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降将丁汝昌为什么会被清朝重用?

一德格天1

丁汝昌作为太平天国降将,能被清廷重用,主要原因在于他是安徽合肥人,是李鸿章的乡党。

丁汝昌生于1836年,故乡在庐江县北乡石嘴头,属于今天安徽合肥境内,现在那个地方已经改为丁家坎村,因为丁姓人很多。

1854年1月,太平军占领庐江,18岁的丁汝昌加入了太平军。7年后,安庆之战中,陈玉成部将程学启率300人投降清军,丁汝昌就是300人中的一个小卒。

所以,说丁汝昌是太平天国降将不合理,因为丁汝昌在太平军中,只是一个无名小卒而已。

丁汝昌一开始投降的将领是曾国葆,他是曾国藩弟弟中最小的一个。三河镇大战时,曾国葆和哥哥曾国华一起战死,程学启和丁汝昌划归曾国荃部。

所以,作为无名小卒和草头小将,丁汝昌和程学启一直作为曾国藩的嫡系势力存在。当然,曾国藩为了“卫道除魔”的战争付出了亲人的生命,也值得敬重。

安庆战役中,程学启和丁汝昌了解安庆内情,为湘军攻破安庆立下汗马功劳。安庆之战后,程学启成为开字营营官,军衔游击,而丁汝昌也当上了千总。

程学启投降湘军,走对了路,因为太平天国有一个极度封闭的权力体系,那就是不是广西人不是客家人,根本没有升迁机会。也许,曾国藩为了吸引更多太平军非嫡系势力投诚,对程学启丁汝昌相当不错。

丁汝昌的事业腾飞,开始与淮军组建。淮军组建后,丁汝昌划归刘铭传部下。太平天国败亡时,丁汝昌已经升任副将,是从二品的高级武将了。

丁汝昌的上司刘铭传,上司的上司李鸿章,都是合肥人,丁汝昌在军中受到的待遇,不是一般的高。

丁汝昌在仕途上最大的坎,也来自于刘铭传。刘铭传是个倔驴,捻军平定后,他更是不可一世。刘铭传让丁汝昌裁军,丁汝昌不愿意,刘铭传扬言要杀他 ,丁汝昌赶快逃回老家。

丁汝昌在平定太平天国和捻军的战争中,表现出很好的军事素养。因此,左宗棠不愿意看他赋闲在家,就让他参与收复新疆之战。可是,李鸿章已经定下让他统领新建的北洋海军,就留下了。

在当时看来,跟着李鸿章干海军肯定有前途。现在看来,如果丁汝昌去了新疆,就是收复新疆的民族英雄。可是,丁汝昌选了另一条路,成了丧师辱国的败类草包。

投靠清军的还有其他将领,但是都没什么好命。


除了程学启丁汝昌,投靠清廷的还有韦俊、苏州八王等人。

韦俊被曾国藩雪藏起来,一是因为他投降时已经走投无路,二是因为他在太平天国地位很高,还是广西客家人,无法得到信任。

苏州八王是苏州之战中刺杀慕王谭绍光的八个王郜永宽、汪安钧等人。这几个人随后就被李鸿章杀了,两个原因,一个是他们大都湖北人,另一个是没有他们投降,苏州攻陷也是指日可待,利用价值不大。

另外,石达开、李秀成等高级将领也在兵败后投降,都被杀掉,因为那时候太平天国大势已去,已经不需要他们了。


历史知事

丁汝昌并非太平天国降将。

之所以现在认为丁汝昌出身于太平军,是出自民国陈诗所著的野史,毫无根据可言。其实陈诗这样写的原因不难推测,因为孙中山的缘故,太平天国在民国的历史形象是非常正面的,而与其对立的淮军自然形象就是负面的了。陈诗为了树立丁汝昌是一个正面人物的形象,在当时的历史思想氛围下,便給丁汝昌安上了出身太平军的身份,还特地标明丁汝昌是太平军将领程学启的部下,跟随程一起降清,看上去这个身份伪造得天衣无缝。

