提是逐漸提筆連到折處,如闔字的門。折中有轉是折後又向裡轉筆,如虹的蟲字旁口的折處。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再看“轉”(角度漸變的轉折)的變化圖示: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提轉是轉折處提筆變細,如震字。按轉是轉折處按筆變粗,如搏字。勻轉是轉折處不提不按,如提字。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虛斷的如霽字。實斷的如蕩字。轉中有折的如碧字。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使轉縱橫”——筆畫的中部變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