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成就了一个村,却打死也不想回去

他成就了一个村,却打死也不想回去

图片来源 《乡村爱情交响曲》

护士说:“这么热的天,你怎么会冷呢?也不发烧啊。”

“可怜可怜我吧,我都快死的人了。能不能把空调温度调得高一点。”

护士不想搭理他,用力把衣角拽了出来。他被猛地向前扯了一下,抬头正想骂护士,看见了我们。“呀,你们咋回来了?”

爸妈坐在床边问他的情况,他说:“我得了癌症,医生不给我看。去郑州,医生还是不看。你们看看我瘦成什么样了。我啥都吃不下去。我肯定得了癌症。”护士接话说:“他没病,所有检查都做过了,身体没什么大问题,不需要住院,可以随时出院。可他一直坚持认为自己有病,怎么劝都不行。”

表婶坐在一旁不说话,不停地叹气。

表叔像个小孩一样,脸扭向一旁,默不作声,憋了好久,嘴里嘟囔着:“打死我也不回西刘村!”然后,闭上眼睛,佯装睡着。

我们觉得无趣,就站起来走了。表婶送我们出去。在走廊里,我妈问:“到底有病没病?”表婶说:“心病。身体没事。哎,人这一辈子啊,都是命。”

表叔的形象很差,个子很矮,五官纠缠在一起,看不清面容。但是他很精明,有许多农村人没有的小心思。

早先时候,村里开了第一个民办企业——造纸厂。将旧书粉碎,制作成浆,然后加工成卫生纸。无须包装,只需用绳子一捆,扔在脚蹬三轮车上,游街串巷,很快便能卖完。后来,规模不断扩大,对书本的需求也越来越多。

表叔瞅准时机,开始了低价收购书本,再高价卖给造纸厂的营生,很快挣了些小钱。但是,废品收购,门槛太低,村民蜂拥加入,利润愈来愈微薄。

为了争夺生意,瘦瘦小小的他没少挨打。经常见他脸上青一块紫一块。有时候,奶奶心疼他说:“咱要不别干了,种好庄稼就行。”

他说,“种地不行,一辈子能穷死。即使累死,也不能穷死。”所以,他在夹缝中艰难生存。

有一天,他听说麦秸秆可以取代书本制作卫生纸。他觉得这是一个表现的好机会,于是,他迅速找到造纸厂老板,把秸秆取代书本的事情表达了出去。老板经过核算,觉得秸秆成本更低,利润更高,且在农村,秸秆比书本要多。所以,对机器进行了简单的整改,就开始上线了。

在表叔把秸秆可以制成卫生纸这件事告诉老板之前,他只强调了一点,以后造纸厂所需秸秆,只能收购他一人的,别人拉到造纸厂的秸秆不能收。老板重义气,答应了这件事。

村民从未想过秸秆还能卖钱,所以,不管价格多低,他们都兴高采烈地连夜排队把秸秆卖给表叔。

第一年,他从中赚了不少的钱。第二年,尽管人们抬高了秸秆的价格,但是他依旧从中获利。连续几年后,他开始有了存款,且越来越多。

除了收秸秆,在造纸厂他啥都干,看管秸秆安全,粉浆、电工、水工,修理机器等等。人们都说他真能干,肯吃苦,没人知道,他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造纸厂的全部技术。更没有人会想到,他的野心不只是对秸秆的垄断。有点资金后,他在村里也开了一家造纸厂。

纸厂开业后,他不用秸秆,只用书本制作卫生纸。因为秸秆做出来的纸粗糙,颜色上发黄,中间还有很多洞,而书本制作出来的纸细腻、洁白,整个面光滑且柔软度高。尽管书本制作出来的卫生纸成本上不占优势,但随着人们的要求越来越高,他家厂生产出来的纸越来越受欢迎。

最重要的是,秸秆在粉浆过程中,会排出大量的黄色泡沫废水,污染极重。表叔出钱,找了几个“混混”隔三差五去环保局投诉,说秸秆造纸给村里造成了严重的污染。环保局下来一查,封了那家造纸厂。他又通过暗箱操作,买通了乡政府人员,保住了他的企业。

表叔的发家史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那几年,他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了为数不多的暴发户。有时候,他高傲地对着亲戚们说:“我在咱乡上交的税都能顶住半个村农民的收入。”

