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項治理4個月,校外培訓熱未「退燒」問題在家長?

專項治理4個月,校外培訓熱未“退燒”問題在家長?

專項治理4個月,校外培訓熱未“退燒”問題在家長?

文 | 參差君

今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門啟動對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被稱為“史上最嚴整治令”。

專項治理行動啟動四個多月來,效果怎麼樣呢?

校外培訓亂象並未真正降溫

近日央視新聞、新華社等媒體調查發現,雖然面臨史上最強整頓令,校外培訓亂象依然存在,個別校外培訓機構無證無照卻仍在悄悄培訓。

專項治理4個月,校外培訓熱未“退燒”問題在家長?

除了河北滄州,在浙江金華、江蘇南京,沒有辦學資質、超範圍經營,以輔導之名打擦邊球、忽悠的現象也普遍存在。

家長:人家現在不許輔導班。

家長:不是,有些人亂告人家,人家教得是真好。

家長:咱不知道。

家長:咱知道那個,教孩子好,就行唄。

校外培訓治理工作任務艱鉅、挑戰不小

一個月前,教育部在廣州召開新聞發佈會,公佈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情況。

通報顯示:全國31個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全部向社會公佈了校外培訓機構專項治理工作方案。

各地工作方案進一步細化了相關要求,明確了專項治理的時間表、路線圖,普遍建立了由教育、民政、人社、市場監管共同負責,相關部門細化職責,強化協作,齊抓共管,確保落實的工作機制。

截至5月23日,對12萬餘所校外培訓機構的摸排發現,證照不齊的情況最為嚴重。

無證無照機構44542所,佔已摸排機構總數的34.69%;

有營業執照無辦學許可證機構38594所,佔已摸排機構總數的30.05%;

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機構10051所,佔已摸排機構總數的7.83%;

開展學科類培訓(主要指語文、數學、英語等)“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機構7413所,佔已摸排機構總數的5.77%;

組織中小學生等級考試及競賽,並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鉤的機構1105所,佔已摸排機構總數的0.86%。

對8萬餘所中小學校的摸排情況顯示,同樣存在很多較嚴重的問題。

比如,2148所學校存在中小學校不遵守教學計劃、“非零起點教學”現象;

2141所學校存在中小學教師課上不講、課後到校外培訓機構講等不良現象。

專項治理4個月,校外培訓熱未“退燒”問題在家長?

中小學校不遵守教學計劃,“非零起點教學”,以及教師課上不講、課後講等現象,驗證了家長和輿論對學校教育的擔憂,也是刺激家長把目光投入校外培訓,進而刺激校外培訓熱的重要原因。

對於摸排中發現的問題,教育部通報稱,截至5月23日,已整改培訓機構12251所。

其中,整改存在重大安全隱患機構2822所,佔存在此類問題機構總數的28.08%;

整改無證無照機構5013所,佔存在此類問題機構總數的11.25%;

整改有營業執照無辦學許可證機構2963所,佔存在此類問題機構總數的7.68%;

整改學科類培訓(主要指語文、數學、英語等)“超綱教學”“提前教學”“強化應試”機構1241所,佔存在此類問題機構總數的16.74%;

整改組織中小學生等級考試及競賽,並與中小學校招生入學掛鉤的機構212所,佔存在此類問題機構總數的19.19%。

此外,已整改中小學校272所。

其中,整改存在中小學校不遵守教學計劃、“非零起點教學”現象學校133所,佔存在此類問題學校總數的6.19%,已處理教師(校長)117人;

整改發現存在中小學教師課上不講、課後到校外培訓機構講等不良現象學校139所,佔存在此類問題學校總數的6.49%,已處理教師(校長)217人。

根據通知要求,專項治理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全面部署和排查摸底,要於2018年6月底前完成;第二階段是集中整改,要於2018年年底前完成;第三階段是專項督促和檢查,要於2019年6月底前完成。

從對校外培訓機構以及中小學校的整改情況來看,整改工作任務還很重,目前還只是整改了一小部分,未來還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而如何防止問題死灰復燃,恐怕將更加艱鉅。

校外培訓亂象依然存在、校外培訓熱沒有徹底退燒的現實,是在意料之中。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呂玉剛就坦承“校外培訓熱還沒有真正‘退燒’。”

呂玉剛認為,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依然任務艱鉅,一些校外培訓機構整改不夠積極,一些校外培訓行為轉為“地下”或化整為零,一些地方對在職教師私自補課行為查處不力,一些學生退出校外培訓後,課後服務還跟不上。

治理校外培訓亂象要常態化

校外培訓機構亂象之所以難以段時間內真正降溫,在於這是很多家長的剛需。

當證照齊全的校外培訓機構無法滿足家長的需求時,自然會有各類證照不全的機構來填補這個巨大的市場,滿足家長的需求。而對一部分家長來說,是否有證照並不是他們關心的重點,“教孩子好”就行。

此外,校外培訓熱度難消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校外劇場存在。上海的一位孩子家長談道:“別的孩子坐著看,後面孩子站起來看,那我們到最後就必須一浪推一浪,站在椅子上看,這就是一個劇場效應。”

“大家都在補,我能不補嘛?”“現在一個班九成學生都去補課,不去補課會被認為是家長不重視。”一位70後母親說道。

對於課外培訓,這位母親一開始其實挺反感的,“我一直認為好媽媽勝過好老師,覺得不該讓孩子過多補課。從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都是自己帶。”但到了四年級,她就有些“穩不起”了。

消除劇場效應,要求劇場管理員積極履行管理責任。

這次校外培訓機構治理,便把切斷培訓成果和中小學升學之間的聯繫作為重中之重。

例如,成都等地叫停了各類學科盃賽;上海出臺嚴厲措施,一經查出招生升學和培訓機構有關聯,對相關學校要削減招生名額和扶持經費;在天津的治理方案中,對小升初入學中的學生面談、家長面談等行為一律禁止。

專項治理4個月,校外培訓熱未“退燒”問題在家長?

然而,校外培訓熱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即便治理措施落地,也無法馬上藥到病除。在現有的教育環境下,家長的長遠壓力不會馬上緩解,校外培訓的需求依然強勁。

對此,不少教育專家都認為,要從根源上改變校外培訓的無序現象,家長的觀念轉變才是最根本的動力。真正改變校外培訓亂象,不是哪個部門出臺幾項措施就能實現的。既需要越來越公平的教育環境做保障,也需要系統化、科學化的教育改革做引導。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辦公室主任陳東昇在第三屆中國互聯網教育大會表示,“今年年底前,必須完成所有培訓機構的整改工作,堅決整改不符合要求且不能整改的培訓機構,全面優化校外培訓環境。”

同時,陳東昇表示要以普遍開展中小學校課後服務為渠道,解決好不再參加校外培訓的中小學生去處問題;以進一步提高中小學教育教學質量為關鍵,統籌解決“吃不飽”“吃不好”兩頭問題;

通過創新教學模式,改進教學方法,科學佈置作業,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學生學習效率,讓學生在學校“吃飽吃好”,從根本上緩解培訓熱。

《中國教育報》近日則刊文強調,要將治理常態化:“整治校外培訓亂象並非一朝一夕能解決,社會對之要有足夠的耐心,相關部門也要及時回應公眾的關切之心,加速推進常態化治理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