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敏性鼻炎病机多数为脾肺气虚,风寒犯肺

过敏性鼻炎是因禀质特异,邪犯鼻窍所致,以阵发性鼻痒、连续喷嚏鼻塞、鼻涕清稀量多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常伴有失嗅、眼痒、咽喉痒等症状。其症与中医鼻鼽相类。

鼻鼽一名首见于《素问·脉解篇》曰:“所谓客孙脉则头痛、鼻鼽、腹肿者,阳明并于上,上者则其孙络太阴也,故头痛、鼻鼽、腹肿也”。我国古代医学文献中记载之鼽嚏、鼽鼻、鼽水、鼻流清水等是其别称。

过敏性鼻炎病机多数为脾肺气虚,风寒犯肺

后世医家对本病的论述颇多,如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曰:“肺脏为风冷所乘,则鼻气不和,津液壅塞而为鼻鼽”。金代《刘河间医学六书》中说:“鼽者,鼻出清涕也”。明代张景岳《景岳全书》曰:“凡由风寒而鼻塞者,以塞闭腠理,则经络壅塞而多鼽嚏”。明代《证治要诀》说:“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清代张璐《张氏医通·卷八》曰:“鼻鼽,鼻出清涕也,风寒伤皮毛,则腠理郁闭,宜疏风清肺;不应,非风也,乃寒也”。清代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卷二十三·鼻病源流》说:“又有鼻鼽者,鼻流清涕不止,由肺经受寒而成也”。清代薛华培《济生良方·鼻门》曰:“风寒乘之,阳经不利,则为壅塞,或为清涕”。清代林佩琴《类证治裁·鼻口条》记载:“有清涕成鼻鼽者,肺受寒而成,宜温散”。

过敏性鼻炎病机多数为脾肺气虚,风寒犯肺

鼻鼽之病,为内外合因,外则多为风寒之邪侵袭鼻窍,内而多因脏腑功能失调而致。辨证属肺虚感寒型者常因感受风冷发病,症见流清涕、喷嚏、鼻痒、恶风寒,面白气短,咳嗽,咯痰色白。舌苔薄白,脉浮。

审证推究其发病机理,则显系肺卫气虚,复感寒邪。以肺主皮毛,气虚失其固卫之职,则易为风寒所感;又以肺开窍于鼻,“荣卫调和,则鼻司呼吸往来不息而已。苟或寒伤皮毛则鼻塞不利,火郁清道则香臭不知。新者偶感风寒,鼻塞声重流涕喷嚏”,“嚏者,鼻中因痒而气喷作于声也。鼻为肺窍,痒为火化,心火邪热,干于阳明,发于鼻,则痒而嚏也”(《医学入门》)。

过敏性鼻炎病机多数为脾肺气虚,风寒犯肺

《素问·刺法论篇》云:“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肺为娇脏,最易受邪,若肺气虚,卫表不固,则风寒乘虚而入;若饮食、劳倦所伤,脾气虚弱,精气不能上输于肺,肺失充养,腠理疏松,则易感风寒之邪;且鼻为肺之上窍,《灵枢·脉度篇》又指出:“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香臭矣”。故鼻病,其本在肺。

由此可见,肺虚感寒型鼻鼽多数和脾肺气虚,感受风寒有关。肺气虚则风寒乘虚而犯及鼻窍,邪正相搏,肺气失调,津液停聚,鼻窍闭塞,遂致喷嚏流清涕;此外,脾虚则脾气不能输布于肺,肺气亦虚,风寒更易侵袭机体,因而发为鼻鼽。病机多数为脾肺气虚,风寒犯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