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去过菜市场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作为一名年轻人,我有一个比较少见的癖好:逛菜市场。

网上有数据显示,44%的年轻人一周做饭不到2天,19%的人从不做饭。

显而易见,年轻人越来越不喜欢去菜市场了,我身边的朋友也很少会去菜市场。

但于我而言,生活中的有些事,只有在我逛菜市场的时候才能有答案。

古龙曾说:当一个人对生活失去希望,就放他去菜市场。

没去过菜市场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1.

大学毕业后,我留在了北京成了一名北漂。

刚步入社会的那段日子,对每个年轻人来说恐怕都不是什么容易的时光。

每个月交完房租,那点微薄的工资基本就所剩无几。

吃不起好的,外卖也很贵,最经济的方式便是自己去小区门口的菜市场买菜回家做饭。

菜市场,大概是人间烟火之处的最佳体现,小贩儿清亮的吆喝声,热热闹闹的讨价还价声,五颜六色的瓜果蔬菜,活蹦乱跳的鱼虾海鲜…

老板舔舔大拇指,扯一个塑料袋给我,熟络地和我说道:“嘿!今天打算买点什么?这黄瓜都是地里刚摘了运过来的,绝对新鲜!”

我拿起黄瓜,看看毛刺儿多不多,捏捏西红柿,看看新不新鲜,土豆也得挑个长得好看的。

只有在这里,我才敢这么“挑三拣四”。

也只有在这里,才让我觉得生活还不至于那么困顿绝望。

要是碰上有朋友过来玩,囊中羞涩,请不起饭店。

怎么办?还是得靠菜市场。

花不多的钱,便可以做到鱼肉都有,满满一桌菜,犒劳远道而来的朋友。

在那段很穷的时光里,菜市场是一个给我温暖的地方。

它让我相信:即使生活再窘迫,也总会有一个地方可以接纳你,安放你那颗无助的心和空瘪的钱包。

没去过菜市场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2.

后来,换了工作,工资也较之前涨了不少。

生活是不再那么拮据了,但随之而来的是这座城市带给你的巨大的焦虑感。

一边是让你焦头烂额的工作,一边还要担心被同龄人无情抛弃,每天叫醒你的不是梦想,是扑面而来的压力和焦虑。

生活、工作,就像是一团乱麻,将自己紧紧缠住。

这种时候,我也会去菜市场走走,可能也不全是为了买菜。

一进入菜市场,便仿佛进入了另外一个世界。

瞬间,吆喝的喧嚣嘈杂将你包围,你感到有一股烟火气在你的胸口慢慢升腾。

是的,我们每天都在为了生活疲于奔波,我们被来自社会的压力、领导的施压、加班的烦恼等种种压得喘不过气,我们抱怨生活不易,但是谁的生活又是容易的呢。

菜市场总给我们热闹,嘈杂的印象,但在菜场中也有落寞,有的小摊面前挤满了人群,生意不错,但是有的小摊确空无一人,老板只得无聊地玩着手机,打发时间,时不时抱怨几句:“生意难做啊。”

但不管怎样,这里,只有最原始的人类的饮食之欲。

什么车子房子,什么票子位子,功名利禄,统统都暂时退到一边。

生活原本是一团乱麻,从菜市场这头,仿佛打开了一个结,焦虑的情绪总算安定了下来,一颗悬着的心总要落地。

心思虽然早已不在菜市场,最终菜市场却安放了一颗焦虑的心。

没去过菜市场的人,不足以谈人生

3.

现代社会的逻辑:只要你足够努力,便总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工作几年后,虽不至于大富大贵,但也告别了两手空空,基本可以不用再为经济担忧。

可没想到的是,当初一无所有时的无所畏惧,也被代之以如今的患得患失。

害怕失去,无非是因为我想要的更多,拥有了更多的欲望,想要的不都都得到,这便是痛苦的来源。

这种情绪,在北京这样一座繁华的城市里被无限放大。

看上去,似乎这座城市为你提供了所有的可能性,成功成名似乎尽在一夜之间。

可实际上,因为我们的局限,最后我们所能得到的,实在是有限的很,天花板不过是触手可及的高度。

是留下来?还是选择回去?

在这里,我的理想还有实现的机会呢?回去,我的生活又会有怎样的转机呢?

那些日子,这样的纠结一直伴随着我。

直到某天饭后,我不知怎的,走着走着拐进了菜市场。原来我已经好久没逛菜市场了。

久违的嘈杂和烟火气,有种瞬间让我回过神来的感觉。

我随意逛着,听摊贩和顾客的闲聊。我发现,原来他们也聊欲望,每个人都有或大或小的欲望。

只不过,不管他们聊得再远,话题也总得扯回到眼前的豆腐青菜、一蔬一饭上来。

人的欲求可以漫无边际,但生活总归得贴地而行。

脑子里浮现出一句话来:广厦千间,夜眠仅需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不过三餐。

就在这一刻,我又获得了一种内心的踏实和宁静。

我忽然有了买菜做饭的欲望。

买完菜走出菜市场,突然又觉得生活是如此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