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的周培公,這個歷史上真有這個人嗎?

大海85499



康熙十三年臘月,平西王吳三桂起兵反清,發動三藩之亂,並拉攏陝西提督王輔臣在西北反叛呼應。陝甘地區是西北邊防重地,又臨近京師,王輔臣的叛軍已經成為清廷的心腹之患,所以康熙認為當務之急是先解決王輔臣,穩定了西北,再全力對付吳三桂。

康熙十五年,康熙任命圖海為大將軍,前往陝甘地區鎮壓王輔臣叛軍,王輔臣擁兵自重,氣焰囂張,根本沒有把朝廷大軍放在眼裡。圖海率軍到達平涼,諸將紛紛請纓,要求出戰,此時隨軍的周培公向圖海獻策,提出了招降的策略。

周培公認真分析了當時天下的形勢,認為陝甘地區是軍事重鎮,兵家必爭之地,吳三桂沒有取道四川進攻陝西,而是盤踞在湘鄂之間與朝廷對峙,實在是一招臭棋。王輔臣起兵造反,是形勢所逼,是捨不得高官厚祿,所以造反之心並不堅定。如果朝廷選派一位能說會道的說客前去勸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一定能說服他懸崖勒馬,投靠朝廷。



圖海聽了,正中下懷,兵不血刃的平定陝甘地區實為最理想的狀態,可朝廷前面好幾次勸降王輔臣,均以失敗告終,此事難上加難啊!周培公自告奮勇,主動請纓充當說客,並且堅定的對圖海說:“如果前去說服了王輔臣,那是大學士的福份;如果遭遇不測,自己則死而無怨。”

圖海大喜,星夜趕寫奏摺送至京城,康熙看完奏摺後,立即召周培公入宮覲見。聽了周培公的詳細方案,康熙封他為參議道臺,御賜黃馬褂,攜諭降詔書,前往平涼招降王輔臣。

招降過程很順利,因為此時王輔臣的處境非常不妙,清軍圍困平涼孤城,城內糧草不繼,人心惶惶。周培公攻心為上,再三強調朝廷既往不咎的政策,加之圖海對王輔臣有提攜之恩,所以王輔臣很快獻城投降。



搞定了王輔臣,消除了清廷的心頭大患,剪除了吳三桂在西北的羽翼。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它扭轉了三藩之亂的戰局,沉重的打擊了叛軍。周培公立下大功,康熙對他的表現十分滿意,自然委以重任,升任他為山東登萊道。

後來,周培公因朝廷追封父母而守孝三年,後到山東任職,因與總兵官意見不合,不久便辭官回家。康熙二十年,西北爆發噶爾丹叛亂,康熙重新起用閒賦在家的周培公,命他為盛京提督,負責戍邊。康熙四十年,周培公卒於任上,終年70歲。《清史稿》對周培公的評價是,好奇計,他一生寫過不少詩,就以他在陝西軍旅生涯中寫的一首詩作為結尾吧——

老去辭家事遠遊,幽年何故久淹留,

燕關秦塞長為客,露竹蟬風早報秋。

半壁燈昏人破夢,一聲雞唱月當樓,

此時離愁添多少,不見歸鞍到郢州。

心若頑石,帶刀修行;無材補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嶽頑石,碼字不易,請關注我。


西嶽頑石


周培公,姓周名昌字培公。湖北荊門人,因為級別不夠,在清史稿中沒有單獨列傳,其傳記是附在圖海傳的後面。原文如下:


昌,字培公,荊門諸生。好奇計。佐振武將軍吳丹有勞,以七品官錄用。圖海次潼關,以策幹之,客諸幕。輔臣所署置總兵黃九疇、布政使龔榮遇皆昌鄉人,屢勸輔臣反正,以蠟丸告昌,昌白圖海。圖海即令昌入城諭降,輔臣遣其將從昌出謁,圖海聞上,上許之。乃假昌參議道,賚詔往撫。輔臣使榮遇上軍民冊,子繼貞繳三桂所授敕印,顧猶觀望,覆命昌偕兄子保定諭之,乃薙髮降。因令吳丹入城撫定。

周昌初入城,自陳父明季死流寇,母孫剜目破面觸棺死,原捐軀表母烈。及輔臣降,圖海以聞。上命旌其母,遣官致祭,授昌布政使參政。昌復參蔡毓榮軍事,事平,授山東登萊道,攝布政使,以與總兵互訐罷。昌既罷,猶喜言兵。噶爾丹擾邊,數上書當事陳利害。後卒於家。