但陈诗薄弱的历史功底使其为丁汝昌编造的身份千疮百孔,不值一驳。

程学启是1861年投降湘军,丁汝昌是1862年参军加入铭军,两人的命运线并无交集。但是,造谣容易,信谣容易,传谣更容易,拨乱反正就不那么容易了


程学启投降湘军后,其太平军旧部被编为开字营,到程学启阵亡时,开字营已经扩充为开字军,有十个营五千人,统领由王永胜接任。1867年10月,开字军10营一分为二,编入(潘鼎新)鼎军和(杨鼎勋)勋军。

而丁汝昌呢,他的履历非常清楚,一直都在铭军里,曾经带过铭军水师炮船,后来又带铭军马队,到开字军被鼎军和勋军瓜分时,丁汝昌已经是统领三营铭军的分统了。可以说丁汝昌和程学启、开字营毫无交集。

《清史稿》根本没提到丁汝昌和太平军或者程学启有什么瓜葛:“汝昌,字禹廷,安徽庐江人。初隶长江水师,从刘铭传征捻”。

而丁汝昌在后来给老上司刘铭传的信函中回忆往昔时,也说得很清楚,丁汝昌一参军就在刘铭传的麾下,而不是由其他部队转过来的。

丁汝昌最早当军官,就是当这种旧式炮船的船长,这也是后来李鸿章让丁汝昌去当北洋炮船督操的原因之一,毕竟淮军里干过船长的高级军官凤毛麟角


在清朝的所有官方史料中,也从来没有提到过丁汝昌是太平军出身。最明显的就是甲午战争中,丁汝昌遭到帝党和清流言官的无耻污蔑和攻击,甚至在他自杀殉国后,言官还在继续编造谣言,说丁汝昌是诈死,实际上已经投降日本了。但是没有任何一个人攻击丁汝昌是太平军出身。要知道“发匪余孽”是一个上好的攻击理由,如果丁汝昌真的出身太平军,他的政敌是不可能视而不见的。

那么,为什么这么明显的造假行为可以影响到今天呢?

还是历史思想环境所致。新中国建立后,继承了民国时期对太平天国正面形象的认定结论,于是直至九十年代之前,历代历史学者都继续沿用丁汝昌出身太平军的说法,以便为这位爱国将领塑造正面形象。

丁汝昌在近代海军的最初职务,就是统领这种蚊炮船的北洋炮船督操,再到后来的北洋水师统领,再到北洋海军提督,也是花了十几年时间一步步走上去的,并非有人想的平步青云



直到九十年代之后,中国历史界开始重新定义太平天国,其形象由原来的高大全走向另外一个极端,丁汝昌的假太平军身份才终于得到了纠正。


海军史研究会员

很多人都知道邓世昌和丁汝昌这两个人,但是丁汝昌是从太平天国投降清军的,这个就很少人知道了,在我们印象中太平天国的将领下场都不怎么好,那为什么丁汝昌会如此被重用呢?

丁汝昌,出生于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安徽庐江人,祖籍是安徽凤阳。丁汝昌家境贫寒,他只在私塾读了三年书,十岁的时候就失学了,十四岁在族伯父的豆腐店里当学徒。

咸丰三年,公元1854年,太平军攻占了庐江,丁汝昌参加了太平军,跟随程学启,驻扎于安庆城。

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安庆城被湘军所包围,丁汝昌跟着程学启带着三百多人翻出城墙向湘军投降。曾国荃(曾国藩的弟弟)让程学启与丁汝昌为先导,攻打安庆城,毕竟程学启与丁汝昌对安庆城比较熟悉,八月,安庆城被攻下。

程学启升任游击,从三品,担任开字营营官,丁汝昌升任千总,正五品,担任开字营哨官。曾国藩命李鸿章组建淮军,程学启的开字营就归李鸿章指挥。

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程学启,丁汝昌的开字营与刘铭传的铭字营一起攻打太平军,刘铭传看丁汝昌英勇作战,就向李鸿章请求调丁汝昌到自己的营里,不久之后丁汝昌担任营官,参将,正三品。

