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61字遺詔,暗示的真相

崇禎皇帝是明朝的第十六位皇帝,作為明朝大一統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帝還是比較勤政的,但是他性格多疑,刻薄寡恩,儘管如此他還是贏得後世人的同情,認為他不應該是亡國之君,因為崇禎帝相對比他的前任好的多。咱們這位崇禎帝是非常勤奮的,據史料記載崇禎帝“雞鳴而起,夜分不寐,宮中從無宴樂之事”二十多歲就有白頭髮了,但是勤奮不代表優秀,即使再努力,方向錯了也是白搭,崇禎帝寫過六次《罪己詔》也沒有迎來大明朝的復興。

崇禎61字遺詔,暗示的真相

公元1644年的三月十九日,崇禎帝在北京煤山的一顆歪脖樹上自縊身亡,年僅33歲,留下一封遺詔,內容如下:“朕自登基十七年,雖朕薄德匪躬,上幹天怒哦,然皆諸臣誤朕,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自去冠冕,已發覆面。任賊分裂朕屍,誤傷百姓一人。”短短61個字的遺詔,道盡了他當時淒涼的心境,也暗藏明朝滅亡的部分原因,崇禎在遺詔中說到“諸臣誤朕”那麼崇禎年間的官員到底做了什麼呢?

崇禎61字遺詔,暗示的真相

在我們現代的工作中,如果領導的才能一般,但是有幾個比較能幹的下屬,那麼他的工作一般也不會出現大的錯誤 ,皇帝也是一樣的,如果掌舵的官員們有很強的能力,明朝也不致於亡國,奈何崇禎帝時期的官員們都比較庸碌,其實這也不能怪崇禎,他的前任也就是“木匠皇帝”朱由校就沒有打好基礎,朱由校駕崩後,崇禎帝繼位,在一舉殲滅魏忠賢,剷除宦官集團後,他開始重用東林黨人,東林黨大多都是一些讀書人,缺乏鍛鍊,沒有真正解決內憂外患的能力,導致明朝日漸衰敗最後滅亡

崇禎61字遺詔,暗示的真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