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王朝》中的周培公,这个历史上真有这个人吗?

大海85499



康熙十三年腊月,平西王吴三桂起兵反清,发动三藩之乱,并拉拢陕西提督王辅臣在西北反叛呼应。陕甘地区是西北边防重地,又临近京师,王辅臣的叛军已经成为清廷的心腹之患,所以康熙认为当务之急是先解决王辅臣,稳定了西北,再全力对付吴三桂。

康熙十五年,康熙任命图海为大将军,前往陕甘地区镇压王辅臣叛军,王辅臣拥兵自重,气焰嚣张,根本没有把朝廷大军放在眼里。图海率军到达平凉,诸将纷纷请缨,要求出战,此时随军的周培公向图海献策,提出了招降的策略。

周培公认真分析了当时天下的形势,认为陕甘地区是军事重镇,兵家必争之地,吴三桂没有取道四川进攻陕西,而是盘踞在湘鄂之间与朝廷对峙,实在是一招臭棋。王辅臣起兵造反,是形势所逼,是舍不得高官厚禄,所以造反之心并不坚定。如果朝廷选派一位能说会道的说客前去劝诫,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一定能说服他悬崖勒马,投靠朝廷。



图海听了,正中下怀,兵不血刃的平定陕甘地区实为最理想的状态,可朝廷前面好几次劝降王辅臣,均以失败告终,此事难上加难啊!周培公自告奋勇,主动请缨充当说客,并且坚定的对图海说:“如果前去说服了王辅臣,那是大学士的福份;如果遭遇不测,自己则死而无怨。”

图海大喜,星夜赶写奏折送至京城,康熙看完奏折后,立即召周培公入宫觐见。听了周培公的详细方案,康熙封他为参议道台,御赐黄马褂,携谕降诏书,前往平凉招降王辅臣。

招降过程很顺利,因为此时王辅臣的处境非常不妙,清军围困平凉孤城,城内粮草不继,人心惶惶。周培公攻心为上,再三强调朝廷既往不咎的政策,加之图海对王辅臣有提携之恩,所以王辅臣很快献城投降。



搞定了王辅臣,消除了清廷的心头大患,剪除了吴三桂在西北的羽翼。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扭转了三藩之乱的战局,沉重的打击了叛军。周培公立下大功,康熙对他的表现十分满意,自然委以重任,升任他为山东登莱道。

后来,周培公因朝廷追封父母而守孝三年,后到山东任职,因与总兵官意见不合,不久便辞官回家。康熙二十年,西北爆发噶尔丹叛乱,康熙重新起用闲赋在家的周培公,命他为盛京提督,负责戍边。康熙四十年,周培公卒于任上,终年70岁。《清史稿》对周培公的评价是,好奇计,他一生写过不少诗,就以他在陕西军旅生涯中写的一首诗作为结尾吧——

老去辞家事远游,幽年何故久淹留,

燕关秦塞长为客,露竹蝉风早报秋。

半壁灯昏人破梦,一声鸡唱月当楼,

此时离愁添多少,不见归鞍到郢州。

心若顽石,带刀修行;无材补天,落魄江湖。我是西岳顽石,码字不易,请关注我。


西岳顽石


周培公,姓周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因为级别不够,在清史稿中没有单独列传,其传记是附在图海传的后面。原文如下:


昌,字培公,荆门诸生。好奇计。佐振武将军吴丹有劳,以七品官录用。图海次潼关,以策干之,客诸幕。辅臣所署置总兵黄九畴、布政使龚荣遇皆昌乡人,屡劝辅臣反正,以蜡丸告昌,昌白图海。图海即令昌入城谕降,辅臣遣其将从昌出谒,图海闻上,上许之。乃假昌参议道,赉诏往抚。辅臣使荣遇上军民册,子继贞缴三桂所授敕印,顾犹观望,复命昌偕兄子保定谕之,乃薙发降。因令吴丹入城抚定。

周昌初入城,自陈父明季死流寇,母孙剜目破面触棺死,原捐躯表母烈。及辅臣降,图海以闻。上命旌其母,遣官致祭,授昌布政使参政。昌复参蔡毓荣军事,事平,授山东登莱道,摄布政使,以与总兵互讦罢。昌既罢,犹喜言兵。噶尔丹扰边,数上书当事陈利害。后卒於家。