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太平天国失败,李鸿章担任两江总督,丁汝昌升任副将从二品,与刘铭传北上跟着曾国藩打捻军,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东捻军失败,丁汝昌升任总兵,正二品,加提督衔,从一品,并获得巴图鲁的称号,也就是勇士的意思。

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在李鸿章的推荐下,丁汝昌担任北洋水师海军提督,加尚书衔。

那为什么丁汝昌这样的太平天国降将能够委于重任呢?我觉得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丁汝昌在太平军的位置不太高,所以就比较不受影响。第二,丁汝昌英勇善战,能堪大用。第三,丁汝昌一直有李鸿章的提携。就是说,只要是金子,到哪里都会发光的。


历史简单说

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他曾经是太平军的一个小喽喽,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成为了大清国北洋水师的提督。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样都有一个疑问:为何丁汝昌一个太平军的降将会被清政府重用,并且他一个骑兵将领却成了北洋水师提督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探究其中的秘密。

本是太平军的小喽喽,曾国荃反而成就了他。丁汝昌是安徽人,在太平军占领安徽后,他参加了太平军。而在1861年,安庆被湘军围困后,丁汝昌随着自己的老大投降了湘军。而曾国荃对他们不放心,因此每战必让他们冲锋在前,但丁汝昌也是一个狠人,对昔日的兄弟也毫不手软,屡立战功,不仅取得清廷的信任,而且官至千总。

他成为李鸿章的嫡系,开始入了李鸿章的法眼。后来,李鸿章组建淮军,大部分由安徽人组成,而作为安徽人的丁汝昌成了李鸿章的手下。后来,丁汝昌战上海,剿捻军,屡立战功,官至总兵,加提督衔。1874年清政府决定裁军节饷,海军大佬刘铭传裁撤了丁汝昌部马队3营,丁汝昌对此不满,向刘铭传抗议,两人闹僵了。后来,丁汝昌为了保命,老老实实地同意了,并且赶快跑回了老家。

李鸿章组建北洋水师,丁汝昌的机会来了。在得知李鸿章要组建北洋水师后,赋闲在家的丁汝昌,认为这是一个机会,他立刻去投靠李鸿章。李鸿章正在苦于没有合适的北洋水师提督的合适人选,丁汝昌的到来可谓是恰到好处。于是,李鸿章就任命丁汝昌为北洋水师提督,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丁汝昌作战勇猛,是个人才,并且在与湘军、捻军作战中深得清廷信任;二是时机,当时李鸿章急需合适的人才,而丁汝昌的到来可谓及时雨;三是任人唯亲,李鸿章与丁汝昌同为安徽人,并且丁汝昌也做过李鸿章的手下,属于自己人,便于李鸿章牢牢地掌握北洋水师。正是因此,一个太平军的降将,并且还是一个骑兵将领的丁汝昌成了北洋水师的提督。

丁汝昌自杀殉国,反而被治罪。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黄海海战由于丁汝昌的指挥失误以及舰船老旧、弹药不足等因素,北洋水师损失惨重。随后,日军进攻北洋水师驻地刘公岛,由于李鸿章的避战不出以及清廷的救援不力,北洋水师的舰船被日军围困在港内,丁汝昌率领北洋舰船打退了日军的十几次的进攻。后来,丁汝昌获悉援军无望,北洋水师被清廷抛弃后,他自杀殉国,而他手下军官牛昶眪盗用他的名义,与日方签订了《威海降约》。

此后,在清廷的清流派与顽固派的交相攻击下,光绪皇帝下旨“籍没家产”,不许下葬。丁汝昌的子孙辈被迫流落异乡。直至宣统二年(1910年),经载洵及萨镇冰等人力争,清廷为丁汝昌平反昭雪,才得以下葬于安徽老家。后来,在光天化日之下,一群人把丁汝昌夫妇的墓挖开,拿走了墓中值钱的物件,换了一辆自行车,棺木被做成了食堂的椅子,丁汝昌夫妇的尸骨被焚烧,惨不忍睹。


密探零零发

这个问题很搞笑。

丁汝昌压根就没当过长毛,何来降将一说?呵呵,丁军门出身小康之家,接受过传统教育,一生以忠君爱国这种传统君臣大义为标准要求自己,并最终为清王朝殉节。所以我很好奇那些口口声声说丁汝昌出身长毛的狗屁达人哪来的勇气,梁静茹给你们的?


