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熹宗臨死前,說了兩句遺言,崇禎皇帝只聽了一半,結果後悔了

俗話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古代皇帝在臨死之前,往往會說一些對解決弊政的建議,以幫助繼位者撥亂反正。比如歷史上著名的木匠皇帝——明熹宗朱由校在臨死之前,曾對弟弟朱由檢說了兩句遺言,可是朱由檢只聽進去了一半,結果在大明王朝覆滅之際才明白,哥哥說的非常正確,後悔自己當初沒有聽從,導致局勢日益混亂,乃至亡國。那麼,明熹宗朱由校臨死前說了哪兩句遺言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明熹宗臨死前,說了兩句遺言,崇禎皇帝只聽了一半,結果後悔了

明熹宗朱由校在位七年,由於子嗣過早夭亡,使得自己在臨死之前面臨著無人繼位的尷尬處境,只好指令同父異母的弟弟朱由檢繼承皇位。或許,明熹宗心有不甘,就對弟弟朱由檢留下兩句遺言,一句是“中宮配朕七年,常正言匡諫,獲益頗多。今後年少寡居,良可憐憫,善事中宮”,意思是讓朱由檢善待自己即將寡居的皇后;另一句是“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宜委任”,意思是讓朱由檢繼續重用魏忠賢。

此後,朱由檢繼位稱帝,他對於哥哥的第一句遺言很重視。在他在位的17年裡,始終對皇嫂張氏非常敬重,還曾為其上尊號為“懿安皇后”。朱由檢對皇嫂尊敬到了什麼程度呢?有一次,朱由檢的周皇后說大臣周延儒人品如何不行,朱由檢心中不滿後宮議論朝政,就問周皇后怎麼知道,周皇后說是皇嫂張氏說的,朱由檢遂無言以對。後來,當農民起義軍攻入北京城時,張氏在寢宮中上吊自殺身亡,殉國明節。

明熹宗臨死前,說了兩句遺言,崇禎皇帝只聽了一半,結果後悔了

關於明熹宗的第二句遺言:“忠賢恪謹忠貞,可計大事,宜委任。”朱由檢卻沒有聽進去,他當上皇帝之後,最初在表面上對魏忠賢仍然優待,但暗地裡卻設法削弱魏忠賢的影響力,而且任由大臣們一波接一波彈劾魏忠賢。等到時機成熟之後,朱由檢下令將魏忠賢貶往中都鳳陽祖陵司香,後又命錦衣衛將魏忠賢緝拿回京,行至中途,魏忠賢自縊而死。朱由檢再次下令將魏忠賢肢解,而且還懸頭於河間府。

17年後,大明王朝在內憂外患之下搖搖欲墜,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以摧枯拉朽之勢逼近北京城,身在皇宮之中的朱由檢無計可施、無人可用,甚至曾寫下“文臣人人可殺”的憤恨之詞。據《明史》記載,太監曹化淳曾說“忠賢若在,時事必不至此”,朱由檢聽了之後惻然,密旨收葬魏忠賢的遺骸,厚葬於香山碧雲寺。

明熹宗臨死前,說了兩句遺言,崇禎皇帝只聽了一半,結果後悔了

或許,朱由檢此時才終於體會到了哥哥臨終前的第二句遺言有多麼重要,在危局之中迫切需求一位像魏忠賢一樣的人來獨擋一面的時候,朱由檢卻無人可用。從即位之初懲治魏忠賢,到亡國之時厚葬魏忠賢,朱由檢確實是後悔沒有聽進去哥哥臨終時的第二句遺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