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巴克「誅心」:道德的火爐會烤死瑞幸咖啡嗎?

小藍杯向星巴克開火了。

5月15日,瑞幸咖啡公開宣佈:

星巴克涉嫌壟斷,影響了瑞幸咖啡的正常經營活動,阻礙了中國咖啡業的正常發展,擬向有關法院提起民事訴訟,並同時向國家反壟斷行政執法機構進行投訴,請求司法和執法機關責令星巴克立即停止壟斷行為。

星巴克“誅心”:道德的火爐會烤死瑞幸咖啡嗎?

瑞幸咖啡委託律師、金杜律師事務所合夥人李中聖稱:

2018年上半年,瑞幸咖啡在全國部分中心城市接洽一些高端商業寫字樓的業主,希望租賃他們閒置的商業區域開辦連鎖咖啡館,但被拒絕,對方表示與星巴克簽訂在先的“店鋪租約”裡含有排他性條款,空閒區域不能租給同業競爭者;

以及,多家機器設備、包裝包材、食品原料的供應商反饋,星巴克責令其“二選一”。

李中聖援引《反壟斷法》,稱:

法律規定,有市場支配地位的經營者,不得與交易相對人訂立排他性的“獨家購買”協議;沒有正當理由,也不得先定交易相對人只能與自己進行交易。

他引用市場調查機構歐睿國際的統計數據,稱星巴克於2016年、2017年在中國咖啡館服務的市場份額,分別為57.5%和58.6%;在連鎖咖啡館服務的市場裡,分別為78.8%和80.7%,按照反壟斷法,星巴克具有市場支配地位,鑑於瑞幸咖啡掌握了“確鑿的證據”,李中聖認為:

星巴克涉嫌“訂立縱向非價格壟斷協議”、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達到了“排除競爭”的程度。

李中聖最後表示:

起訴和投訴本身不是目的,我們的目的是以此為手段,遏制壟斷行為,淨化市場環境,維護競爭秩序,促進中國咖啡行業健康發展。

“一個新生品牌居然敢挑戰業界老大,這不是碰瓷是什麼?”

其後,星巴克也做出了回應:

中國咖啡市場體量巨大,競爭充分,發展迅速。

深耕中國近20年,星巴克有幸參與和見證了中國咖啡市場的培育和壯大,與眾多業界夥伴共同發展建立了長期合作,與45000名員工夥伴並肩努力建立了彼此信任。我們始終共同致力於為中國消費者帶來“每人每杯每個社區”的優質星巴克體驗。

我們無意參與其他品牌的市場炒作。我們歡迎有序競爭, 彼此促進,不斷創新,持續提升品質和服務,為中國消費者創造真正的價值。

標準的外企公關辭令:對瑞幸咖啡指星巴克與業主簽署的協議中有排他條款的問題,顧左右而言他。

從探長的角度看,星巴克的內容回覆是典型的“誅心論”——以想象中的“動機”論證結果的不正義性。這種詭辯的邪惡之處在於,試圖把質疑者擺在道德的火爐上燒烤,而所謂的“不道德”的論據完全基於想象,無法證偽,也無法驗真。

喜歡“誅心論”的人往往根據需要變換自己的嘴臉,就像前陣子北大校長在道歉信裡提到“質疑不能推動社會進步”,引發了輿論的口誅筆伐,認為這句話是在動搖人類社會前進的基本精神,但當“瑞幸”這個挑戰者向星巴克提出“質疑”時,其中的部分人又試圖用道德的大棒把質疑扼殺在搖籃裡,以維護他們深愛的星巴克。

沒人可以否認,一個成熟的市場永遠需要“鯰魚”來攪動。領先的企業往往被禁錮於既有的業務和商業模式,而不願意真正提升消費者的體驗,或者,他們知道卻不敢告知消費者什麼是“更好的”,他們更傾向於告訴消費者:“我為你提供的就是最好的。”

回頭看,星巴克在華的蓬勃發展,為中國的咖啡市場帶來了什麼?

星巴克“誅心”:道德的火爐會烤死瑞幸咖啡嗎?

星巴克好喝嗎?

探長有位開咖啡館的朋友,他這麼評價:“你讓真正的咖啡愛好者來評價,恐怕他們大都不會說咖啡好喝。”

星巴克最知名的模式不是“喝咖啡”,而是給中國消費者提供了一種社交場景。但從探長過往的體驗看,至少北京不少星巴克店,對消費者來說,已經非常雞肋了:

座位密度太大,談事的人太多,嘈雜度直逼菜市場,咖啡是喝不舒服的,想聊事,近乎扯著嗓子喊的狀態也不舒服。

星巴克有沒有選擇?當然有。

要麼如老美一樣,撤掉大量座椅,讓多數顧客站著喝,同時要麼咖啡降價,要麼用節約的成本(比如提高翻檯率)提升咖啡的品質,讓咖啡迴歸咖啡;