丁汝昌早年投身铭军水师营,并在镇压长毛的战争中成长起来。后来为了剿灭捻子,铭军水师营才登岸作战。换句话说,丁军门早期就是水师出身,他去当海军提督不是没有道理。


李鸿章草创北洋海军时,丁汝昌并没有立即当上提督,他先是在一艘蚊炮船上当督操,全是李鸿章对他的考核。丁汝昌在当督操期间,自学英语和近代海军知识,根据英国人的记录,称丁汝昌可以用流利的英语同英国人交流,并可以绘制海图制定航线,在通过考核之后,他才被认命为水师提督。


丁汝昌曾经带队去英国纽卡斯尔接“超勇”、“扬威”两艘巡洋舰,期间丁汝昌和他所领导的水师官兵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所以,1888年北洋海军成军后,丁汝昌被任命为海军提督,这个海军提督总体上负责行政工作,并不是直接对海军作战、训练进行指挥、制导。而且,丁汝昌为人和蔼,平易近人,深得海军官兵的拥戴。


关于抹黑、污蔑丁汝昌的谣言,大多出自以翁同龢为首的清流之手,毕竟翁同龢与李鸿章有私怨,而北洋海军就成了翁同龢这个小人斗李鸿章的目标。

即便是在威海卫危急的时候,这帮废物也不是想着如何挽回局势,而是忙着写弹劾的折子,要置丁汝昌及北洋海军与死地。

最后丁汝昌牺牲个人名节签署降约,保住部下的生命,自己吞鸦片自尽殉国。对于这样一个值得尊敬的对手,日本海军也按照海军礼仪向丁汝昌致敬。

外国人对丁汝昌的评价。







丁汝昌和日本海军创始人胜海舟有非常不错的私人关系,可以说是惺惺相惜,二人曾经互赠佩剑作为纪念。丁汝昌殉国后,胜海舟为丁汝昌写了一首捥诗,并用“双美”来称赞他的故友。

只是丁汝昌死后也不得安宁。

最后,向中国海军第一代海军统帅、民族英雄丁汝昌致敬。

资料来自于《沉没的甲午》


北洋海军陆战队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晚晴名臣,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曾是太平军降将,说他是降将可能还有些高估了,在太平军时,丁汝昌不过是无名之辈。

