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逢过年,我们常做的一件事,竟是源于两小孩的一场嬉戏

在我国民间有很多节日,人们都喜欢放鞭炮,尤以过春节最盛。点燃一串鞭炮,听着劈啦啪啦的响声,以示新的一年的开始,意为来年六畜兴旺、家宅平安。但很多人却不知道我们经常做的这一件事的灵感,竟是源于两小孩的嬉戏打闹。

每逢过年,我们常做的一件事,竟是源于两小孩的一场嬉戏

年和春节本来不是那么一回事。在我国古代春节原来指的是二十四节气中立春的那天,南北朝时期泛指整个春季。到了辛亥革命后,洋学中用改用新历,为了区分农历的正月初一和新历的一月一,只好将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才有了现在过春节又叫过年的说法。

每逢过年,我们常做的一件事,竟是源于两小孩的一场嬉戏

关于年的由来,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凶猛怪兽,每到腊月三十,便出来祸害邻里,觅食人肉。因此能过了“年”这关,便意味着接下来的一年会平安。那么过“年”又为何要放鞭炮?关于放鞭炮,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年腊月三十“年”经过一个村庄,刚好两个小孩在比赛牛鞭子,“年”听到劈啦啪啦的响声后吓的四处逃窜,又迎头望到了一家晒在门口的红色衣裳,它不知道是何物,又吓的掉头就跑。然后到了另一个村庄,朝一户人家里一瞧,只见里面灯火通明,十分耀眼,只好又夹着尾巴跑了。后来人们根据两孩子甩牛鞭的灵感和“年的弱点便想到了用红色的能响还能冒光的炮仗来抵御”年“。

每逢过年,我们常做的一件事,竟是源于两小孩的一场嬉戏

时至今日,放鞭炮这一习俗仍然被延用,每逢过年或者一些盛大的节日人家都喜欢放鞭炮来庆祝,以示财源广进,家灾平安,人丁兴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