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职住平衡,推动产城融合,昌平下月推出144套青年公寓

据悉,144套“回+”理想乡国际人才青年公寓将于7月开业。公寓面积共约0.7万平方米,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的创新创业人才入住公寓后,可享受智能缴费、入户保洁、管家服务等免费服务。

促进职住平衡,推动产城融合,昌平下月推出144套青年公寓

“回+”理想乡国际人才青年公寓由昌发展·龙域中心自主运营,共规划有极客丛林(天通苑)、龙域中心二期(回龙观)和奇点中心(沙河高教园)3个项目,提供1000余间住房。房源将优先满足入驻中关村科技园区昌平园、昌发展产业空间的创新企业以及昌平区本地科技企业员工。

“起初,我们公司在回龙观办公,很多应聘者因办公地点离居住地点太远而放弃了工作机会。”龙域中心入驻企业奥维视讯创始人王宇介绍:“龙域中心为我们创新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孵化条件,包括共享公共区域、人力资源、投融资对接等。青年公寓距离公司200米左右,投放后可拎包入住,周边配套设施也很完善,这对科技型人才很有吸引力。”

促进职住平衡,推动产城融合,昌平下月推出144套青年公寓

龙域中心青年公寓运营主管曹弘毅介绍,目前,青年公寓的装修工作已经完成,待大型家电和家具批量进驻房间内后,7月即可正式投入使用。

作为北京最大的两大居住社区,多年来,回龙观、天通苑地区一直戴着“睡城”的帽子。同时,作为京北高学历人才聚集地,回龙观、天通苑地区50%以上的人口为20岁至40岁的青年人,这些人正是“双创”活力最强、“双创”意愿最高的人群,而他们的工作地却分布在昌平以外的区域。

大数据分析显示,回龙观、天通苑地区每100个居住人口只有50个工作岗位,也就是说,职住比只有0.5,而北京市其它发展相对成熟的区域职住比则接近甚至大于1。这意味着,居住在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的青年人才在家门口很难找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职住处于失衡状态。

促进职住平衡,推动产城融合,昌平下月推出144套青年公寓

为提升回龙观、天通苑地区城市治理水平,我区打造“回+”双创社区,引入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完善区域内的公共服务配套,打造“资本、人才、技术、信息、文化、空间”六位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圈。“昌发展·龙域中心是继‘回+’双创社区(包括腾讯众创空间、天通苑众创空间)后,我区推广的另一种建设方式、服务模式和运作形式。”昌发展总经理王颖介绍。

据了解,昌发展·龙域中心分东、西两区,建筑面积总计13.8万平方米,提供智慧办公、创新商业、人才公寓、文化社交、民生服务五大功能。龙域中心东区智慧办公于去年6月开业,截至今年4月,整体出租率已超90%,入驻企业超100家,带动区域就业人口共计2000余人,70%左右的入驻企业员工居住在回龙观区域。西区投入使用后,龙域中心累计带动区域就业人口将达到3000余人,初步实现“家门口”创业就业的目标,并将极大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促进职住平衡,推动产城融合,昌平下月推出144套青年公寓

此外,为进一步留住人才,昌发展·龙域中心还将打造7.6万平方米的创新商业中心,包含创新体验式商MALL,总面积5.1万平方米,目前已引进莱纳影院、盒马鲜生等主力商家进驻,将于今年年底正式开业。同时,1.5万平方米的“回+”教育加速器,将以浸入式教学形式致力于学前全脑开发,全面满足亲子教育需求;1万平方米的24小时主题商街项目预计今年7月正式开业。

“昌发展·龙域中心项目预计将带动区域5000人就业。”王颖表示,针对回龙观、天通苑地区“高精尖”人才的特点,昌平致力于打造一个可复制、可推广的产城融合双创社区模式,为解决职住不平衡、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进行有益探索。

如今,我区正在加快构建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激发创新潜能和创业活力,增强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目前,回龙观、天通苑地区的双创载体近20个,运营面积约40万平方米,已入驻企业1100余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