要麼,對店面翻新,提升社交體驗,當然,這也可能意味著價格的提升。

中國消費者已經不是過去那些願意犧牲某種體驗,獲得多種中庸體驗的“聊勝於無”式消費者了,他們需要可以選擇不同的細分場景,根據需求享受不同的咖啡方案。

兩頭都放不下的星巴克,已經承擔不了這個任務了。

我們可以看到,瑞幸咖啡至少提供了一種思路:

讓咖啡迴歸咖啡,先產品,後場景。

比如,關於咖啡,好原料(阿拉比卡咖啡豆)、好調校(WBC 團隊調配)、低價格(每杯比星巴克便宜十元左右)是官方提煉出的三個核心價值點,在咖啡領域要麼是專業人士炫技私藏,要麼是咖啡館的場景創新中,還原咖啡三要素,讓消費者感受到“簡單明確好記憶”。

當消費者習慣了領先者關於“大眾咖啡賣的不是咖啡”的說辭後,有一條鯰魚告訴消費者:“大眾咖啡也需要口味”,這對他們來說,無疑是幸運的。

一位朋友告訴探長,她身邊有不少朋友在小藍杯持續促銷的時候,每天在“APP”上薅羊毛,樂此不疲,“其中不乏富婆”。

他們只是因為“便宜”嗎?未必。探長甚至認為他們未必就是覺得小藍杯一定好喝,他們真正期待的,可能是一個簡單通俗的咖啡新物種。他們只是想要一杯便宜好喝的咖啡,而不是咖啡玄學。

而這是領先者最怕的:

一個基於消費者細分需求精耕細作的挑戰者出現,不怕;

但如果多幾個這樣的挑戰者,喜歡用腳投票的消費者,會慢慢被分流,最後消失殆盡。

所以,你們理解“同業禁止”的真相了嗎?

領先者根本不怕抄襲者,他們希望通過非商業競爭的手段,阻止“破壞式創新”(管理大師克里斯滕森在《創新者的窘境》裡提出的理論,指挑戰者通過在領先者不關注的市場耕耘,最終顛覆領先者的過程)。

但往往,那些非商業競爭的手段,並不能真正地阻礙創新的萌芽。

一位餐飲業人士告訴探長:

儘管瑞幸聲稱拿到了確鑿的證據,但在法院的判決之前,我們不能斷定星巴克一定存在不正當競爭的情況,但即便存在,可能對瑞幸的影響也不會太大。

從商鋪角度看,位置應該交由市場調節,而現在的開發商其實往往不吃所謂的“同業禁止”那一套,所以大品牌在一線城市拿鋪的優勢在持續衰弱。

至於供應鏈,短期內應該會造成一些影響,但長期看,由於訂單的不平等會在供應體系裡造成分化,也會有主動靠向新品牌的製造商。所以品牌方有很大的緩衝餘地。

那麼,問題來了,瑞幸告星巴克 ,圖什麼?

探長在這裡也“誅心”一次:所謂的“碰瓷”,應該是不存在的。瑞幸的人不太可能不清楚,星巴克多年在中國培育出了大量粉絲,得罪不起。

探長在這裡說個例子:

有位消費者吐槽說瑞幸咖啡發酸,就是不如星巴克的咖啡好喝。

而一位專業人士告訴探長:“味道偏酸,說明果酸成分多,不是二次加工咖啡。”

他又補充:事實上大部分咖啡的味道差距真的沒有那麼大,你非說哪個特好喝,哪個特難喝,我感覺是玄學。

瑞幸的目的肯定是要分流星巴克的消費者,其實真的沒必要得罪他們。

所以,在探長看來,瑞幸狀告星巴克,其實也是對應了一個鯰魚的角色——不但在產品層面,給消費者新的體驗,在咖啡業的生態層面,也要攪動既有的潛規則,和不合理的秩序,繼而建造一個新的、更有活力的共贏生態。

如果只有自己悶聲發財,對潛規則不聞不問的格局,是做不成偉大的企業的,也無法賦予那杯咖啡有趣的靈魂,和文化。

星巴克“誅心”:道德的火爐會烤死瑞幸咖啡嗎?

當然,這些也只是探長的猜測。

您要問瑞幸咖啡告星巴克圖什麼?探長最認真的回答其實是:不重要。

我們不以動機爭長短。而挑戰者對領先者的正當質疑和挑戰,在商業社會里,永遠都應該是被鼓勵的,所以,過程也不會有任何問題。

我們需要關注的是結果,相信法院會給整個“事件”,一個公正的定性。到那時候,我們才可以做出更客觀的結論。

所以,我們拭目以待吧,一條鯰魚起訴領先者,能不能打贏?

星巴克“誅心”:道德的火爐會烤死瑞幸咖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