他从穷小子,一跃成了有钱人,趾高气昂地披着外套从街上走过来走过去。别人给他打招呼,他要么冷着面孔点点头,要么哼上一声。有年春节,我跟父亲去给姨奶拜年,他一整天没在家,姨奶说打麻将去了,整宿整宿的打。到临走的时候,他刚巧回来。父亲和他打招呼,他懒洋洋地说了句“走哩?”头也不回从父亲身边走了过去。姨奶在后面骂他,然后给我爸道歉。

后来,他们拆了三间土坯房,盖起了二层小楼。

可是日子并没有沿着红火的轨道持续走下去。

尽管以书本为原料做出来的卫生纸污染没有以秸秆为原料造纸的污染严重,但是长时间的污水排放,也给村里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首先是村里的河水臭了,河里没鱼了;其次是空气中天天弥漫着浓烈的刺鼻味道;河边的庄稼死了,再然后光长秸秆不产粮食的庄稼面积越来越大。

很快,因为造纸厂污染而上访的人越来越多。人们先去乡里告,又去县里告。要求造纸厂停产。最终,无奈之下,造纸厂关停了。

他说:“这段时间环保查的紧,等过了这段时间,托关系找找人,造纸厂还能运转起来,这次要扩大规模,顺便把秸秆造纸厂也开起来。”

所以,在造纸厂关闭的那段时间,他依旧没闲着,大量收购书本和秸秆。有时候我在一堆一堆的旧书中看书,表叔的两个孩子在秸秆中窜来窜去,累了就躺在秸秆中睡上一觉。

谁都没有想到,在秸秆中玩疯的表叔的女儿,不知道什么时候耳朵进了一粒麦子,并在耳朵里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连着神经,无法取出,手术难度极高。

表婶带着表妹四处求医,直至花光了家里的所有积蓄。

因为看病和钱的事,表叔和表婶打了一架。最终两人气喘吁吁地做了一个决定:不看了,听天由命吧。

后来,表妹完全聋了,也不会说话了。一直都是安静地坐着。

积蓄的亏空,导致造纸厂再也没有运转起来。有一次,亲戚家办喜事,我们聚在一桌吃饭。别人问他以后有什么打算,他说,他想通了,上次造纸厂失败主要是在于老百姓看着你发财,他们眼红,所以,只要给他们一点好处,他们就乖乖地替你说话。什么污染不污染的,没钱,再好的山山水水照样穷,等有了钱再说污染治理的事吧。环保那都是发达国家干的事,咱老百姓,先吃饱肚子再说。

后来,他去南方考察。一个月后,他回来了,卖掉了他的房子和全部家具家电,凑了十几万元钱,开了一家粒子加工厂。

从河南出发,去安徽、浙江、广东一带买来废旧塑料运回河南,然后加工成粒子,再运送到昆山一带的玩具加工厂,进而制作成玩具。

很快,粒子厂就风生水起,财源广进。

粒子加工厂的污染比造纸厂有过之而无不及,但是,表叔吃一堑长一智,这次他在本村招聘了大量的农民进厂工作。如果有人想办厂,他还免费指导和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渐渐地,村子里粒子厂越来越多。整个村子不大,但大大小小有三十多个粒子加工厂。

很快,河水恶臭、庄稼病死、空气污浊更加严重。

但是大家并没有上访,因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人在粒子厂打工。整个村子一天到晚机器轰鸣。

人们挣钱挣红了眼,什么时候村子里的水烧出来有一股怪味,晒在院子里的衣服晾一夜会敷上一层灰尘,甚至患癌的老人越来越多都没人注意,大家天天都在算计着这个月又挣了多少钱,什么时候能攒够在城里买一套房子的钱。

人们富之后,村里面又流行起了赌博和吸毒。

表叔养了一帮小兄弟,和他儿子差不多大,二十岁左右,为他跑前跑后。赌博的时候,他随手一甩一沓钱扔给那些跑腿的小兄弟们,让他们站成一排为他打气加油。他先买了辆国产车,没多久又换了辆宝马,没有驾照,在村里横冲直撞。他儿子结婚的时候,他在城里买了套房子,儿子随爹,模样丑,个子矮,但是娶到了一个特别漂亮的女孩。女儿到了出嫁的年龄,他花重金招了个上门女婿。

慢慢地,他把生意交给儿子去打理,自己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麻将场。好在那几年粒子厂利润极高,生意好做,儿子把粒子厂做的也是红红火火。

麻将场兴起了嚼槟榔,累的时候,吃着槟榔,越吃越有精神。后来,槟榔也不起作用了,有人偷偷递过来一点粉末。“试试这个,绝对有劲。”

