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樂部中性名,申花能否再次領先一步?

俱樂部中性名,申花能否再次領先一步?

前段時間,足協出臺了2018賽季的相關遊戲規則和一些方針精神,其中,U23與外援的出場時間,最受大家“歡迎”,熱烈討論之餘,紛紛讚歎足協的前瞻性和執行力,以及對提高中國足球整體水平的決心。

其中,另一個非常棒的精神目標,莫過於爭取在三年內,實現俱樂部名字的中性化,考慮到大部分俱樂部投資足球的目的相當不純粹,雖然沒有去硬性規定一定要現有俱樂部去這樣操作,但是規定了如果更換主體,就一定要改為中性名,而且現有俱樂部是爭取三年內完成中性名的更迭。

俱樂部中性名,申花能否再次領先一步?

有文章分析過,上海的申花,山東的泰山,北京的國安,只有這三傢俱樂部,最貼近中性的目標,只要在現有的俱樂部名中砍掉企業名就好,其中,申花和國安,更是翹楚。

政策出來沒多久,現在還未有俱樂部實現完全的中性命名,那我們“領先一步”的上海申花,是否能夠在這個問題上再次領先一步呢?綠地集團(下面稱“我們集團”)能否大氣一回,讓申花更加純粹更加真實呢?

早在去年,申花出征亞冠資格賽前,我就討論過這個問題。亞冠要求參賽的俱樂部名稱中不能體現商業,而中超和亞冠啟用兩套名稱作戰,實在是一個無奈的景象。今年申花仍然有這樣的問題,而且還是正賽,又碰上足協出臺的方針精神,我們集團能否給球迷一個驚喜,順便給足協領導一個大大的面子呢?

4年間,我們集團帶給申花無數榮光,救申花於燃眉,先後引進曾經入選過國家隊的球員,留住GIO等實力外援,重回亞冠,奪得足協盃冠軍,可以說,說起申花,綠地集團的名號,總是被人掛在嘴邊,口口相傳的,不是因為俱樂部名字叫綠地申花,而是因為投資這傢俱樂部的集團,叫綠地!

其實說實話,身為世界500強的集團,根本不需要依託申花來為自己宣傳,這麼多年俱樂部名字之前加上綠地,申花應該為此感到“幸運”,雖然名字不在純粹,球迷至今不能釋懷,但是確實實實在在的,受到了太多來自集團的照顧和幫助,綠地對申花懷揣著無私風險之心,球迷對綠地懷揣著感恩之情。雖然嘴上不說,但心裡,卻是真想讓申花活的更純粹一些,但是又為了不讓集團增添麻煩,球迷們為球隊吶喊的同時,心裡默默期待著。

恰好,足協頒佈了新規精神,何不借此機會呢?

況且,改回中性名稱,還有一個好處。就是若干年之後,如果有其他企業對申花存有興趣,集團也願意讓申花獲得更好的支撐的話。那如果從綠地申花轉為上海申花,那對方企業一定多多少少會覺得有些“可惜”。如果之前就是“上海申花”很多年了,那之後的企業也不會多什麼念想。

不管怎麼樣,還是感謝集團這麼多年不求回報的付出。如果有可能的話,還是希望集團可以考慮球迷們的這個想法。於集團、於申花、於足協、於球迷,都是一件好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