了解那段历史的人可能都知道,太平天国降将的结局大多比较悲惨,或者得不到重用,或者投降后被当做炮灰使用,连北王韦昌辉的弟弟韦俊在投降后也仅仅得到一个参将的职位。

丁汝昌加入太平军

丁汝昌在安徽庐江县,幼时家贫以务农为生,幼年时丁汝昌读过三年私塾,1854年太平军攻占庐江,18岁的丁汝昌加入太平军,成为

程学启手下,驻扎安庆。

丁汝昌随程学启反正

1860年湘军曾国荃率军围攻安庆,此时安庆虽然形势危及,但是在太平军将领叶芸来等人的调度下,安庆的防守还算稳固。

湘军久攻不下,设计诱降程学启,“因程事母至孝,遂压服其母入城招降。”程学启率三百余部众深夜翻墙出城,向清军投降,丁汝昌就在这三百降军之中。

步步高升

程学启投降后,叶芸来将安庆城中的程学启妻子和幼子杀害,程学启报仇心切,带领部下反攻城内太平军,终于攻破安庆,叶芸来及所属一万六千余人全部战死。

安庆之战后,程学启升为三品游击,而丁汝昌也成为了千总。

程学启的“开字营”转投淮军,划归李鸿章部,成为丁汝昌仕途的转折点,丁汝昌追随刘铭传平定捻军,因功被授位总兵。

此后丁汝昌因与刘铭传不和被革职赋闲在家,后投奔李鸿章因为是同乡而受到重用,逐渐成为北洋水师提督。

丁汝昌投降后之所以能获得重用,主要因为以下几点

首先,是投降时机好

丁汝昌追随程学启投降时,太平军势大,且安庆久攻不下,程学启的主动投降迅速瓦解了安庆守军,为清军立下了大功。

其次,丁汝昌作战勇猛

无论在程学启部下还是刘铭传部下,丁汝昌都以作战勇猛著称,在剿灭太平军和捻军的过程中主要是因功不断高升。

最后,丁汝昌虽是降将,但并不是太平军骨干

丁汝昌投降时在太平军中的职位并不高,很容易获得清廷的信任,降将身份没有给他造成过多的困扰。


一点点历史

这个问题估计是合肥庐江石头人提出的吧?作为太平天国降将没被清廷处死就算幸运了,但还是假投降,念念不忘太平天国旧主子。好了,终于借中日甲午海战,故意全军覆没,败给日本,狠狠地坑了清廷一把,完泄心头大恨。还找了具跟自己长的很像的尸体做替身,自己溜到海底偷偷跑到日本给天皇当家庭教师去了。你说气不气人,我是气的胡子都烧着了。你丁汝昌真是中华第一民族败类,毫无民族气节的阴险小人。甲午之辱,全是你一人精心设计导演,毁我大清万里江山。红毛鬼出身,人人见尔诛之也。不说不说了,你真给合肥巢湖古舒县人丢脸了,脸丢尽了,哼!


映山红英雄红

首先,丁汝昌当年向清朝投降的时候,只是太平军的一个小角色,根本谈不上是降将。

丁汝昌是在1854年太平军进攻安徽的时候加盟太平军,1860年安庆保卫战期间向清朝投降,但需要注意的是他并不是那次投降的主谋,只是一个跟班而已,当时太平军投降的主谋是程学启,但即便是程学启当时在太平军的级别也并不高,也只是一个统领数百人的军官而已,随后他率领官兵逃出城外向清军投降,带出来的官兵也不过百人,丁汝昌当时只是他的一个部下,还是一个并不引起清军重视的人,从安庆保卫战过后丁汝昌被提拔为千总(相当于营长)来看,前期在太平军当中他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小军官,自然不会引起清军的主意。



程学启带领丁汝昌等部下向清军投降之后,起初并不被清军信任,甚至一度被担任充当敢死队的任务,好在最后还是活了下来,安庆之战结束后由于程学启丁汝昌尽心尽力的表现,也最终打消了清军的疑惑,开始得到重用,而在这一时期收编他们的清军,即湘军也发生了变化,由于军事部署上的调整原属于湘军的李鸿章分离出来,自行组建淮军参战,这自然是一直以安徽人为根基的部队,已获得信任的丁汝昌也分离出来加入淮军,并得到了李鸿章的继续信任和重用。



随后剿灭太平天国平定捻军作乱,丁汝常不断在战斗中屡立功绩,到战争结束后已官至参将,虽然从一度与他人发生冲突而被罢官家,但他与李鸿章的交情始终未断,可以算得上是镇压太平天国起义过程中李鸿章的嫡系人物,因此在洋务运动开始之后,李鸿章继续大力扩充自己力量的同时,如何收揽原有亲信收为己用,也成了李鸿章建设自己团队的重要目标,丁汝昌也成为了李鸿章建设淮系团队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可以说丁汝昌也算是赶对了时候,早年虽然是叛徒出身但毕竟级别太低,身份层面没有受到太多的质疑,随后又跟对了主人,尤其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当自己的主子李鸿章一举成为清廷第一重臣,作为他部下得丁汝昌自然也是水涨船高,也成为了那个时期淮系兵团的实力派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