以上就是周昌傳記的全部內容了。從這兩段文字可以看出,周昌早年投靠振武將軍吳丹,後來成為圖海幕僚,在圖海平定王輔臣過程中,前往王輔臣城中,陳明利害,勸降王輔臣,因此獲得功勞,後來擔任山東登萊道,攝布政使,因為跟總兵不合,被罷官。噶爾丹作亂時,他還上書朝廷,後來死在家裡。


這就很明白了,周培公的生平與電視劇諸多不同:

第一,周培公沒有像電視劇那樣作為三軍統帥,率領一幫家奴平定察哈爾王叛亂,而僅僅是一個圖海的幕僚。(小說原著也寫他輔助圖海,沒有說他是主帥,主帥的說法是電視劇改的)。


第三,更沒有電視劇裡畫地圖的事情。周培公死於1701年,康熙皇輿全覽圖成於1708年,那時候周培公都入土了。何況,這麼大一張地圖,必須耗費大量人力物力長時間測繪才能完成,又豈是他一個人呆在盛京能完成的?


伊耆角木

《康熙王朝》中有不少虛構的歷史人物,但周培公在歷史上的確有這個人。

甚至說《康熙王朝》中的周培公人設也算大致靠譜,比如電視劇中周培公協助圖海出征平涼,勸降王輔臣這一幕,在歷史上就是真實存在的。這也是周培公這一生最大的功業。

從這件事來看,周培公的確算得上一位人傑。

但《康熙王朝》的問題是,把周培公嚴重給高大全和神化了。

說三個情節。

第一個,電視劇中的周培公是由康熙的民間帝師伍次友嚮明珠推薦的,但周培公為人耿直,不屑於走權貴的後門而希望走堂堂正正的科舉之路,但因考試中未避諱康熙之名“玄”字而被趕出考場,卻在流落街頭時得康熙偶然發現並被重任。

連伍次友都是虛構出來的人物,你說這件事會是真的麼?事實上,周培公的仕途一開始反而就是找關係的。、

第二個,電視劇還給周培公設計了一個精彩的情節,帶了一群紈絝子弟平定了蒙古察哈爾叛軍。在歷史上,這件事的功勞完全是圖海大將軍的,電視劇這是故意給周培公搶功啊,圖海冤枉啊!

第三個,在電視劇中,周培公臨死前給康熙獻上了一幅恢弘的《皇輿全覽圖》,這圖倒是真的,是大清朝最精最全的全國地圖。但很可惜的是,這幅圖也並非周培公繪製,而是康熙親自下旨,讓傳教士弄出來的。

周培公在歷史上是一個很不錯的能臣,只是《康熙王朝》又放大了幾倍幾十倍而已。


張明揚不說話

歷史上是有周培公這個人的。


他是康熙時期重要的謀臣三藩之亂時,勸降王輔臣,為朝廷解除了重大威脅。在此之後朝廷論功行賞。周培公在家守孝三年,後到山東任職,在任三年,辭官回鄉。後任盛京提督,死於任上。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相關的描述,像入京趕考和皇輿全覽圖的製作都是虛構的,與事實不符,主要是為了反應康熙年間漢臣的處境以及反應周培公的忠不可作為參考。


縱觀周培公一生,勸降王輔臣,為母守孝,戍守盛京。也是一位忠孝之人。


吹不響的流氓哨

周培公曆史上確有其人,也參加過平定察哈爾叛亂,招降王王輔臣等重要歷史事件,但是在《康熙王朝》這部電視劇中,周培公的形象被過分誇大。

首先,周培公並不是伍次友推薦給皇上的,歷史上對於他的這段經歷並沒有詳細記載,但是周培公從一個父母雙亡無依無靠的孤兒成為京官,肯定有貴人提攜。

周培公一生的主要功績都是在大將軍圖海身邊完成的,其中與電視劇最吻合的就是周培公貌似進城勸降王輔臣,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功績。

平定三藩後,在圖海的推薦下,周培公被封為山東登萊道,任上因與同僚關係不和,三年後辭官回家。

1690年周培公因為平定葛爾丹的策略被康熙採納,再度被啟用,赴任盛京提督,主要負責戍邊,十一年後死於任上。至於為康熙皇帝繪製地圖,則是影視劇為了劇情需要而虛構的情節。


一點點歷史

《康熙王朝》雖然是電視劇,但它也是歷史劇,主要的故事情節是不可以顛倒黑白虛假的。歷史上的確有周培公這個人的。周培公,本名昌,字培公,湖北荊門人,康熙皇帝的重要謀臣之一,歷任參議道臺、山東登萊道、盛京提督。吳三桂等三藩作亂時,曾勸降割據平涼的王輔臣有功,其著作《介庵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