以上就是周昌传记的全部内容了。从这两段文字可以看出,周昌早年投靠振武将军吴丹,后来成为图海幕僚,在图海平定王辅臣过程中,前往王辅臣城中,陈明利害,劝降王辅臣,因此获得功劳,后来担任山东登莱道,摄布政使,因为跟总兵不合,被罢官。噶尔丹作乱时,他还上书朝廷,后来死在家里。


这就很明白了,周培公的生平与电视剧诸多不同:

第一,周培公没有像电视剧那样作为三军统帅,率领一帮家奴平定察哈尔王叛乱,而仅仅是一个图海的幕僚。(小说原著也写他辅助图海,没有说他是主帅,主帅的说法是电视剧改的)。


第三,更没有电视剧里画地图的事情。周培公死于1701年,康熙皇舆全览图成于1708年,那时候周培公都入土了。何况,这么大一张地图,必须耗费大量人力物力长时间测绘才能完成,又岂是他一个人呆在盛京能完成的?


伊耆角木

《康熙王朝》中有不少虚构的历史人物,但周培公在历史上的确有这个人。

甚至说《康熙王朝》中的周培公人设也算大致靠谱,比如电视剧中周培公协助图海出征平凉,劝降王辅臣这一幕,在历史上就是真实存在的。这也是周培公这一生最大的功业。

从这件事来看,周培公的确算得上一位人杰。

但《康熙王朝》的问题是,把周培公严重给高大全和神化了。

说三个情节。

第一个,电视剧中的周培公是由康熙的民间帝师伍次友向明珠推荐的,但周培公为人耿直,不屑于走权贵的后门而希望走堂堂正正的科举之路,但因考试中未避讳康熙之名“玄”字而被赶出考场,却在流落街头时得康熙偶然发现并被重任。

连伍次友都是虚构出来的人物,你说这件事会是真的么?事实上,周培公的仕途一开始反而就是找关系的。、

第二个,电视剧还给周培公设计了一个精彩的情节,带了一群纨绔子弟平定了蒙古察哈尔叛军。在历史上,这件事的功劳完全是图海大将军的,电视剧这是故意给周培公抢功啊,图海冤枉啊!

第三个,在电视剧中,周培公临死前给康熙献上了一幅恢弘的《皇舆全览图》,这图倒是真的,是大清朝最精最全的全国地图。但很可惜的是,这幅图也并非周培公绘制,而是康熙亲自下旨,让传教士弄出来的。

周培公在历史上是一个很不错的能臣,只是《康熙王朝》又放大了几倍几十倍而已。


张明扬不说话

历史上是有周培公这个人的。


他是康熙时期重要的谋臣三藩之乱时,劝降王辅臣,为朝廷解除了重大威胁。在此之后朝廷论功行赏。周培公在家守孝三年,后到山东任职,在任三年,辞官回乡。后任盛京提督,死于任上。

《康熙王朝》中周培公相关的描述,像入京赶考和皇舆全览图的制作都是虚构的,与事实不符,主要是为了反应康熙年间汉臣的处境以及反应周培公的忠不可作为参考。


纵观周培公一生,劝降王辅臣,为母守孝,戍守盛京。也是一位忠孝之人。


吹不响的流氓哨

周培公历史上确有其人,也参加过平定察哈尔叛乱,招降王王辅臣等重要历史事件,但是在《康熙王朝》这部电视剧中,周培公的形象被过分夸大。

首先,周培公并不是伍次友推荐给皇上的,历史上对于他的这段经历并没有详细记载,但是周培公从一个父母双亡无依无靠的孤儿成为京官,肯定有贵人提携。

周培公一生的主要功绩都是在大将军图海身边完成的,其中与电视剧最吻合的就是周培公貌似进城劝降王辅臣,这也是他一生最大的功绩。

平定三藩后,在图海的推荐下,周培公被封为山东登莱道,任上因与同僚关系不和,三年后辞官回家。

1690年周培公因为平定葛尔丹的策略被康熙采纳,再度被启用,赴任盛京提督,主要负责戍边,十一年后死于任上。至于为康熙皇帝绘制地图,则是影视剧为了剧情需要而虚构的情节。


一点点历史

《康熙王朝》虽然是电视剧,但它也是历史剧,主要的故事情节是不可以颠倒黑白虚假的。历史上的确有周培公这个人的。周培公,本名昌,字培公,湖北荆门人,康熙皇帝的重要谋臣之一,历任参议道台、山东登莱道、盛京提督。吴三桂等三藩作乱时,曾劝降割据平凉的王辅臣有功,其著作《介庵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