其实,大家都知道那是毒品,可是一群人控制不住地都试了试。再以后,凡是没精神的时候就吸上一点。

那时他过着神仙一般的生活。

他在城里包养了一个小三,给那个女人买了房子,并生了孩子。表婶木讷,敢怒不敢言,一直忍着。

姨奶和奶奶陆续去世后,他和我家断了联系,好几年没再来往。直到有一天,有人对我说:“西刘村你不是有个表叔吗?他吸毒被抓了。以前呼风唤雨的,现在混的狗都不如。”

原来,近几年国家下铁手腕,下力度狠抓环境污染治理。一夜之间,西刘村三十多个粒子厂全部关停。机器被封,大门紧闭。有的人偷偷地生产,被环保局逮个正着,罚金巨大,足可以倾家荡产。吓得所有人不再经营,有的人只好放弃,外出打工。

这个时候的村子已经狼狈到了千疮百孔的地步,患癌病人年轻化,村子里的水不能饮用,只能买桶装水。有钱人搬离了村子,没钱人只能守着村子苦熬下去。

工厂虽然倒闭了,但是表叔却戒不掉毒瘾和赌瘾。可用资金越来越少,因为没有钱可供那些小兄弟们玩耍,那些小孩骂骂咧咧地全部离他而去。

有一天,他收到了法院的传票,规定他限期之内偿还银行的贷款,否则有可能被捕。他先卖掉了他的车,然后又卖了全部瓷器和淘来的小玩意。表婶把值钱的全卖了,但是还不够,连他自己都没想到自己造下了这么大的窟窿。

他打算卖掉儿子的房子,让儿子搬回老家住。儿子儿媳不愿意,大闹了一场,与他断绝了父子关系。他想卖掉女儿和女婿的房子,女婿提出了离婚。

他想卖掉小三的房子。小三和他大闹一场,找来了两个大汉,对他一顿毒打。他去找曾经的“朋友”借钱,没有一个人愿意借给他。

走投无路的时候,他卖掉了老家的二层破旧小楼和宅基地,卖掉了厂房和机器,偿还了债务,勉强躲开了牢狱之灾。

后来,他和表婶搬进了村外边的一个机井房里。

他像流浪狗一样遭到众人的厌弃。以前,他一走进赌场,众人拥围,奉承声不断。如今,他一走进赌场,众人就说:“滚滚滚,滚远点。”有的人还恶狠狠地朝他脚下吐吐沫。

他再也不去赌场了。

戒了赌,但是戒不了毒。毒瘾发作的时候,他像一条疯狗一样四处乱窜,拿脑袋往墙上撞。儿子实在看不下去了,给了表婶点钱,让她把表叔送进了戒毒所。

在戒毒所待了一年左右。好在乡下的毒品不纯,掺假较多,毒瘾不算太大。出来后,表叔毒瘾没再发作。可是他不敢喝村里的水,他说,水里有毒。出门带着口罩,他说,空气中有毒。他不敢吃家里的饭,他说,饭里有毒。

害怕贫穷的表叔,通过开办污染极重的企业发了家。但是,他最终没有脱离贫穷,并毁了整个村子。他一直以为,挣钱是一切的重心,可是如果重心偏离了,挣再多的钱,最终都变成了虚无。

千万不要在追求经济利益的时候,毁了青山绿水,毁了自己的家园,否则,很可能有一天你会无家可归。

(注:本文中的村名为化名。)

-END-

(本篇题图来自电视剧 《走西口》)


“我们是有故事的人”图书推荐

《不期而遇,不告而别》

他成就了一个村,却打死也不想回去

《且以初心过人生:你好“翻译官”》

他成就了一个村,却打死也不想回去

《入殓师推理事件簿》

他成就了一个村,却打死也不想回去

《那些年,在西藏看“风花雪月”》

他成就了一个村,却打死也不想回去

《写作者说:他们如何写好故事》

《每个人都是一个星系》

《氧气爱人》

《我在青春遇见你》

他成就了一个村,却打死也不想回去

《临与别》

他成就了一个村,却打死也不想回去

《孤独深处,有你为伴:幸福原来是一只温暖的小狗》

他成就了一个村,却打死也不想回去

如欲购买,各大网店、地面书店均有售


About us

真诚讲述世间每个平凡人的职业和人生故事

带你遇见“一千零一种人生”

我们是有故事的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官方故事平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